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7-09-18 08:23:51 記者 陳苓 報導
IBM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是人工智慧(AI)界的明星,被認為潛力無窮。不過華生應用於醫療領域再吃敗仗,似乎無法發揮太大效用。
Slate、巴倫(Barronˋs)報導,Stat的Casey Ross和Ike Swetlitz調查發現,IBM大力宣傳華生的腫瘤診斷能力,但是實際上功效不及預期,顯示IBM未徹底評估運用於全球醫院的挑戰,就為了提振營收貿然發布新產品。
華生與美國紐約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醫院合作,學習診療腫瘤病患。華生取得病患醫療紀錄後,會比對醫生建立的資料庫,依照預估的治療成效好壞,提供診斷建議,不過華生無法解釋,為何推薦某種療法勝於另一種。不只如此,Ross和Swetlitz還發現,化療適合於癌症擴散至淋巴結的患者,可是華生卻會建議病症尚未擴散至淋巴結的病患也進行化療。他們認為華生無法提高醫療品質。
Jefferies的James Kisner向來對華生語多批評,近來他又發布報告,指出企業若想運用AI,IBM華生過於昂貴,有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小型企業和新創企業有望打下市場。
TechCrunch、巴倫(Barronˋs)7月報導,Kisner預測,亞馬遜、微軟、蘋果、臉書、谷歌,還有數家新創企業,在AI市場發展潛力勝過IBM。最好的情況下,IBM頂多只能勉強收回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未來幾年,華生都不太可能對盈餘帶來有意義的貢獻。
之前IBM和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合作,打算讓華生變身癌症醫生,最後失敗收場。Kisne以此為例,表示華生難以擴大用途。MD Anderson砸下6,000萬美元之後,發現華生尚未準備好在臨床使用。華生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輸入資料,但是準備資料有嚴格規定,MD Anderson中途更換軟體系統之後,華生就無法與新資料庫互動,需要額外整合才有辦法運作。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