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人民幣TRF爭議,國銀TMU今年難回榮景
精實新聞 2014-04-30 18:40:14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繼永豐銀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最新證實,還有三家銀行TMU部門銷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相關商品時,恐有類似疏失,5月將陸續開罰;業界預期,在重整TMU〈金融商品行銷〉銷售規則下,加上人民幣貶值衍生的追繳保證金與客戶爭議,恐使銀行界短期內不敢輕舉妄動,影響所及,除銀行業去年以來大賺的TMU部門難回榮景外,中小型台商蒙受的槓桿損失壓力,第一季季報也將逐漸顯現。
TRF全名為「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是近兩年火紅的金融商品,屬有選擇權性質的結構性期貨商品;根據銀行與客戶間的買賣規則,合約將載明名目本金,並設定一個執行價(K)與上方保護價(EKI),當匯價觸及K價時,客戶有執行的「權利」,但如果觸及EKI,客戶則有執行的「義務」,且通常損失部位將乘上當初合約設定的槓桿倍數。
舉例而言,以先前人民幣對美元的走勢來看,客戶與銀行間約定的K與EKI多落在6.15-6.25間(即期匯價),假設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15、來到6時,客戶可以6.15的預設價位買進人民幣,以目前主流名目本金100萬美元計算,將有15萬美元的匯率收益。不過如果逼近EKI,客戶將先被要求補繳保證金或增加擔保品,一旦貶至該價位,且當初合約為槓桿倍數2倍,例如人民幣對美元來到6.3,客戶損失的金額是30萬美元(100*0.15(6.3-6.15)*2)。
這個合約為何這兩年火紅,原因當然是全球的炒家都壓寶人民幣的單邊升值走勢,不賺白不賺!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自去年初開始銀行端銷售的人民幣TRF金額上看3,500億美元,目前還有1,500億美元尚未到期,亦即還暴露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之下。
而國銀在人民幣TRF的角色,極少部分可能自留部位擔任客戶的交易對手,但多數是會將該部位在市場尋求看空的對手,進行完全避險,國銀僅是收取手續費的中介角色。也因過去一年相關商品的熱賣,從去年上半年的金控法說開始,「TMU」變成一個很紅的獲利貢獻部門,根據媒體點名TMU業務量前幾大的銀行包括永豐銀、中信銀、北富銀、台新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大眾銀(2847)等。
這次的TRF商品為何引起軒然大波?原因不外乎過去一路吃到人民幣升值甜頭的客戶意外踢到鐵板,因首季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2.8%,貶幅是匯改以來罕見的水準,已有不少國際機構預警,人民幣的貶值初期雖是由人行主導的,但後續已引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多殺多,恐加速跌勢,這應該也是人民幣對美元貶破6.2後加速趕底的原因之一。
據摩根士丹利3月中旬的預警指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2%已讓TRF持有者帳面虧損23億美元,如果再貶2%、虧損可突破50億美元,其中一定不乏台商的「血淚」,且因TRF的槓桿相較其他遠匯商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國際上預測已認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有效貶破6.25,將面臨新一波保證金追繳潮或平倉潮,如果觸及EKI臨界點,賠償金額恐還會有加倍效應。
那人行會不會放任貶勢失控,這點還有待觀察,畢竟先前從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大陸進出口實質金額來看,市場確實存在很多「非實質」的匯率操作需求,人行本來也想趁擴大雙邊波動,修理國際炒家,但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已貶破市場關注的6.25價位,人行已經達到示警的目的,近日反倒讓人民幣中間價持平在6.15-6.16間,接下來官方會不會願意承受資本流出的風險,放手讓人民幣續貶,攸關全球金融市場的安定。
因為人民幣沒預期的貶值造成沒預期的TRF虧損,金融業與客戶的紛爭自然也多,這也是此次金管會自3月開始啟動金檢的原因,目前已確定永豐銀遭罰一年禁止新承作TRF商品,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已表達還有三家違規情節嚴重恐遭罰,未來因殺雞儆猴效應及客戶嚐到虧損,短期TMU手續費恐難回過去一年的榮景。不過對於國銀來說,只要前段TMU徵信風控合宜,客戶沒有違約風險,匯率升貶僅對客戶與轉售出去的交易對手損益有限,國銀實質曝險不大,應是不幸中的大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