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若布希任的希望較小,則在(1)選前一年指數漲幅優於選舉當年;(2)波段的高點落在大選當年;(3)選舉期間投資人偏好共和黨;(4)民主黨執政股市的表現較佳的統計經驗下。配合券商及First Call等預期,美國企業獲利將於第二季達到高峰,因此預估美股將在第二季上旬達到波段的高點。
一、前言
美國即將於今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二舉行第49任總統大選,僅管目前無法預測現任美國總統布希是否再度蟬連,又或者改由民主黨執政。但是仍冀望藉由過往統計資料來推敲總統大選與美國股市脈動之間的關係。
二、歷年美國總統大選行情變化
由於美國股市在1929年歷經了史上最為嚴重的崩盤,美國也從而在1929~1932年間陷入了經濟大蕭條,在此期間當中,股市自1929年持續暴跌至1932年才見止穩,接續著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為避免戰爭與經濟長期低迷的狀態影響統計結果,因此統計資料選擇自二次世界大戰後,1948年美國第35任總統大選起開始計算。並且以道瓊工業指數為主要觀察的指標,並配合上1950年代起之S&P 500指數,與1980年代起之那斯達克指數走勢為輔。
圖一、道瓊工業指數、S&P 500指數、那斯達克指數與加權股價走勢圖
資料來源:Bloomberg
透過1947年起美國總統大選,選前一年、選舉年與選後一年股市漲跌幅概況,在14次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僅有三次選前一年股市的漲幅不如選舉當年。分別是:
1.1971年: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布列敦森林體系」(金本位最接近的替代品,確保戰後國際貨幣體系的平穩運作,將美元緊盯黃金在每盎司35美元的價位,而其他主要貨幣也以固定的比率盯住美元,美元價值是以美國政府的黃金儲備作為後盾),於1971年暫停對美元的交換後,整個交易體制崩潰,使得政府預算赤字大幅地增加。
2.1979年:由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阿拉伯石油禁運事件引發,1978至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能源價格飆漲、陷入停滯性通膨的夢魘,迫使聯準會不得不採取積極的升息手段來抑制物價的飆漲,在此經濟背景之下,美股自1978年即陷入兩年的盤整,股市在79年因而難有表現。
表一、歷次美國總統大選選前一年、選舉年與選後一年股市漲跌幅概況 單位:%
|
道瓊指數漲跌幅(%) |
道瓊出現高點日期 |
S&P500指數漲跌幅(%) |
Nasdaq指數漲跌幅(%) |
加權股價指數漲跌幅(%) |
|
1947 |
2.3 |
|
|
|
|
選舉年 |
1948 |
-2.2 |
|
|
|
|
|
1949 |
12.9 |
|
|
|
|
|
1951 |
14.4 |
|
|
|
|
選舉年 |
1952 |
8.4 |
1952/12/30 |
|
|
|
|
1953 |
-3.8 |
|
|
|
|
|
1955 |
20.8 |
|
29.7 |
|
|
選舉年 |
1956 |
2.3 |
1956/04/06 |
2.2 |
|
|
|
1957 |
-12.8 |
|
|
|
|
|
1959 |
16.4 |
|
10.5 |
|
|
選舉年 |
1960 |
-9.3 |
1960/01/05 |
-3.9 |
|
|
|
1961 |
18.7 |
|
|
|
|
|
1963 |
17 |
|
18.5 |
|
|
選舉年 |
1964 |
14.6 |
1964/11/18 |
13.2 |
|
|
|
1965 |
10.9 |
|
|
|
|
|
1967 |
15.2 |
|
17.2 |
|
1.3 |
選舉年 |
1968 |
4.3 |
1968/11/29 |
11.8 |
|
6.2 |
|
1969 |
-15.2 |
|
|
|
3.4 |
|
1971 |
6.1 |
|
10.1 |
|
