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目前國內共有14家取得金控公司執照,其中13家已掛牌,至於一銀的金控進展在年底前應該也會有明確的結果。若以不同指標來評量目前檯面上的金控公司,可發現在版圖完整性方面,目前是以富邦金與交銀金勝出,這也表示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選擇更為多樣化。而若以各家金控的主體來看,可發現是以銀行為主者居多,這也突顯了在直接接觸消費者、銷售多元化金融商品上,銀行通路所具有優勢,針對這一點,目前旗下沒有銀行通路的新光金與國票金,其競爭力將較同業來得薄弱。
至於在合組金控所追求的最大目標:產生交叉銷售與成本縮減綜效以及資本配置效率提升的部份,由於目前大多數的金控公司均仍處於版圖整合初期、甚至是尚在尋覓合適對象的階段,因此,明確見到實質綜效發揮的其實並不多。而由目前在商品交叉銷售的成效來看,是以富邦金的效益最為明顯,包括在白金卡與投資型壽險保單部份的交叉銷售成效均已展現。
在綜合各項評比,加上參考各家金控成立至今的營運與獲利表現後,研究員認為富邦金、中信金、台新金與建華金是目前的金控指標代表,可做為投資的選擇標的。
總結來說,若能透過金控的組成,達到規模效益、創造通路優勢、客戶資源共享與成本節省等效益的發揮,對處於金控體系內的各個份子都具有加分效果;不過,納入金控絕非是萬靈丹,也並不代表在金控的保謢傘下即可高枕無憂,最基本的還是要回歸到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能透過各個子公司間的整合產生更大的效益。不過,由於市場的趨勢是朝向金融集團大型化、整合化的方向前進,對一些單打獨鬥的業者自然也會形成壓力,因此可預期國內金融版圖的購併與整合仍將是一大潮流。
前言:
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在2001年11月正式上路,到目前為止已有14家取得金控公司執照,13家已掛牌,其中只有一銀因加州子銀行仍須進行金融複檢,因而延遲掛牌進度,而最新的訊息是10月底之前美國Fed方面應該可以公布結果,若一切順利,一銀可望在12月中旬召開金控的臨時股東會。
簡單一點的說,所謂的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即是在一個控股公司旗下可以擁有銀行、壽險、產險、證券等各個橫跨不同金融業務領域的子公司,以提供客戶「一次購足」(one-stop shopping)的服務;而對金控公司來說,主要是追求3個C的效益,包括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資本有效配置(Capital Efficiency)與成本節省(Cost Saving),能夠有效達到上述3個C的公司才可稱得上是發揮金控組成的效用。
本文即針對目前各家金控公司的現況、彼此間的競爭力與未來發展做一番分析與比較。
我國金控公司相關法規簡介:
目前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代表國家有美國與日本,至於我國主要也是承襲美國的制度,以下就針對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法規較重要之處做簡單介紹:
-
金融控股公司的型態不分類,可以銀行、保險、證券等事業為主體。
-
對銀行、證券及保險業的持股下限皆為25%。
-
僅母公司可上市,子公司必須強迫下市下櫃。
-
採連結稅制,也就是可合併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旗下賺錢公司的獲利可以先抵扣虧損公司的虧損後,僅就餘額課徵所得稅,如此一來,稅負的負擔可以減輕。
-
可投資非金融相關事業,但投資金額不得超過該被投資事業已發行股份總數或實收資本額的5%,也不得超過金控公司實收資本額的15%。
-
對金控公司來說,其主要的業務為轉投資,營收來源即是長期股權投資收益,也就是旗下各個子公司的稅後純益上繳,即成為金控公司的營收,接下來在扣除相關營業費用後即是金控公司的實際獲利。
14家金控介紹與比較分析:
首先先將14家金控旗下的子公司、換股比例等基本資料整理如下(見表一)。
表一之(一)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華南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0 華南金 |
447.8億元 |
華銀 |
2001/12/19 |
1 |
370.91億元 |
永昌證 |
2001/12/19 |
1.2821 |
56.12億元 |
表一之(二)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富邦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1 富邦金
|
546.5億元
|
富邦 產險 |
2001/12/19 |
採營業讓與方式轉換成立 |
300億元 |
富邦 證券 |
2001/12/19 |
1.5078 |
205.21億元 |
