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本文嘗試對雷射二極體產業概況及台灣廠商投入的情況作一簡介,根據Strategies
Unlimited
資料,自1999年至2004年,全球LD的市場規模可由1999年的29.2億成長至2004年的76.3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約21%,主要應用市場為光通訊及光儲存產業,在銷售量方面以光儲存用途佔絕大多數,約90%,在市場銷售值方面則以光通訊用途為最大,佔約63%,光儲存用途排第二,比重約23%。而未來LD發展方向仍將以光通訊及光資訊為主,光通訊方面以VCSEL的發展最受注意,特別是製程技術改善、降低成本及長波長的發展等,將與光區域網路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光資訊方面,藍光LD的發展也將牽動下一世代DVD光碟機的技術。
台灣廠商近年投入LD產業者眾,成立的時間大多不超過5年,我們發現可將其分成兩類:(一)LED上游廠商及GaAS磊晶廠已大多投入LD市場,且其切入方向集中在VCSEL及LD的上游。(二)若干來自工研院及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經營團隊,自1996年起陸續成立一些公司,以LD的模組組裝為主要發展方向,因此我們發現台灣LD廠的未來發展機會及方向似將以承接美、日釋出的訂單為主,不論在上游磊晶或下游模組部份皆是,我們認為這些廠商成功的關鍵及觀察重點應是:是否與國外廠商策略聯盟?有無集團資源支持?有無良好客戶關係?是否已有產品量產出貨及營收是否成長?等因素,建議觀察的重點為LED及GaAs上游集團如全新、晶元、國聯、華上、博達等,及若干具利基及技術的下游模組廠如光環、全磊、和心、鴻亞等。
雷射簡介:
自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梅曼首先利用光及共振腔產生雷射光以來,雷射已成為各個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例如光纖傳送的光發射模組、DVD及CD-ROM等儲存工具、癌細胞的治療工具、各種軟硬材料的切割、測量距離等,特別在通訊及資訊儲存上的用途,對人類生活更有重要且突破性的影響力,我們在此段將介紹雷射光的定義、基本性質及各式雷射。
雷射為一產生電磁輻射的裝置,具有相當高的輻射能,英文簡寫為LASER (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意思為由受激發射光放大,也就是說它是一種能使光放大的裝置,它的組成包括活性介質、幫泵能源及光腔,發出的光能在光腔中反覆來回振盪,產生共振,使光不斷放大,而產生單色且相干的雷射光。
雷射光的波長範圍從紫外線涵蓋可見光至紅外線為止,大約是從200~30000 nm
(10-9 m ),而可見光波長範圍約為380~760 nm。
雷射光與自然光或其它光源產生的光的性質有明顯的不同,我們將其整理如下:
- 雷射光具有很高的單色性,即其頻率寬度很窄。
- 雷射光線為平行光線,意即其指向性很高,經過長距離後,它仍能維持細小光束而不散開。
- 雷射光的集光性佳,故能量密度較高。
- 雷射光為純正弦波的振盪性光波,其頻率及相位皆整齊,與自然光的雜亂完全不同。
- 雷射光的相干涉性高,不論在時間及空間的相干性表現皆良好。
- 光能能在短時間內集中,脈波間隔10-12秒內,光的能量可集中。
這些性質是自然光或其它光源所不具備的,也就是雷射光這些特殊的性質,使其在某些應用上特別重要,且無法取代。
常見的雷射分類方式是以其介質分類,我們可將其分為半導體雷射及非半導體雷射兩類,半導體雷射即為雷射二極體,我們將在下段介紹;非半導體雷射包括CO2雷射、石榴石YAG雷射、He-Ne雷射、染料雷射等,其應用主要為工業用途如量測、控制、切割等及醫療、研發用途等。
雷射二極體分類及應用市場:
由上段我們知道雷射二極體 ( Laser Diode: LD