9.5 |
選舉年 |
1972 |
14.6 |
1972/12/11 |
18.4 |
|
68.7 |
|
1973 |
-16.6 |
|
|
|
117.2 |
|
1975 |
38.3 |
|
32.2 |
|
70.9 |
選舉年 |
1976 |
17.9 |
1976/09/21 |
18 |
|
12.7 |
|
1977 |
-17.3 |
|
|
|
21.0 |
|
1979 |
4.2 |
|
12.2 |
|
3.2 |
選舉年 |
1980 |
14.9 |
1980/11/20 |
23.8 |
|
1.6 |
|
1981 |
-9.2 |
|
|
|
-1.3 |
|
1983 |
20.3 |
|
17.9 |
19.87 |
71.7 |
選舉年 |
1984 |
-3.7 |
1984/01/06 |
0.1 |
-12.99 |
9.9 |
|
1985 |
27.7 |
|
|
|
-0.3 |
|
1987 |
2.3 |
1987/08/25 |
0.3 |
-15.13 |
125.1 |
選舉年 |
1988 |
11.9 |
|
12.4 |
21.72 |
118.7 |
|
1989 |
27 |
|
|
|
88.0 |
|
1991 |
20.3 |
|
26.3 |
45.89 |
1.5 |
選舉年 |
1992 |
4.2 |
1992/06/01 |
5.2 |
24.59 |
-26.5 |
|
1993 |
13.7 |
|
|
|
79.7 |
|
1995 |
33.5 |
|
34.1 |
41.17 |
-27.3 |
選舉年 |
1996 |
26 |
1996/12/27 |
20.3 |
22.04 |
34.0 |
|
1997 |
22.6 |
|
|
|
18.0 |
|
1999 |
25.2 |
|
19.5 |
71.13 |
31.6 |
選舉年 |
2000 |
-6.2 |
2000/01/14 |
-10.1 |
-22.13 |
-43.9 |
|
2001 |
-7.1 |
|
|
|
17.4 |
|
2003 |
17.3 |
|
20.3 |
30.66 |
32.3 |
選舉年 |
2004 |
? |
|
|
|
|
|
2005 |
? |
|
|
|
|
選前一年 |
平均值 |
16.8 |
|
|
|
|
選舉年 |
平均值 |
6.9 |
|
|
|
|
選後一年 |
平均值 |
3.5 |
|
|
|
|
選後二年 |
平均值 |
5.6 |
|
|
|
|
資料來源:Bloomberg
表二、股市在各總統任期裡的投資報酬 單位:%
|
政 黨 |
總 統 |
選前一日至選後一日 |
任期第一年 |
任期第二年 |
任期第三年 |
任期第四年 |
1948 |
民主 |
杜魯門 |
-3.8 |
18.8 |
31.7 |
24.0 |
18.4 |
1952 |
共和 |
艾森豪 |
0.4 |
-1.0 |
52.6 |
31.6 |
6.6 |
1956 |
共和 |
艾森豪 |
-0.9 |
-10.8 |
43.4 |
12.0 |
0.5 |
1960 |
民主 |
甘迺迪 |
0.8 |
26.9 |
-8.7 |
22.8 |
16.5 |
1964 |
民主 |
詹森 |
-0.2 |
12.5 |
-10.1 |
24.0 |
11.1 |
1968 |
共和 |
尼克森 |
0.3 |
-8.5 |
4.0 |
14.3 |
19.0 |
1972 |
共和 |
尼克森 |
-0.1 |
-14.7 |
-26.5 |
37.2 |
23.8 |
1976 |
民主 |
卡特 |
-1.0 |
-7.2 |
6.6 |
18.4 |
32.4 |
1980 |
共和 |
雷根 |
1.7 |
-4.9 |
21.4 |
22.5 |
6.3 |
1984 |
共和 |
雷根 |
-0.9 |
32.2 |
18.5 |
5.2 |
16.8 |
1988 |
共和 |
布希 |
-0.4 |
31.5 |
-3.2 |
30.5 |
7.7 |
1992 |
民主 |
柯林頓 |
-0.9 |
10.0 |
1.3 |
37.6 |
23.0 |
1996 |
民主 |
柯林頓 |
2.6 |
33.4 |
- |
- |
- |
平均值 |
民主黨 |
