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丹麥公司感到自然危機的威脅,惟缺乏應對自然危機之工具
綜整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28日引述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 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的一項聯合新研究,關於44 家丹麥大型公司對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並採訪其資深經理人員 。據該調查指出,70%的公司覺察到自然危機對其業務的威脅,惟不到10%提出任何戰略。
Grundfos 為研調中的一間大型公司, 該公司在該領域尚未制定明確戰略,該公司永續經理人 Janda Campos 指出, 該公司正專注於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 SBTi) 朝環境與社會方面努力,尚未進入研究生物多樣性的議題,盼未來將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列入價值鏈中。
貝恩的合夥人 Thorsten Hvidt 指出,部分公司只是在一些建築物之間播種一些花草, 這不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真正貢獻,渠並指出,渠等在其年度報告提出為永續付出行動, 然而,往往很少真正有公司付諸任何行動。渠另強調,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計算顯示,如果到 2030 年生物多樣性危機得不到扭轉,全球一半的 GDP 將處於危險之中。
沃旭為其中一間有先見之大型公司, 已於2018年提出生物多樣性的策略,並於去年宣布在2030年該公司所有的新離岸風電項目都須對生物多樣性有積極的貢獻,據該公司執行長Mad Nipper,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個挑戰無疑是氣候變遷以及同時維持生態平衡,在創造無汙染再生能源同時,如何避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爰該公司在台灣啟動全球首創「珊瑚孕生可行性研究」(ReCoral by ØrstedTM),嘗試於離岸風機水下基礎進行珊瑚生長試驗;在英國風場附近建立人造繁殖結構,這樣鳥類就不必飛過那個區域,正因為投資者對生物多樣性提出要求,融入創新生物多樣性使該公司贏得於荷蘭的競標案的的元素。
WWF秘書長Bo Øksnebjerg在過去4年一直呼籲在專注氣候變遷同時,亦應為在生物多樣性採取行動, 惟生物多樣性較二氧化碳排量難以衡量,目前尚欠缺一套衡量生物多樣性的標準。 渠並指出,倘若執行方向做對了,將可一石二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不僅可省時並可省錢,預計在今年秋季WWF將推出生物多樣性風險過濾器工具,可使公司共同在地圖上註記原材料來源地的工廠或區域,並從此地圖中獲得與自然危機相關的風險概覽,為阻止自然危機。渠堅信更多的政府未來將生物多樣性視為重要競爭參數。 。
貝恩諮詢公司和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提出生物多樣性的初期行動建議如下:
1: 公司首先應認定對生物多樣性重要的業務區塊
2: 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標
3: 必須制訂具體行動和藍圖
4: 報告在此過程中共享學習和數據資料的努力和進展。
5: 與同一行業的其他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以製訂價值鏈計劃(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