)是雷射光源的一種,它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小、重量輕、低趨動電流、振盪效率良好、可由電流直接調變、壽命長及可大量生產、成本較低等,是其他雷射光源所缺少的,因此在光通訊及資訊方面的用途廣泛,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在此段將就對LD的應用市場概況及分類作簡單介紹。首先我們將LD的分類列於下圖一:
圖一:雷射二極體分類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將雷射光按波長分類於下圖二,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波長代表不同的應用,我們將LD可能運用的領域與波長的大略關係列於下表,我們發現LD在短波長(<1000
nm)上的應用以光資訊為主,普遍使用在CD-ROM、CD-RW、DVD-ROM、DVD-RAM等光碟機的讀取頭上,在長波長方面(>1000
nm)則以光通訊用途為主,因不同波長的光在光纖中傳輸的衰減率不同,如下圖三所示,在波長為1550 nm附近的光的衰減率最低,適合用作長距離通訊用,1310
nm則適用在中距離傳輸,850 nm則適用在短距離傳輸。
圖二:LD分類及用途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圖三:光在光纖傳輸的衰減率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根據Laser Focus World
2000年2月份資料,我們將全球雷射二極體市場規模匯於下圖四,預估自2000年至2003年的平均年成長率在18%以上。
圖四:LD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Laser Focus World 02/2000
另外根據Strategies Unlimited
2000年3月份資料,它將全球LD分為通訊用及非通訊兩類,我們將它的預測值繪於下圖五,它預估自1999年至2004年全球LD的市場規模可由1999年的29.2億成長至2004年的76.3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約21%,其中通訊用途成長率較高,在22%以上,非通訊用途則在18%以上。
圖五:通訊用及非通訊用LD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Strategies Unlimited 03/2000
此外我們將Laser Focus World
在1998年初對1998年LD市場的預測列表如下,我們發現全球1998年LD的市場銷售數約為2.66億個,其中91%,約2.41億個用在光儲存用途上,佔絕大多數,預測1998年LD市場總值約21.33億,其中佔最大比率的是光通訊用途,佔約63%,約13.5億美元,其在1998年的市場數量約為215萬個,佔全體出貨個數比重不到1%,顯示其單價甚高,光儲存用途的LD市場總值約5億美元,佔比重約23%,排名第二,這兩個用途合佔市值比重約86%,為主要的應用市場。
表一:1998LD市場應用預測表
資料來源:Laser Focus World , 1998
雷射二極體之基本原理:
在我們探討LD未來發展方向及台灣廠商可能切入方向前,我們先在此段對LD的基本原理作一介紹,我們將從能階的概念開始,介紹LD的基本結構及特性,然後依據LD的不同分類方法,對各類LD作簡單介紹,最後簡介LD的製程。
就能階的觀念來看,每一種原子都有特定的能階,電磁波與原子的交互作用可以分成三種:
- 吸收 :物質從外部取得電能或光能後,部份電子由較低的能階躍升到較高的能階。
- 自發發射:經吸收後,電子被激發至較高的能階,經過一短暫時間後,它會自然回到較穩定的低能階,此時會釋放出能量,以光或熱的型式四散發射,普通光源及LED的發光過程即是如此,所發出的光並非單色光,具有一定的頻寬。
