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紡織大廠Sritex破產倒閉以致12,000員工失業
印尼紡織大廠PT Sri Rejeki Isman (Sritex)昔日曾為東南亞最大紡織廠,產品包含軍裝等紡織及成衣產品,客戶包含德國軍隊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惟該公司及旗下PT Sinar Pantja Djaja、PT Britratex Industries及PT Primayudha Mandirijaya等公司因債務問題,於上(113)年10月21日遭印尼中爪哇省三寶隴市商務法庭裁定破產,經上訴,印尼最高法院於上年12月18日定讞維持破產裁決。Sritex集團嗣於本年3月1日停止營運。自本年初起至集團停止營運期間,共計近12,000員工遭裁員。
本案印尼政府反應如次:
(一) 印尼總統Prabowo Subianto曾表示有意協助Sritex脫困,然而依據印尼法律,該公司必須遵照法院裁定進行清算程序。
(二) 印尼勞工部長Yassierli於本年3月2日宣布,政府將協助保護受資遣之勞工權益,確保勞工依法取得遣散費、離職津貼及其他社會福利,包含退休金及失業保險等。另為解決Sritex員工失業問題,該部已與地方政府勞工局共同盤點當地成衣、食品加工及服務業就業市場,初步估計至少仍有10,666個工作機會。勞長亦強調,依據印尼政府本年頒布之2025年第6號政府令,員工可獲得更多離職津貼。
Sritex總裁Iwan Kurniawan Lukminto則感謝政府協助及員工支持,後續將配合依法執行清算程序,並確保員工依法獲得應有之福利。
針對本案,印尼雅加達郵報評析如次:
(一) 紡織業在印尼經濟扮演要角。據印尼中央統計局資料,上年紡織從業人員佔印尼就業人口2.75%,印尼紡織業生產力則佔總體製造業生產力之5.34%。
(二) 印尼紡織業發展遇到之挑戰包含:
1. 國內法規朝令夕改。例如上年發布之2024年第8號貿易部長令(有關進口規定)簡化不少進口流程的技術性要求,導致紡織品於上年5月大量進口到印尼,使紡織產業受到嚴重打擊。
2. 紡織業訂單往往受到國際景氣循環影響,屬於週期性問題。
3. 紡織業現代化速度不夠快且投入研發之資源不夠多,導致生產效率低,競爭力不足。據印尼投資暨下游化部(簡稱投資部)統計,印尼有80%的紡織生產設備及93%的整理機(finishing machine)仍使用過時的技術。
4. 國際競爭壓力大。尤其越南在勞工技術及效率方面均優於印尼。
(三) 拯救Sritex或重新聘用其失業員工,就短期而言,或許是一個人道的解決方案,但政府仍需思考如何解決紡織業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以確保紡織業長期穩定及永續發展。紡織業的周期性波動或許無法避免。但長期而言,紡織業者可以透過現代化生產、提高效率、提升勞動力技能並吸引投資等作法來加強韌性。對政府而言,針對企業技術升級提供獎勵措施及推出適當貿易政策以調節進口等,可能是政府保護紡織業之必要措施。(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