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AI瓶頸:全球供應鏈缺乏足夠的繪圖晶片
據媒體報導,對人工智慧(AI)的巨大需求,暴露出用於開發和部署AI模型的強大晶片的全球供應鏈局限性。
產業分析師表示,持續的晶片緊俏已經影響了大大小小的企業,包括AI產業的一些領先平台,並且至少在一年以上的的時間內可能不會出現實質改善。
微軟最近的年報顯示出AI晶片可能長期短缺的最新跡象。該報告首次將繪圖晶片(GPU)的可得性確定為投資飲可能的風險因素。
GPU是一種關鍵硬體,可幫助訓練和部署AI演算法所涉及的無數計算。
微軟寫道:「我們將繼續尋找和評估擴大數據中心位置和增加伺服器容量的機會,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特別是考慮到對AI服務不斷增加的需求。」「我們的數據中心取決於獲准的可建場地、可預測的能源、網絡供應和伺服器,包括GPU和其他零件。」
微軟對GPU的認可凸顯出計算能力的獲取如何成為AI的關鍵瓶頸。這個問題直接影響正在構建AI工具和產品的公司,並間接影響希望將該技術應用於自有企業和最終用戶。
OpenAI CEO阿特曼(Sam Altman)在5月於美國參議院作證時表示,該公司的聊天機器人工具正在努力跟上用戶向其發出的請求數量,「我們的GPU非常短缺,使用該工具的人愈少愈好。」他稍後表示,該公司努力確保用戶擁有足夠的容量。
這個問題聽來可能讓人想起新冠疫情時期消費電子產品的短缺,遊戲愛好者被迫為遊戲機和電腦顯卡支付大幅調漲的價格。當時,製造延後、勞力短缺、全球運輸中斷,加上加密貨幣礦商持續不斷的競爭需求,導致GPU供應稀缺,刺激了交易追蹤技術的家庭手工業,以幫助普通消費者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對高階工作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
但產業專家表示,目前的短缺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持續的短缺並沒有導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GPU供應中斷,而是反映出對超高端GPU的突然爆發式需求,這些GPU用於高階工作,例如AI模型的訓練和使用。
這些GPU的生產已進入量產,但需求的激增已經壓垮了僅有的少量供應來源。
穆迪投資人服務跟蹤晶片業的資深副總裁喬希(Raj Joshi)表示,代表對AI無與倫比需求的企業在市面上全面掃貨,「沒有人能夠模擬這種需求將以多快的速度或多少增加。」「我認為該產業還沒有準備好應對這種需求激增。」
有一家公司特別將從AI浪潮中獲益匪淺:輝達(Nvidia)。根據產業估計,這家市值上兆元的晶片製造商控制著獨立GPU市場84%的比率。在5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喬希估計輝達在未來幾季將實現「無與倫比」的營收成長,其數據中心業務的收入將超過競爭對手英特爾和AMD的總和。
輝達在5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下半年的供應量將大幅增加」,以滿足AI晶片不斷增加的需求。
與此同時,AMD預計將在年底前推出針對輝達AI GPU的解決方案。
AMD CEO蘇姿丰(Lisa Su)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客戶對我們的AI解決方案非常感興趣。」「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想說我們已經取得重大進展。」
從瓶頸到瓶頸
AI新創公司d-Matrix創始人兼CEO謝斯(Sid Sheth)表示,讓問題更加複雜的是GPU製造商本身無法從自己下游供應商獲得足夠的關鍵投入。這項技術被稱為矽中介層先進封裝,其工作原理是將獨立晶片與高頻寬記憶晶片結合起來,是完成GPU所必需的。
拜登政府將提高美國晶片製造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去年《CHIPS法案》的通過將為本土晶片產業和晶片研發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但這些投資針對的是整體晶片技術,而不是專門針對提高GPU產量。
隨著更多產能上線以及輝達的競爭對手也擴大其產品範圍,晶片短缺預計將得到緩解。但某些產業專家表示,這可能需要長達2到3年的時間。
與此同時,短缺可能迫使企業尋找創造性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謝斯表示,無法獲得足夠晶片的公司現在必須提高效率。
他說,「需要不就是發明之母嗎?」「因此,當人們無法獲得無限量的計算能力,就會尋找足智多謀的方法,以更智慧的方式使用手上所擁有的一切。」
他表示,這可能包括使用較小的AI模型,這些模型比大型模型更容易訓練,計算強度也較低,或者開發不那麼嚴重依賴傳統CPU和GPU的新計算方法。(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