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修.邱顯比教授
美國公布5月份CPI數據年增8.6%,再度刷新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紀錄,核心CPI雖微降至6.0%,仍高於市場預期的5.9%,FED
6月決議升息3碼,造成股市大跳水,S&P 500 6月下跌8.39%,第二季下跌16.45%,上半年下跌20.58%。歐洲通膨也來到8.6%,歐央也漸轉鷹,使得MSCI歐洲指數月、季、上半年分別跌11.39%、17.33%與26.7%。台灣通膨不若歐美嚴重,央行也只有小幅升息半碼另增存款準備率0.25%,估計從銀行體系收縮1200億元資金,若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其緊縮銀根效果更為強烈,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月、季、上半年分別下跌了10.4%、14.83%與17.11%。MSCI全球指數(含息)之月、季、半年則分別下跌8.39%、15.53%與19.97%。倒是中國大陸滬深300指數在眾多政策利多出檯後,於第二季上揚了6.21%,但上半年仍跌9.22%。
美國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在6月間飆高至3.479%,但月底回落至2.974%,六月底公佈的PCE數據雖下滑,除了可能是通膨降溫外,也引發了消費力道不足,恐影響GDP增長速度的疑慮。WTI原油六月中最高來到每桶123元附近,月底已回落至每桶108元附近,布蘭特原油則從125元左右之高點回落至110元附近。恐慌指數(S&P
500 VIX)六月中曾飆至33左右,但六月底已回落至28.9。
六月份、第二季及上半年的台股共同基金績效分別為-12.38%、
-19.85%及-25.11%,能超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者分別僅20.19%、11.59%及10.29%,三個期間內有正報酬之基金均少至只有四檔,且都是反向型ETF。上半年科技類型、中概股型、上櫃股票型、中小型基金均是重災區,跌幅都在27%以上。
跨國投資的股票型基金今年績效也是一片慘綠,惟跌幅不若台股基金大,六月份下跌2.57%,第二季下跌9.20%,上半年下跌17.08%,都比MSCI世界指數(含息)來得好一些。就全部幣別來看,六月份的績效以全球資源型表現最差,單月下跌12.24%,主因在於原油及原物料價格的回落,中國大陸A股在政策利多的支撐下,單月上漲8.82%,勇冠全球。第二季的績效以美國最為慘烈,季跌19.22%,全球一般股票型季跌15.18%居次,中國大陸A股同樣拉出正的季報酬,達3.24%,一枝獨秀。上半年績效也是美股基金最弱,創下四十多年來最慘的上半年紀錄,跌幅高達28.48%。而日本-22.86%、全球一般型股票基金-22.79%,也都回吐過去多年的漲幅,唯獨全球資源型基金上半年僅跌0.65%,乃受惠於油價及原物料價格的上漲。
債券型基金方面單月、單季、上半年也均呈跌勢,就全部幣別來看,投資等級債六月份以全球新興市場-4.54%,跌幅最深,第二季及上半年也是全球新興市場最差,分別為-7.94%及-14.23%。非投資等級債方面,三個期間跌幅最深的均為亞洲非投資等級債,單月-7.81%、第二季-11.90%、上半年-23.4%。至於目標到期型基金三個期間的跌幅較為輕微,分別是單月-2.29%、第二季-3.37%及上半年-10.88%。而受惠於全球升息抗通膨(中國大陸除外)以及台幣對美元貶值,海外貨幣市場基金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以台幣計價的海外貨幣市場型基金六月份平均獲利2.13%,第二季+0.38%、上半年+4.23%。
投資國內的債券股票平衡型基金在六月份下跌8.67%,第二季下跌14.10%,上半年下跌18.41%,略遜於跨國投資的債券股票平衡型基金,以投資區域來看,單月跌幅較重的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為新興市場的-7.19%,第二季的重災區為全球平衡型基金的-9.81%(全部幣別),上半年則以亞洲區域型平衡型基金的-16.71%(全部幣別)敬陪末座。中國大陸的平衡型基金跌幅相對較輕,上半年-10.40%,第二季小跌0.79%,六月份則繳出2.67%的正報酬(均為全部幣別)。至於多重資產型基金六月中-5.12%,第二季-9.95%,上半年-15.69%,也是一片愁雲慘霧。
投資國內的組合型基金(只有一檔)表現也遜於跨國投資的組合型基金,月跌8.67%、季跌14.85%、半年跌20.08%,跨國投資的股票組合型基金月跌6.54%、季跌11.71%、半年跌15.75%(全部幣別,以下同),投資等級債組合月跌2.78%、季跌6.04%、半年跌10.48%,跌勢較輕;非投資等級債組合在三個期間內均比投資等級債組合多跌了一點多個百分點;至於平衡組合之跌幅則介於股票組合與債券組合之間;目標日期型組合三個期間的表現均略優於平衡型組合。
五檔保本型基金在大幅震盪的金融市場中,僅新光澳幣八年保本基金獲得正報酬,五檔之平均績效已失去保本功能,上半年平均下跌6.62%。而65檔不動產證券化型基金受制於升息效應,單月下跌5.78%,第二季下跌12.48%,上半年下跌14.99%。
作者為台大財經金融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