- 受激發光:躍升到較高能階的電子,除了自發發射外,部份也會受入射光的作用而回到較低能階,此為受激激發,這會使入射光的強度增大,為雷射光運作的重要原理,為達成發出雷射光的條件,首先必需要有特殊的介質,使光在經過該介質時能使其強度放大,此介質通常稱為活性層,它具有居量反置的特性及較高的折射率,形成光腔,使光能在此處來回振盪,產生共振而不斷使光放大,產生雷射光,因此光腔的材料、結構、設計及製作是LD品質的關鍵。
從上述我們知道當電子由較高能階掉回較低能階時,即可釋出能量,但並非所有半導體皆能發光,如矽、鍺即無法發光,但化合物半導體如砷化鎵等可發光,且其發光波長與其禁止帶能隙間具有如下的關係:
因此LD發光的波長可藉調整化合物成份而改變,但除了考慮能隙外,基板的晶格常數必需能與該化合物相符,我們將LD最簡單的結構繪於下圖六,我門發現LD與LED最大的不同即在於LD多出光腔的結構。
圖六:LD簡單結構圖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若我們將LD依據其發射光的方向作分類,則可分為邊射型EELD ( Edge
Emitting Laser Diode ) 及面射型VCSEL (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
兩種,對邊射型雷射再依據其光腔設計的不同,可分成Fabry-Perot及DFB ( Distributed FeedBack ) 兩種,茲簡介如下:
(一)FabryPerot:
為傳統的LD,如上圖六所示,其光腔與磊晶層平行,反射面係利用晶體自然斷裂面再經鍍上反射膜後,形成與磊晶層垂直的反射鏡面,光在活性層兩側鏡面間即光腔內來回反射,最後由側面發生雷射光。
(二)DFB:
一般LD的光腔採用平行鏡面,DFB則採用光柵,如下圖七所示,在活性層進行的光,分別受到光柵的影響,特定波長的光因建設性的干涉而增大,其它波長的光則因此減弱消失,光柵製作則以光蝕刻技術,在與磊晶層平行的方向製成,其較不受溫度影響,且較易作成單頻雷射,適用在長距離通訊用途。
圖七:DFB型LD簡單結構圖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三)VCSEL:
它是一種相當新的技術,自1977年提出概念後,直到1996年才由Honeywell製造出第一個商品化的產品,顯示它是一個相當新的產品,未來發展潛力雄厚,是台灣廠商目前著墨的重點,它的簡單結構如下圖八所示:
圖八:VCSEL簡單結構圖
資料來源:工業材料 10/1998
我們看到它的主要特徵是利用上下兩個布拉格反射鏡DBR (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
來形成光腔,中間夾著發光的區域,光則在光腔內來回放大,最後產生雷射光,從上方發出,VCSEL製造的關鍵在布拉格反射鏡的結構,如下圖九所示:
圖九:VCSEL之布拉格反射鏡結構簡圖
資料來源:工業材料 10/1998
每一個DBR是由許多層一對一對擁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組成,每層厚度為λ/4
(λ是光在每層材料中的波長),一對反射層的折射率相差越大,其反射率越大,而可以用較少的層數達成放大的效果,DBR可以用磊晶生長技術直接長在基板上,但因半導體的折射率較差,因此至少需20對以上的DBR才可符合要求,通常一個VCSEL至少要成長100層以上精確均勻的磊晶,顯示其難度甚高。
在製造VCSEL元件時,其結構可分成四種:乾式蝕刻(Etched
Air-Post)、離子佈植(Ion-Implanted)、埋入再長成型(Regrowth Buried
Heterostructure)及氧化物侷陷型(Oxide
Confined),目前商用產品大多用離子佈植型,這種製程簡單,易於量產,雖然無法達到光侷限效果,但其元件特性良好,且可靠度高,但目前新發展更進步的製程為氧化侷限型,如下圖十所示,其元件特性較離子佈植型佳,因其發光區較窄,因此可得到較低的臨界電流,高量子效率及低臨界電壓,但其缺點是技術層次較高,特別是氧化速率的控制。
