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東經濟表現優於德西,但仍難獨撐經濟成長
根據德國Ifo研究所最新預測:2024年德東各邦平均經濟成長率將達到 1.1%,2025年將成長1.7%。相較之下,德國這兩年整體經濟僅分別成長0.4%與1.5%。
此意味著德東地區經濟今、明兩年的成長速度明顯超過整個德國經濟。Ifo研究所德勒斯登(Dresden)分部副處長Joachim Ragnitz解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少,「在德國東部地區強勁成長表現下,與消費相關服務提供者的增加尤其明顯。」
德東地區購買力增加是原因之一。哈勒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Leibniz-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forschung Halle, 簡稱IWH)副院長Oliver Holtemöller表示,2023年,德東與德西的退休金調幅仍然不同:截至2023年7月1日,德西地區退休金調增4.39%,但德東地區退休金增幅5.86%更高。另外,基本工資的調升也有助更多勞工從中受益,德東地區整體的消費購買力得以進一步提高。不過,從2024年起,德國退休金調幅一致,不再有東、西地區的差別。
除了德東民眾較高的購買力之外,德勒斯登Ifo研究所Joachim Ragnitz認為,德東工業「受生產限制的影響較小」,亦是其經濟產出成長比德西增幅較大的原因。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區域經濟學家Klaus-Heiner Röhl就德國東、西地區的產業本質進行分析,德東經濟主要是基於國內消費,而德西工業偏重依賴出口。德國目前正陷入經濟疲軟,德西受到這類衰退的影響會比德東來得更大,而德東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較低。
據IW經濟專家多年來觀察,巴伐利亞邦及巴登-符騰堡邦等地區的工業嚴重依賴出口,尤其是汽車工業與機械製造。約四分之一的德國DAX上市公司總部位於巴伐利亞,包括Adidas、BMW、Siemens等全球知名大型企業。
隨著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TSMC)等全球知名企業規劃在德東建立大型生產基地,也吸引越來越多跨國供應鏈商落腳德東。特斯拉(Tesla)電動車在德東的投資更早,其在歐洲的首座生產基地便落腳於布蘭登堡邦的Grünheide,聘僱逾12,000名員工。IWH研究所副院長Holtemöller證實,Tesla於布蘭登堡邦的設廠投資加速該邦的經濟成長。然而,設廠只會於初期產生短期影響,不太可能反映在布蘭登堡邦未來的成長率上。
由於Intel與TSMC等企業投資設廠背後涉及德國政府提供的巨額補貼,一旦關廠衰退或補貼不再則難免面臨風險。對於德國地方邦政府而言,如何強化勞動潛力、改善移民融入就業市場、以更多的寬容及多樣性來提高創新能力,才是當務之急,將帶來積極正面影響。
德勒斯登Ifo研究所稱,「德東占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16%,從數學角度來看,德國整體成長率的0.1個百分點來自德東」。換言之,德東經濟未來深具潛力,但現階段尚稱不上「整個德國經濟的引擎」。(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