富邦 人壽 |
2001/12/19 |
0.7556 |
56.48億元 |
富邦 銀行 |
2001/12/19 |
1.7053 |
218.57億元 |
台北 銀行 |
預定2002年底 |
換股比例採浮動制 |
223.07億元 |
註:加入北銀後,股本將擴大至700-800億元(須視實際換股比例與減資金額多寡而定)
表一之(三)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國泰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2 國泰金
|
609.59億元
|
國泰人壽 |
2001/12/31 |
1 |
583.86億元 |
國泰銀行 |
2002/4/22 |
6 |
123.46億元 |
國泰世紀 產險 |
2002/4/22 |
4.5 |
23.53億元 |
世華銀行 |
暫定2002/11/26 |
1.6 |
377.17億元 |
註:加入世華銀後,股本將擴大至845億元
表一之(四)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開發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3 開發金
|
944.5億元 |
開發工銀 |
2001/12/18 |
1 |
783.84億元 |
菁英證 |
定於2002/11/8 |
2.5 |
20.63億元 |
大華證 |
定於2002/11/8 |
1.2 |
119.6億元 |
註:加入菁英證與大華證後,股本將擴大至1,044億元
表一之(五)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玉山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4 玉山金
|
229億元 |
玉山銀 |
2002/1/28 |
1 |
181.75億元 |
玉山票 |
2002/1/28 |
1.1 |
42.65億元 |
玉山證 |
2002/1/28 |
1.25 |
10.6億元 |
表一之(六)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復華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5 復華金
|
293.98億元
|
復華證金 |
2002/2/4 |
0.983 |
147億元 |
復華證券 |
2002/2/4 |
1.0427 |
62.1億元 |
復華期貨 |
2002/3/26 |
現金購買* |
12億元 |
復華證金投顧 |
2002/3/26 |
現金購買* |
3億元 |
復華銀 |
2002/8/1 |
1.387 |
121.15億元 |
金復華投信 |
2002/8/30 |
現金購買* |
3億元 |
註:復華銀原名為亞太銀行,金復華投信原名為金亞太投信
*購入復華期貨1.2億股,每股10.64元;購入復華證金投顧0.3億股,每股10.44元;購入金復華投信0.3億股,每股19元
表一之(七)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交銀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6 交銀金 |
566.94億元 |
交通銀行 |
2002/2/4 |
1 |
271.49億元 |
國際證券 |
2002/2/4 |
2.05 |
41.15億元 |
興票 |
2002/8/22 |
1.39 |
281.14億元 |
倍利證券 |
2002/8/22 |
1.12 |
49.24億元 |
中銀 |
暫定2002/12/26 |
換股比例採浮動制 |
365.12億元 |
中產 |
暫定2002/12/26 |
1.13 |
43.69億元 |
註:加入中銀與中產後,股本將擴大至1,050億元上下(須視實際換股比例而定),同時也將改名為兆豐金控;而國際證券、倍利證券與中興證券(興票子公司)也將三合一,合併為倍利國際證券
表一之(八)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 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台新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7 台新金 |
230億元 |
台新銀 (併大安銀) |
2002/2/18 |
1 |
230億元 |
台証證 |
預定2003/1/1 |
1.2 |
112.7億元 |
台新票券 |
預定2003/1/1 |
1.3 |
45億元 |
註:加入台証證與台新票券後,股本將擴大至358億元
表一之(九)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新光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8 新光金 |
242.7億元 |
新壽 |
2002/2/19 |
1 |
218.11億元 |
新壽證券 |