-0.4 |
15.7 |
4.2 |
25.4 |
20.3 |
共和黨 |
0.0 |
3.4 |
15.7 |
21.9 |
11.5 |
註:投資報酬率指利息、股利,以及資本利得等投資報酬,都自動地再投資到資產中,並且長期地累積下去。
資料來源:S&P
3.1987年:聯準會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於1987年調升利率,不料引發股市的過度激烈反應,發生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指數單單一個交易日內爆跌22.26 %,並且與那斯達克指數於十月及十一月兩個月中,分別重挫了38.3 %及43 %,也打壞了選前一年股市的表現。聯準會隨後將利率由7.25 %快速地調降至6.875 %,終使得股市於十二月止跌回升,並且於隔年出現明顯反彈。
整體而言,從1948年至2000年間的14次美國總統大選,其中11次選前一年道瓊工業指數漲幅優於選舉當年,且平均漲幅高達16.8 %,顯示美國股市的確存在選舉行情。此舉符合一般邏輯推論,選前一年,現任政府為求連任通常將不斷釋出政策利多以拉攏選票,故股票市場在選前一年應受惠於政府政策所營造出的偏多氛圍而走高。不過,若以道瓊工業指數的日收盤價來觀察,僅有1987年股市過度反應聯準會調息動作外,其餘股市的波段高點皆落在總統大選當年。反觀台股指數漲跌幅,可惜並未呈現相關性。
三、選前投資人偏好共和黨,惟民主黨執政期間投資報酬率較優
由於多數企業的高層主管與股票交易商都是共和黨員,以及許多共和黨的政策也都被認為有利於股價的表現和資本形成。民主黨則被認為比較不肯接受資本利得享有優惠稅率,而比較喜歡管制和所得重分配。因此,一般認同股票市場比較喜歡的是共和黨,而不是民主黨。
統計1948年以來,道瓊工業指數在每個總統期間的表現。首先,從總統選舉前一天到選後第一天的市場反應來看,如果民主黨贏得選戰,則股市在選後第一天平均下跌0.4 %;但是如果是共和黨獲勝,那麼股市在選後第一天大約持平,顯示投資人真的比較喜歡共和黨。不過若是檢視在總統任期的四年中,股市的投資報酬率,卻是發現股市在民主黨執政期間的表現,大體上要比共和黨在位時還要好。此外,由表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無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投資報酬率的平均值最高是落在總統任期的第三年,也就是大選的前一年。
再由各任總統執政期間的名目投資報酬率與通貨膨脹率,來推算在民主黨與共和黨掌權時的名目投資報酬率、通貨膨脹率與實質投資報酬率。由表中顯示不論通膨因素有沒有計算在內,股市在民主黨執政時的表現均優於共和黨。
四、經濟消長影響選舉的結果
在每次的大選期間,經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列舉美國自1948年以來,歷次總統選舉年的幾項重要經濟數據,首先在GDP年增率方面,平均選舉當年度的經濟成長率約可達4.0 %,而非選舉年者僅有2.9 %。其次為失業率,在政治上一直都是很受注目的數據,平均選舉當年度的失業率為5.4 %。另外,利率動向也是關注的焦點,由於1942年至1951年間,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為了確保公債的銷售,而對利率加以控制。因此,在看1948至1952年的數據時,應有所保留。而通膨率與合計失業率與通膨率總和的痛苦指數,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1980年時雷根在挑戰對手卡特時,便適時地運用了此項統計數據,以致順利地挑戰成功。
表三、各任總統執政期間的股票投資報酬率 單位:%
|
政 黨 |
總 統 |
名目投資報酬年率 |
通貨膨脹年率 |
實質投資報酬年率 |
1945-1953 |
民主 |
杜魯門 |
14.66 |
5.54 |
9.12 |
1953-1961 |
共和 |
艾森豪 |
14.96 |
1.35 |
13.61 |
1961-1963 |
民主 |
甘迺迪 |
15.15 |
1.11 |
14.04 |
1963-1969 |
民主 |
詹森 |
