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3-03-14 11:02:05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研究諮詢公司阿達瑪斯智庫(Adamas Intelligence)報告表示,2022下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較上年同期的590萬輛增長38%至815萬輛,其中亞太市場銷售年增53%,美洲市場銷售年增21%,歐洲市場銷售年增19%。
報告表示,2022下半年,全球電動車新車銷售所載鋰電池也共耗用了173,790公噸的碳酸鋰約當量,較上年同期增長了62%;除了銷售增長以外,電動車平均電池容量也年增19%。2022下半年,全球電動車新車電池的鎳消費量年增44%至121,170公噸,鈷消費量年增37%至24,870公噸,錳消費量年增39%至32,700公噸。電動汽車多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鎳鈷錳(NCM)鋰電池。
第二大銅產國秘魯能源及礦產部3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除鐵礦石以外的礦產金屬產量全面下滑。2023年1月,秘魯銅產量年減0.3%至198,621公噸,黃金產量年減6.8%至7.32公噸,鋅產量年減6.9%至99,269公噸,銀產量年減20%至205.5公噸,鉛產量年減6.7%至19,316公噸,鐵礦石產量年增51.7%至120.6萬噸,錫產量年減62.5%至905公噸,鉬產量年減12.4%至2,395公噸。
惠譽國際信評(Fitch Ratings)報告表示,秘魯國內因為政治局勢而導致的群眾抗議與道路封阻以及持續超過3個月的時間,對該國礦場的運營以及礦產的運輸都將造成衝擊。經濟分析研究機構BBVA Research報告則是將2023年秘魯銅產量的預估從270萬噸下調至240萬噸,2024年秘魯銅產量預估從300萬噸下調至260萬噸。
2022年,秘魯銅產量年增4.8%至2,438,631公噸,黃金產量年減0.8%至96.7公噸,鋅產量年減10.7%至1,369,532公噸,銀產量年減7.6%至3,080公噸,鉛產量年減3.4%至255,333公噸,鐵礦石產量年增6.5%至1,294萬噸,錫產量年增4.6%至28,231公噸,鉬產量年減7.5%至31,588公噸。
在主要的銅礦生產部分,2023年1月,安塔米納銅礦(Antamina)銅產量年減21.9%至30,766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5.5%比重。該礦2022年銅產量年增1.6%至467,905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9.2%比重,為秘魯最大銅礦。安塔米納由大型礦商必和必拓(BHP Group Limited)與嘉能可(Glencore)分別持股33.75%,加拿大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持股22.5%,日本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oration)持股10%。
美國自由港麥克墨倫公司(Freeport-McMoRan Inc.)旗下的賽洛維德銅礦(Sociedad Minera Cerro Verde)1月份銅產量年減0.3%至38,075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9.2%比重。該礦2022年銅產量年增9.7%至459,109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8.8%比重。
南方銅業秘魯公司(Southern Peru Copper Corporation)1月份銅產量年減6.3%至29,736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5%比重。該礦2022年銅產量年減14.2%至341,898公噸,佔比為14%位居第三。
1月份,中國五礦資源(MMG Limited)旗下班巴斯銅礦(Las Bambas)產量年減18.2%至21,325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0.7%比重。班巴斯銅礦2022年銅產量年減12.2%至254,838公噸,佔比10.5%。中鋁秘魯(Chinalco Peru)銅產量年減0.2%至16,070公噸,佔秘魯銅產量8.1%比重。中鋁秘魯2022年銅產量年增3.8%至244,712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0%比重。
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 PLC)持股六成、去年新投產的奎拉維科銅礦(Quellaveco)1月份銅產量19,941公噸,佔秘魯銅產量10%比重,該礦預期2023年將產銅30萬噸。
報告表示,2023年1月,秘魯礦業投資年減2.9%至2.72億美元。6個分項的增減百分比分別為:工廠升級(-14.7%)、採礦設備(+48.4%)、探勘支出(+29.6%)、基礎建設(+38%)、開發與準備(+17.4%),以及其他投資(-75.9%)。
2022年,秘魯礦業投資年增1.9%至53.64億美元。6個分項的增減百分比分別為:工廠升級(-4.6%)、採礦設備(-6.4%)、探勘支出(+27.8%)、基礎建設(-5.5%)、開發與準備(+55.9%),以及其他投資(-17.7%)。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