2002/2/19 |
2.0509 |
50.43億元 |
表一之(十)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國票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2889 國票金 |
211.99億元 |
國票 |
2002/3/26 |
1 |
180.9億元 |
協和證 |
2002/3/26 |
0.9811 |
16.8億元 |
大東證 |
2002/3/26 |
1.0455 |
14.6億元 |
表一之(十一)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 日期 |
與建華金換股 比例 |
股本 |
2890 建華金
|
374.81億元 |
建華銀行 |
2002/5/9 |
0.974 |
194.44億元 |
建華證券 |
2002/5/9 |
0.9902 |
127.60億元 |
金華信銀證券* |
2002/5/9 |
1.2549 |
31.79億元 |
註:*2002/7/22已併入建華證券旗下
表一之(十二)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 日期 |
與中信金換股 比例 |
股本 |
2891 中信金 |
460.54億元
|
中信銀 |
2002/5/17 |
1 |
460.54億元 |
中信銀證券 |
2002/7 |
現金購買* |
- |
中信保險經紀人 |
2002/7 |
現金購買* |
- |
*購入中信銀證券3.5億股,每股11.796元;購入中信保險經紀人公司20萬股,每股694.68元
表一之(十三)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日盛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5820 日盛金 |
219.476億元 |
日盛證券 |
2002/2/5 |
0.6925 |
107.00億元 |
日盛銀行 |
2002/2/5 |
1.7313 |
112.48億元 |
表一之(十四) 金控公司基本資料一覽表
公司 |
目前股本 |
子公司 |
納入金控日期 |
與第一金換股比例 |
股本 |
第一金
|
- |
一銀 |
未定 |
未定 |
382.16億元 |
太祥證券 |
未定 |
未定 |
- |
明台產險 |
未定 |
未定 |
18.86億元 |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接下來分別以版圖的完整性、資產規模、通路數等項目對上述14家金控公司做分析比較;而比較的基準是將已確定納入、只是目前仍未到達轉換基準日的子公司也一併加入考量。
壹、資產規模比較
若將旗下各家子公司的資產規模加總,可將14家金控區分為總資產規模在1兆以上的大型金控,包括國泰金、交銀金、第一金、華南金與富邦金,其中,國泰金在加入世華銀之後,總資產規模將突破2兆,成為國內手中握有最多資產可供運用的金控公司。至於資產規模介於5,000億元至9,000億元之間的則有中信金、新光金與台新金,屬於中型規模的金控業者;而建華金、玉山金、開發金、復華金與日盛金的總資產規模則是介於2,000億元至4,000億元之間,屬小型金控代表;至於國票金控能掌控的資產規模最少,只有300多億元,與其他金控的差距頗大。
圖一 14家金控總資產規模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貳、版圖完整性以富邦金與交銀金勝出
若以版圖完整性來評估,目前是以富邦金與交銀金勝出,其中,富邦金的金融版圖橫跨「銀行+壽險+產險+證券」,至於交銀金則是「銀行+產險+證券+票券」,是目前14家金控公司中較為完整的2家代表業者,這也表示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選擇更為多樣化。
而在其他的組合中,「銀行+證券」的結合是出現機率最高者,不過,新光金與國票金並無銀行通路,至於國泰金則是缺乏證券版圖。
表二 14家金控版圖整理
|
銀行 |
壽險 |
產險 |
證券 |
票券 |
其他 |
金控主體 |
華南金 |
● |
|
|
● |
|
|
銀行 |
富邦金 |
● |
● |
● |
● |
|
|
產險、證券、銀行 |
國泰金 |
● |
● |
● |
|
|
|
壽險 |
開發金 |
● |
|
|
● |
|
|
銀行 |
玉山金 |
● |
|
|
● |
● |
|
銀行 |
復華金 |
● |
|
|
● |
|
證金、期貨、投顧、投信 |
證券相關 |
交銀金 |
● |
|
● |
● |
● |
|
銀行 |
台新金 |
● |
|
|
● |
● |
|
銀行 |
新光金 |
|
● |
|
● |
|
|
壽險 |
國票金 |
|
|
|
● |
● |
|
票券 |
建華金 |
● |
|
|
● |
|
|
銀行、證券 |
中信金 |
● |
|
|
● |
|
保險經紀人 |
銀行 |
日盛金 |
● |
|
|
● |
|
|
證券 |
第一金 |
● |
|
● |
● |
|
|
