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02-02 11:46:55 記者 陳苓 報導
用量化寬鬆(QE)救通縮就像搬磚頭砸腳、只會越弄越糟?「新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見圖)認為,當前全球的根本問題是供給過多、需求過少,因此就算各國央行猛踩QE油門,通膨下滑、甚至通縮壓力仍然縈繞不去。
CNBC報導,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1日在Project Syndicate發表評論稱,QE未能帶動通貨膨脹,是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的經濟復甦貧血,公私營部門債台高築,去槓桿化過程痛苦。
另外,許多因素也導致QE難以刺激通膨,比方像產出和需求低於潛值,產出缺口龐大,企業定價能力有限;以及就業市場疲弱,太多失業者追逐過少的工作機會。與此同時,收入不均加劇也使得需求下滑情況更為惡化。他說,各國貶值本國貨幣、改善出口,避免通縮,這是「零和遊戲」,只是把通縮和經濟衰退出口到其他國家。
魯比尼認為,QE需要搭配財政刺激政策才能收效,但是現今主要經濟體多施行財政緊縮,種種因素會使成長持續低迷、經濟停滯,帶來通膨下滑、甚至引發通縮。
彭博社1月29日報導,瑞士突然放手讓瑞郎升值、新加坡也意外宣布寬鬆,彭博社認為這是各國央行瘋狂印鈔的苦果浮現,小型開放經濟體承受不了過高的流動性風險,對全球經濟病況釋出警訊。該社呼籲各國央行放棄貨幣戰、攜手合作,才能解決經濟沉痾。
瑞士和新加坡做法雖然不同,目的都是要對抗量化寬鬆(QE)帶來的過剩流動性。Eswar Prasad是《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作者、也是康乃爾大學教授,他認為先進國家央行的行動,預告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量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擁有開放資本帳的新興市場和小型經濟體,如新加坡和瑞士等,容易遭受到波動性的長鞭效應(whiplash effect)衝擊。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