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新制強化企業年金功能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工作人力結構的變化,世界各國皆面臨到提存勞工退休金不敷支應目前福利水準的狀況,而勞工退休金預算的不足也將導致當前多數國家的退休金制度崩解,然而退休金制度的健全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以往以1994年世界銀行定義的退休金制度為三層式退休金結構,第一層是公共年金-強制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第二層是企業年金-任意性的勞工退休金制度,第三層是個人年金-任意性的商業保險儲蓄制度。
台灣實施的勞退新制,就是要強化第二層-企業年金的功能,但每個月由雇主提撥6%的勞退新制,似乎不能符合多數勞工的退休需求。以勞委會網站所提供的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試算公式為例,假設目前薪資為40,000元,30歲開始提撥新制退休金,60歲退休請領勞退基金,個人退休金報酬率每年為6%,個人薪資成長率每年為3%,退休金提撥率為6%,勞退金最後金額為3,341,537元,每月約可領23,821元,所得替代率為26.02%。
五層式退休金結構使制度更趨完整
由於世界勞動結構改變,如婦女就業人數增加、單身及離婚人口增加、老年人口增加,而全球化及其競爭壓力,造成就業方式變化,如全職有薪工作減少,兼職工作,自我雇用,臨時工作增加。另外平均壽命延長和生育率下降,全世界老年人口正急劇增加。
有鑑於此,世界銀行於2005年修正三層式退休金結構提出五層式退休金結構(如圖),加入了第零層的社會福利與第四層的家人以及隔代親屬的金錢支持,使得退休金制度更趨完整,世界銀行建議各國可依據不同的經濟發展、不同的內在條件,擁有不同的退休金系統,如有些國家強調社會福利、有些國家強調勞工退休,有些則依靠家人的金錢支持。
但健全的退休金制度,應建構在重視勞工退休金的部分是無庸置疑的,由此可知世界銀行更加提升了包括企業年金及個人年金的重要性。而儲備個人年金的絕佳方式之一就是定時定額投資共同基金,參與全球經濟成長,進而獲取長期穩健的報酬。
五層式退休金結構

「人生階段基金」退休理財新趨勢
如何利用投資共同基金達到退休金穩健理財目的呢?在國外風行已久的人生階段基金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人生階段基金」讓投資人依人生階段、風險需求的轉變,透過組合基金資產配置、風險分散等優點,在任何時刻作生涯理財規劃,都有合適其屬性的產品,為提供生涯理財規劃一個很好的方式。
人生各階段的投資規劃可以很簡單分為「三個十年」三大階段:25歲、35歲及45歲。如果用線性規劃來考量各階段的投資策略(如下圖),25歲的階段,還算是社會新鮮人,雖然經濟較不寬裕,但可利用小額投資開始規劃,再者距離退休的時間還很遠,鼓勵年輕人應該80%積極佈局於全球股市,20%佈局於全球債市,隨著年齡的增加,投資型態也宜由線的右上方往左下方移動,到了45歲以上離退休目標已近,不能如年輕人般冒險,應以「低風險」的資產配置比重為原則。

定時定額分批儲備退休金
建議投資人可於目前處於的人生階段作好投資規劃,依投資屬性,採取定時定額分批進場的投資方式,讓長期小額投資更能發揮分散投資時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