銀行 |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整理
參、以銀行為主體者居多
在14家金控公司中,可發現以銀行為主體者居多,包括華南金、開發金、玉山金、交銀金、台新金、中信金與第一金共7家,剛好占一半的比重。至於富邦金則是產險、證券與銀行三方面的發展均相當均衡,尤其是在加入北銀之後將大幅提升銀行方面的實力,而建華金也是銀行與證券齊頭並進,較無明顯的強弱區別。至於國泰金與新光金則是以壽險為主體,不過,國泰金在納入世華銀之後,也補強了原先競爭力稍嫌薄弱的銀行通路。而復華金與日盛金是以證券為主,國票金則是以票券為主體。
若探究國內大多數金控公司均是以銀行為主體的原因,研究員整理歸納如下:
-
主管機關對國內金控公司最低資本額限制為200億元,不過,依照「金融控股公司法」第6條規定,銀行、保險公司與證券商其資產總規模達3,000億元以上者也必須強制轉換為金控公司。而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向來較其他金融業者,如證券商等來得高,因此轉換為金控公司者自然也較多。
-
交叉銷售金融商品是組成金控公司所要追求的一個極重要目標,而對於要與消費者直接接觸提供相關理財服務與銷售商品的通路選擇上,自然仍是以銀行最占優勢,這也是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會較其他以證券、壽險或票券為主者的有利之處。這也可由先前多家金控公司爭相迎娶世華銀與北銀的熱絡盛況,即可看出銀行通路對金控之重要性所在。
既然銀行通路如此重要,接下來就針對各家金控的銀行通路數目與存、放款市佔率規模做分析。此外,雖然證券商的通路優勢並不如銀行,但由於可增加金控的客戶群、資產規模與存款金額,因此也列出證券的營業據點數目與經紀業務市佔率做為比較參考。
表三 14家金控旗下銀行、證券的通路與市佔率
|
銀行 通路數 |
放款規模 市佔率 |
存款規模 市佔率 |
證券 通路數 |
經紀業務 市佔率 |
第一金 |
172 |
6.07% |
6.36% |
6 |
0.67% |
華南金 |
158 |
5.69% |
5.99% |
40 |
2.83% |
富邦金 |
116 |
3.80% |
4.23% |
60 |
6.49% |
國泰金 |
107 |
3.78% |
4.46% |
0 |
- |
交銀金 |
96 |
6.17% |
4.89% |
29 |
1.82% |
台新金 |
89 |
2.36% |
2.19% |
43 |
3.78% |
中信金 |
56 |
3.66% |
3.87% |
5 |
0.49% |
玉山金 |
49 |
1.24% |
1.32% |
1 |
0.10% |
建華金 |
41 |
1.20% |
1.37% |
48 |
5.09% |
復華金 |
36 |
0.83% |
0.77% |
48 |
3.60% |
日盛金 |
26 |
0.97% |
0.92% |
34 |
4.07% |
開發金 |
7 |
0.54% |
0.13% |
23 |
2.48% |
新光金 |
0 |
- |
- |
1 |
0.23% |
國票金 |
0 |
- |
- |
25 |
1.25% |
資料來源:2Q/02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寶來證券整理
肆、銀行通路以第一金、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交銀金與台新金最佔優勢,至於新光金、國票金與開發金則顯得薄弱
以銀行通路數目多寡來看,第一金、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交銀金與台新金等6家的數目最多,在直接接觸客戶、行銷金融商品上將具有較明顯的通路優勢。其中,富邦金、國泰金與交銀金均是在分別納入北銀、世華銀與中銀之後,才增強原本稍顯不足的銀行通路,同時存、放款規模也均大幅向上擴增,而「富邦銀+北銀」與「國泰銀+世華銀」的組合更是雙雙超越中信銀,躍居為國內存放款規模排名前二大的民營銀行。至於台新銀也是在合併大安銀之後,使通路數規模攀升至89個,增加不少通路利基。
面對其他金控公司不斷壯大銀行版圖、拉大通路數差距,中信金、建華金等業者自然也感受到不小的壓力,這也是為何先前會去評估是否要承受中興銀行的最主要原因,重點也是在於其擁有的通路據點。
而在14家金控公司中,新光金與國票金是目前唯一旗下沒有銀行的2家業者,在通路方面的競爭力相較於同業即顯得薄弱。其中,新光金在證券版圖上雖然擁有新壽證券(原名力世證券),但其規模過小,對金控的幫助並不大,這恐怕也是新光金在面對壽險業景氣下滑,本身市佔率節節衰退,且通路佈局又明顯不如其他金控同業的情況下,面對長遠發展必須要去深思的課題。
至於開發金控旗下雖擁有銀行,但由於開發工銀擅長的是投資業務,在通路據點上也只有7個,相較於同業其實還是顯得弱勢不少,針對這一點開發金已積極尋求合併對象,目前檯面上可能性較高的是泛亞銀行,由於擁有38家分行,對開發金亟欲壯大銀行版圖有不小的幫助;只是泛亞銀的資產品質並不十分理想(6月底逾放比為11.85%),恐怕也要花一番心血進行相關的整頓工作。
伍、綜效評估
