MoneyDJ新聞 2015-03-19 12:35:05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聯準會(FED)在3月18日的會議中刪除貨幣政策聲明中的「耐心」字眼,並暗示要緩慢升息,讓金融業界許多專家擔憂,這幾年來飛龍在天的美國債市恐怕會面臨重大轉折。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卻並不擔憂。華爾街日報報導,席勒18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通膨得要大幅跳高、且狀況變得非常嚇人,才會讓債市出現嚴重轉折,FED現在發表的談話無足輕重、影響並不大。
根據席勒3月16日於《Project Syndicate》發表的專文,他在1972年與學術指導顧問Franco Modigliani共同著作的博士論文就顯示,依據1952-1971年的統計結果,長天期債券殖利率的走勢變化,可從通膨率、短期實質利率過去18季的加權平均值計算出來。當通膨率或短期實質利率上揚時,長期利率就會走高;反之亦然。
在上述那篇博士論文發表之後,已經過了40多年。席勒以接下來這40多年的數據來驗證,發現這個模型雖然能夠精確預測論文發表後20年的長期利率走勢,但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模型卻開始出現高估的情況。也就是說,若依據這個模型來計算,美國長期利率應該比目前的水位還要低,因為通膨率、短期實質利率根本都已跌至零、甚至轉為負值。
即使把2008年聯準會(FED)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納入計算,美國當前的長期利率仍比模型預估的還要高。(註:公債價格與殖利率呈現反向走勢。)
不過,從這個模型仍可看出,除非各國央行大幅緊縮貨幣政策、或是通膨壓力驟增,否則債市應該不會崩盤。
債市崩盤的狀況其實相對罕見、且程度也頗為溫和。在美國,穆迪(Moody`s)30年期公司債月度總報酬指數顯示,債市跌勢最為慘重的時間點出現在截至1980年2月為止的12個月,期間的跌幅為12.5%,就在Paul Volcker於1979年接任FED主席之後。
根據一份1979年的蓋洛普調查,62%的美國民眾認為,通膨飆升是當時最嚴重的問題。Volcker當時決定調高利率來降低通膨壓力,到了1981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1979年的11.2%一口氣飆升至最高點20%,這也導致美國陷入大蕭條。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