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實價登錄資訊開放查詢後,房地產市場看似瞬間冷了下來,所有的人都在等待11月16日釋出的登錄第二個月(即今年9月)的成交資訊,認為房市未來走勢會因更多的資訊揭露而更清晰。然而,近期房地產趨勢卻已出現令人意外的變化,過去幾乎釋出就搶光的捷運宅,竟然出現4成、5成的流標;而以前台北地區以外沒有人想理的地上權招商案,現在卻有壽險、建商、投資人搶著要。這究竟怎麼一回事?
【開價實價差遠,住宅買方想等,交易自然冷清清】
從實價登錄後的房地產市場來分析,由於目前揭露的實登房價,不少看起來比民眾心裡預期的低,像是皇翔(2545)大安區的「天昴」在市場上喊價180萬元/坪,實價成交卻只有139萬元/坪,打了77折賣掉,此外,台北信義計劃區、台中七期、高雄美術館區,也都有開價和成交價打了7折、8折的消息,甚至還有高雄豪宅案足足打了6折,在開價和實價差距實在太遠的情況下,越來越多買方不急著出手,寧可慢慢看、慢慢等,等看清楚市況再決定。
其實房地產業內都知道,台灣房市買賣方原本就習慣存在議價的空間,尤其,有些區域有預售案銷售中,往往代銷、建商都會更拉高對「未來」的預期,讓民眾心目中的區域或個案房價又更飆升,造成實價資訊一出來,和民眾心目中認知的價格落差更大,所以不想當冤大頭的民眾也越來越多,住宅房市更是冷清清,捷運住宅同樣沒買氣。
【投資客喪失炒作空間,房價難漲,住宅難玩】
再來是實價登錄讓房價資訊透明,過去有心人可以上下其手炒作房價,現在有實價登錄,買方罩子都變亮了,短期內在總體經濟環境不好下,房價難漲,甚至很多專家看跌,投資客不僅失去了獲利空間,還需承擔價跌風險;尤其,奢侈稅還沒退場,房屋持有2年內轉手還要課房價10~15%的重稅,現在實價登錄後這筆稅更難躲掉,投資客乾脆縮手。
尤其,過去捷運宅是很多投資客的最愛,好賣、價格會漲,但現在投資客退場,捷運宅的市況跟著冷清清。
【自住/置產撐場面,但買房理性又斤斤計較】
現在市場的需求來自最直接的自住/長期置產客層,這些買方是辛辛苦苦存了錢或口袋有閒錢,自住客因為一輩子可能只買一間房子,自然對價格、對環境、對品質…各方面都理性看待、斤斤計較,而置產客也一樣,想的是長期的持有,還有未來能否順利轉手,下手通常不馬虎。因此,最近捷運局釋出的木柵站「信義18」以及南勢角站的「南方之星」,流標的物件都有讓買方挑剔的地方,像是周邊的環境、室內的格局、窗外的景觀、總價、公設比等等,只要有買方無法接受的,就難獲青睞。
過去捷運宅打著到「到站即到家」誘人的口號,讓許多人搶進,由於搶手,也吸引很多投資客出手;如今,投資客縮手,捷運宅的買氣也下滑,不再是票房保證,標售案的成交狀況讓人很擔心影響後續市場信心。
【景氣不佳,壽險滿手錢無處去,商用不動產搶破頭】
相對住宅、捷運宅的冷清,近期最火的要屬商用不動產,壽險業者持續買樓、買地,甚至參與地上權案,這突顯熱錢要找出口。從統計數據來看,今年的商用不動產交易逐季加溫,第3季商用不動產交易量高達465.7億元,季增率高達逾7成,買方幾乎多是壽險業者,像是國泰人壽買宏遠大樓、太子敦南大樓,還有富邦人壽買西門町萬年大樓,前國泰金(2882)副董蔡鎮宇主導的寶豐隆買華固(2548)內湖五期V Park案等。
而第4季以來,壽險業搶樓還是不手軟,近日新壽買下亞洲廣場1樓,換算租金報酬率才1.72%,因此被金管會盯上,但這也顯示壽險業者沒有其他投資管道,具穩定收益的房地產仍是目前較安全的標的。
【土地難求,連中南部、離島地上權都強強滾】
國產局昨天進行北中南部、甚至金門共12筆地上權標售,結果有8筆標脫,除台北市3筆外,其餘5筆都是外縣市的,這意味著台灣的土地真的不好找,建商、壽險業者,甚至投資法人,在有持續開發、追求穩定獲利的壓力下,精華區地上權是另一個新選擇。像昨天國產局釋出的台北市3筆住宅地上權全數標脫,位置分別在中正區和大安區,因地上權住宅已被市場接受,所以只要是區段好、蓋出來的房子賣得掉,哪怕是沒有產權,建商也搶得激烈。
再來是反映出,開放陸客自由行後,台灣的觀光飯店、商場需求在增加中,民眾只要去台灣知名觀光景點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飯店住房、餐廳數量的不足,致各處都在蓋飯店,所以漸漸地,只要地點夠好、面積也足夠規劃為觀光用途的地上權案,也都吸引投資人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