金控的組成即是期待綜效的發揮,不論是在交叉銷售金融商品、客戶資源的共享或節省人事、營業據點、IT等相關費用的支出,不過由於目前各家金控公司大多均處於版圖整合初期、甚至是尚在尋覓合適對象的階段,因此,明確見到實質綜效發揮的其實並不多。
而目前大多數金控公司進行的實際整合動作是若旗下有銀行與證券二大區塊,會先將證券的交割銀行轉換為金控本身旗下的銀行,包括華南金、建華金與交銀金均是如此,這樣一來銀行即可享有來自證券交割戶的活期存款,對降低資金成本有所幫助。至於其他在人事、營業據點等相關費用成本的縮減部份,目前均還見不到明顯成效,主因是在於不同企業文化的結合必須要經過一段融合期,而且根據歷史經驗,員工的態度是企業合併最後能否成功的極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各家金控公司在處理合併相關的議題上必須要將員工列為重要考量,若人事方面因而產生動盪不安,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與經營、甚至是競爭力均將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先前開發金宣布將納入大華證之後,造成大華證人員的流失即是一例。
若以目前國內金控公司提供的合併條件來看,包括國泰金與富邦金均給予世華銀與北銀2年不裁員的保證(但提供優退方案),因此,近期要見到各家金控公司在縮減人事營業費用、改善成本效率部份的成效發揮並不容易。
若以商品部份的交叉銷售綜效來看,目前是以富邦金的效益最為明顯,由於原本旗下的產險、銀行、證券與壽險4家子公司同屬富邦集團,在人事、文化上的差異較小,在金控的整合過程中遭遇的阻力與困難已明顯少於同業,加上在各個子領域的發展性較為均衡,在產品的銷售搭配上更有競爭力,而且其實早在金控成立之前,富邦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即已透過集團資源進行交叉行銷,起步明顯早於同業,這也是富邦金的優勢所在。根據富邦金表示,目前在白金卡、投資型壽險保單部份的交叉銷售成效頗佳,對金控的營收貢獻已接近1成。
陸、個股推薦
綜合以上各項評比,加上各家金控成立至今的獲利表現,研究員認為富邦金不論是在版圖的完整性、交叉銷售綜效的發揮以及加入獲利、資產品質與客戶基礎均佳的北銀來看,均是目前國內金控業者中發展潛力名列前茅者,將是金控的指標代表。至於中信金雖然在金控版圖中除了銀行以外,也擁有證券與保險經紀人公司,不過由於規模均太小,因此金控的主體仍是銀行,這點對長期追求金控綜效的發揮是較為不利之處,不過中信金在尋求合併對象的腳步上也不曾停歇,未來若能順利完成購併、增加通路,配合上中信銀在消金領域極具競爭力,加上又是國內最會賺錢的銀行,發展潛力仍可期待。
而台新金也是以擅長消金業務著稱,再加上明年初在納入台証證與台新票券後,版圖的完整性將更佳,而且同屬集團內的整合,在人事、文化方面的差異應會較小;至於建華金則是小而美的金控代表,也是市場上屢被傳出合併題材的指標。
因此,在考慮每股獲利能力、每股淨值與在國內金控業界的競爭力之下,研究員認為中信金與富邦金可給予股價淨值比1.8倍的評價,至於台新金與建華金則有上看1.3至1.5倍的實力,以10/23的收盤價來看,給予的投資建議均為買進/低風險,其中又以台新金的股價淨值比不到1倍最具吸引力。
表四 4家金控財務預估 單位:元
|
2002年前3季稅後EPS(初估) |
2002年稅後EPS(估) |
2003年稅後EPS(估) |
2002年底每股淨值(估) |
2002/10/23收盤價 |
股價淨值比 |
富邦金 |
1.58 |
1.94 |
*2.08 |
*19.75 |
29.9 |
1.51 |
中信金 |
2.02 |
2.45 |
2.76 |
17.00 |
27.1 |
1.59 |
台新金 |
1.25 |
1.66 |
1.81 |
15.65 |
14.8 |
0.95 |
建華金 |
0.83 |
1.12 |
1.23 |
12.63 |
14.35 |
1.14 |
*合併後股本是以1股北銀換1.1165股富邦金為假設基礎得出股本為795億元來做計算,惟最後結果仍要視實際換股比例出爐與是否有減資而定
資料來源:寶來證券
金控未來發展方向:
整體來說,若能透過金控的組成,達到規模效益、創造通路優勢、客戶資源共享與成本節省等效益的發揮,對處於金控體系內的各個份子都具有加分效果;不過,納入金控絕非是萬靈丹,也並不代表在金控的保謢傘下未來即可高枕無憂,最基本的還是要回歸到公司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擁有獨到的利基、是否能透過各個子公司間的整合產生更大的效益。
雖然前面提到加入金控絕非是萬靈丹,不過由於市場的趨勢是朝向金融集團大型化、整合化的方向前進,對一些單打獨鬥的業者自然也會形成壓力,因此可預期國內金融版圖的購併與整合仍將是一大潮流。而且以目前市場上已有14家金控組成,而究竟國內可容納幾家金控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仍是一個未定數,不過,對一些目前檯面上相對看不到競爭利基、或是亟欲擴大版圖的金控公司來說,金控與金控之間的合併或許也是一條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