10.39 |
2.77 |
7.62 |
1969-1974 |
共和 |
尼克森 |
-1.32 |
6.03 |
-7.35 |
1974-1977 |
共和 |
福特 |
17.21 |
7.27 |
9.94 |
1977-1981 |
民主 |
卡特 |
11.04 |
10.02 |
1.02 |
1981-1989 |
共和 |
雷根 |
15.18 |
4.46 |
10.72 |
1989-1993 |
共和 |
布希 |
14.44 |
4.22 |
10.22 |
1993-2001 |
民主 |
柯林頓 |
21.42 |
2.53 |
18.89 |
平均值 |
民主黨 |
14.53 |
4.39 |
10.14 |
共和黨 |
12.09 |
4.67 |
7.43 |
資料來源:S&P
對政治人物來說,如果任內的經濟況表現不錯的話,那是時機和運氣配合剛剛好的結果。例如老布希總統在1989年就任總統時,剛好是為期六年的景氣擴張結束之際,因此他想讓經濟持續擴張四年,不希望成長減緩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也使得他失去總統的寶座。而柯林頓上台的時機極佳,正是經濟開始加速擴張之際,促使他在1996年獲得連任。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將屆,共和黨為防止總統寶座拱手讓給對手民主黨,自2001年開始,布希政府分別採取了增加政府支出(2002年)與減少稅收(2001與2003年)的刺激景氣方案來促進美國經濟發展,持續維持擴張性財政之利多政策。然而,由今年預估的經濟數據來看,GDP年增率預估為4.5 %,算是符合要求;不過,失業率預估為5.5 %、通膨率預估為2 %,合計痛苦指數達到7.5 %,略高於2000年時,由經濟數據來看並不利於其選情。對照美國近期的民調,布希的聲望因出兵的正當性而受到質疑,致居於劣勢,巧妙地呈現一致性。因此,在通膨壓力逐漸提高下,除非失業率能夠在短期內出現大幅改善,否則布希連任的希望較小。
表四、美國大選年的重要經濟數據
|
總 統 |
GDP年增率 |
失業率 |
國庫券 |
公債 |
通膨率 |
痛苦指數 |
1948 |
杜魯門(民) |
4.4 |
4.0 |
1.04 |
2.44 |
3.0 |
7.0 |
1952 |
艾森豪(共) |
3.8 |
2.7 |
1.77 |
2.68 |
0.8 |
3.5 |
1956 |
艾森豪(共) |
1.9 |
4.2 |
2.66 |
3.08 |
3.0 |
7.2 |
1960 |
甘迺迪(民) |
2.5 |
6.6 |
2.95 |
4.02 |
1.4 |
8.0 |
1964 |
詹 森(民) |
5.8 |
5.0 |
3.55 |
4.15 |
1.0 |
6.0 |
1968 |
尼克森(共) |
4.8 |
3.4 |
5.34 |
5.26 |
4.7 |
8.1 |
1972 |
尼克森(共) |
5.3 |
5.2 |
4.07 |
5.64 |
3.4 |
8.6 |
1976 |
卡 特(民) |
5.3 |
7.8 |
5.00 |
6.78 |
4.9 |
12.7 |
1980 |
雷 根(共) |
-0.2 |
7.2 |
11.61 |
10.81 |
12.5 |
19.7 |
1984 |
雷 根(共) |
7.2 |
7.3 |
9.57 |
11.99 |
3.9 |
11.2 |
1988 |
布 希(共) |
4.1 |
5.3 |
6.67 |
8.98 |
4.4 |
9.7 |
1992 |
柯林頓(民) |
3.3 |
7.4 |
3.46 |
7.52 |
2.9 |
10.3 |
1996 |
柯林頓(民) |
3.7 |
5.4 |
5.14 |
6.65 |
3.3 |
8.7 |
2000 |
布 希(共) |
3.7 |
3.9 |
5.84 |
6.02 |
3.4 |
7.3 |
平均值 |
4.0 |
5.4 |
4.91 |
6.14 |
3.8 |
9.1 |
2004(估) |
4.5 |
5.5 |
0.93 |
5.00 |
2.0 |
7.5 |
資料來源:Bloo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