圖十:氧化侷限型VCSEL簡圖
資料來源:光學工程 12/1999及寶來證券整理
因VCSEL光腔長度甚短,因此臨界電流較低,故所需操作電流比邊射型雷射低,且元件壽命較長,綜合其優點如下:
- 低發散之圓型雷射光束,易與光纖耦合。
- 元件製程與矽半導體製程類似,可大量生產,降低成本。
- 在元件尚未切割及封裝前,可對整個晶片檢測其良率,可降低大量生產的成本。
- 可作成雷射陣列,利於串接或並列式光纖傳輸。
- 臨界電流低。
- 單一波長。
- 單一縱向模態。
1996年850nm波長的VCSEL元件已問市,其目標市場是高速(>1G
bps)、中距離(<500m)的光纖數據傳輸市場,因其具有上述優點,因此在光通訊及光資訊用途的應用廣被看好,自1998年通過IEEE802.3Z標準後,高速乙太網路模組市場量成長快速,模組即使用850nmVCSEL元件,Electronicast預測從1998年至2008年全球VCSEL-based光傳送模組總市場規模將達到59.2億美元,如下圖十一,年平均成長率約為50%,目前VCSEL已有850
nm及980nm的產品,未來將朝1310nm及1550nm高波長及680nm應用於塑膠光纖產品發展,此外VCSEL元件已使用在1.25G、2.5G、10Gbps及Fibre
Channel的傳輸上,在可大量生產及具成本降低的優勢下,未來發展可期。
圖十一:VCSEL光傳送模組市場規模預測圖
資料來源:Electronicast , 1999
VCSEL的製程基本上與LED相似,大多是利用MOCVD或MBE方法磊晶,在製程上也大致可分為上、中、下游的結構,即上游的設計磊晶、中游的蝕刻切割及下游的封裝測試等,因台灣具備完整的LED上中下游產業結構,似乎是台灣LED廠商發展的新機會。
雷射二極體之發展方向:
我們在了解LD的分類、應用市場及基本原理後,配合應用市場的發展趨勢,我們依據LD主要應用市場,即分別就光資訊及光通訊兩領域,推測未來全球LD的發展方向如下:
一、光資訊:
- 朝短波長發展:如LD從CD-ROM所使用的780nm縮短至DVD-ROM所使用的650
nm,在波長縮短及聚焦距離縮短下,使光碟的容量高出許多,應用更加廣泛,未來下一世代的DVD似將採用405
nm波長的藍光雷射,以追求更大的容量,這也將是LD未來發展的重要發向。
- 功率更大:若只是用在DVD-ROM上,即只須讀取功能的LD,其光輸出功率只須5mW即可,但若要使用在可複寫型DVD-RAM上,則LD的光輸出功率要求需在30mW以上,且隨著DVD-RAM的讀寫速度提升,LD所需的輸出功率也需提高。
- 壽命更長:特別是在藍光LD上更是發展的重點。
- 降低成本:在較成熟產品如CD-ROM上的LD有降低成本的必要。
二、光通訊
- 朝可調變多波長發展:在DWDM系統中,需要數個具不同波長的光束,LD作為光源,為追求較經濟可行的光發射模組,未來將朝可調變波長方向發展,VCSEL甚將利用微機電的技術,調整光腔長度來調整共振波長。
- 降低成本:未來在光區域網路逐漸成型的趨勢下,作為光源的LD必須降低成本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朝VCSEL發展:在光區域網路逐漸成型的趨勢下,大量生產是不可避免的,而目前只有VCSEL這種技術具大量生產及降低成本的潛力,因此將是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
- 提高良率:據業界表示,目前國外VCSEL從投料至成品的良率約為10%,成本效益尚未完全發揮,未來重點在量產技術的突破,這將是台灣廠商可努力的方向。
- VCSEL元件將朝高波長及低波長發展,其結構也將朝氧化侷限型發展。
- 由一個單點朝陣列式發展。
台灣雷射二極體廠商的概況:
我們在本文上述的基礎上,整理報章雜誌對台灣與LD相關的廠商資訊作整理如下:
- LD上游磊晶:以聯亞、嘉信、全磊、光環、友嘉較早,全新、晶元、晶誼、國聯、勝陽、華上、博達、連威及聯詮等則較晚進入該市場,台達電、錸德、華新也有相關投資動作。
- LD下游模組:鴻亞、和心、台達電、聯鈞、光環、得迅、前鼎、冠德、捷耀、東盈等。
因各公司資訊不公開,我將它們可得的資訊整理如下表二:
表二:台灣LD廠商概況表
公司 |
成立時間 |
股本(億) |
股東/團隊/ 策略合作對象 |
產品 |
光環 |
1997/9 |
8 |
裕隆、永豐餘、開發科技、台灣工銀 |
VCSEL及模組等 |
全新 |
1996/11 |
5.04 |
|
HBT、780nmLD、VCSEL磊晶等 |
博達 |
1991 |
16.53 |
|
HBTLDVCSEL等 |
國聯/聯鈞 |
1993/2000 |
25.4/2.5 |
國聯 |
VCSEL及LD封裝等 |
晶元/晶誼 |
1996/2000 |
7.65/ |
美E2O Communication、日本廠商 |
LD、VCSEL磊晶等 |
華上 |
|
|
華宇、DVD大廠 |
LED、LD封裝、晶粒、磊晶等 |
和心 |
2000 |
3.68 |
明?、中興保、卓越光纖、中華電信研究所 |
VCSEL及LD之TO-56模組等 |
鴻亞 |
2000/7 |
3.75 |
群翼、德HTC(Infineon)、中華電信研究所 |
LD模組、VF-45模組等 |
嘉信 |
1996/11 |
|
美MRV購併 |
LD全製程等 |
友嘉 |
1996/6 |
5.3 |
台達電 |
LD磊晶等 |
全磊 |
|
2.55 |
|
VCSEL、微機電等 |
前鼎 |
1996/7 |
3.8 |
工研院 |
LD模組等 |
東盈 |
1996/7 |
4 |
|
LD模組等 |
得迅 |
1998/8 |
1.8 |
榮星創投、興技創投 |
LD模組等 |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我們發現台灣廠商成立的時間大多不超過5年,LED上游廠商如國聯、晶元及華上等及GaAs的廠商如全新、博達等皆投入LD市場,且其切入方向集中在VCSEL及LD的上游,此外有若干自工研院及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經營團隊,自1996年起陸續成立一些公司,則以LD的模組組裝為主要發展方向,因此我們似乎可發現台灣LD廠的未來發展機會及方向似將以承接美、日釋出的訂單為主,不論在上游磊晶或下游模組部份皆是。
在我們了解全球LD的發展方向及台灣廠商概況後,我們認為台灣LD相關廠商成功的關鍵或觀察的重點為:
是否與國外廠商策略聯盟:因國內廠商在LD上游技術仍不成熟,因此最好能與國外廠商合作,運用本身在LED或GaAs的量產技術及經驗,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建立本身的利基,這部份似乎以全新及晶誼較佔優勢,在下游廠商部份,因國內上游廠商尚未壯大,因此與國外廠商合作,確保上游材料來源是很重要的,以鴻亞較佔優勢。
有無集團資源支持:在上下游整合及客戶開發上較具優勢。
有無良好客戶關係:若LD上下游廠商可獲得客戶訂單的支持,則較有成功的機會,例如在780nm及650nm的LD開發上,其主要市場是光碟機,而全球光碟機的生產重鎮即在日本、韓國及台灣,特別是在CD-ROM及DVD-ROM價格快速下降時,降低零件成本便相當重要,這也將市台灣廠商的機會,因此若與日韓光碟機大廠關係較佳者,將較有機會承接可能釋出的訂單,全新、博達、晶元及華上在這部份皆不弱。
是否已有產品量產出貨:因LD產品不論是上游磊晶或下游模組,製作過程皆較複雜,因此是否取得認證及客戶信賴是非常重要的,且目前台灣投入者眾,可能有部份公司面臨一些障礙,因此建議仍以財務上是否有營收,營收是否成長為判斷依據之一,這部份以有宣布營收者如全新、光環、鴻亞等較佳。
綜合上述,建議觀察的重點為LED及GaAs上游集團如全新、晶元、國聯、華上、博達等,及若干具利基及技術的下游模組廠如光環、全磊、和心、鴻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