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00年國際石化原料及五大泛用樹脂產品價格,高低價差一般振幅在20-47%區間。理論上OPEC的4次增產應有助於油價回檔,然而第四季因預期北美冬季用油需求大增的心理,卻成為油價不降反升的最大因素;另一方面從油價升高的趨勢來看,五大泛用樹脂行情卻未得到油價的支撐反而滑落,油價持續的升高,相關衍生產品卻也因原料成本過高,下游提料的需求減緩而呈現疲弱,各石化廠基於成本考量,採取減產措施,以避免虧損擴大,直到近期,才陸續恢復正常運作。概觀全年的景氣趨勢,由於旺季提前到來,石化產品價格第一季到達高峰後一路下滑,於第四季進入谷底區。
第一季現況
原油成本的推動為第一季石化產品價格反彈的主要因素。西德州中級原油自元月份US$28.2元/桶,上漲至2月初US$31元/桶,3月布蘭特原油亦回到US$26元/桶價位,有效拉抬石化基本原料價格。就前一波乙烯行情而言,導因於歐美裂解乙烯的原料LPG價格大幅上漲,轉向遠東地區購買乙烯,使報價上漲US$20元/噸至US$485元/噸的價位;PP、PVC皆上漲6﹪左右至US$555元/噸;PS、ABS分別為US$750元/噸、US$970元/噸;LDPE短線漲幅最大,接近10﹪。
2001初石化原料價格皆有明顯的回升,尤其以SM漲幅15﹪最大,擺脫了2000年第四季受到各石化中間原料市場行情下挫陰霾。市場上也普遍認為農曆年節後大陸買盤將陸續出現,貿易商趁此機會拉抬價格,加上原油價格回穩,塑化原料價格穩定。第一季價格的復甦,有可能是這一波產業景氣前兆。然而對於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各原料轉嫁成本能力不同及市場供需平衡問題..等等皆存在不確定因素。本文針對近期市場動態,對泛用樹脂價格短期的波段行情能否持續作以下分析。
表一:五大泛用樹脂現貨價格
單位:美元/公噸
|
PVC |
HDPE |
LDPE |
PP |
PS |
ABS |
2000年最低價 |
555 |
600 |
640 |
525 |
715 |
940 |
2000年最高價 |
820 |
760 |
785 |
725 |
1,060 |
1,220 |
變動幅度 |
47﹪ |
26﹪ |
22﹪ |
38﹪ |
48﹪ |
29﹪ |
近期低點2000年 |
555 |
600 |
640 |
555 |
715 |
970 |
2/2報價 |
580-590 |
610-620 |
690-700 |
580-590 |
740-750 |
960-970 |
資料來源:PLATTS 寶來證券整理
五大泛用樹脂概況
2000年國內乙烯產量約159萬噸,創歷年新高。產量大增主要是台塑六輕輕油裂解廠正式加入生產所致,2001年台塑六輕輕油裂解廠與中油三、四、五輕乙烯總產能可達240萬噸,將有助於塑化原料成本降低及國內石化原料長期依賴進口之窘境。
PE、PVC—買盤持平
圖一:塑化原料價格
單位:美元/噸
資料來源:PLATTS 寶來證券整理
2000年國內HDPE、LDPE及PVC產量分別為30.6萬噸、24.3萬噸及139萬噸,較1999年減少27%、10﹪及18.8﹪。由於PE使用乙烯的比例較高。因此,產量衰退主要原因脫離不了第四季乙烯的高價格行情。成本轉嫁不易,2、3次加工下游廠商需求減少,導致廠商減產甚至停產以避免虧損擴大,使得產量滑落。2001年起中油更改乙烯原料計價方式,元月份實收合約價介於US$480-US$520元間,較調整前乙烯價格US$580出現不小的空間,塑化廠成本大幅下滑後提料大增,獲利情況得以改善。就大陸PE進口量達247萬噸而言,亦較1999年減少,主因除了大陸買盤未開出,另外大陸本身PE產量也逐年增加。
由於泰國TPI廠的HDPE產能13萬噸已完全停工,LDPE產能27.5萬噸的也停產;加上EXXON於新加坡的80萬噸輕裂廠發生事故,預計3月份才可能恢復運轉。另一方面,六輕24萬噸的LLDPE生產技術問題已克服,對看似樂觀的PE波段行情,投入另一個變數。長期來看,供過於求的現象將持續增加,亞洲和中東大型石化設備即將啟用,大陸確定PE供給量會大增,未來不具有競爭力的業者甚至可能遭淘汰。
就PVC的價格來看,原料成本加上工繳,目前也僅止損益平衡附近。年後以來大陸買盤並未有明顯出現,而根據PLATTS近期報導2000年第四季美國石化廠商以PVC廠虧損最為嚴重。預期將有近一步減產及停產,因此2001年第一季的表現不會有顯著的改變。
PP-產業供需差距擴大
圖二:塑化原料價格
單位:美元/噸
資料來源:PLATTS 寶來證券整理
國內由福聚、永嘉及台化三分市場。以2000年國內生產、銷售量為供給及需求來估算,約55-60萬噸,大致呈現自給自足。2001年台化30萬噸產能全開,則可達95萬噸,若以開工率80%計算,國內將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
1998年亞太地區供給量為876萬噸,需求量為872萬噸,供需雖然失衡,然而差距較全球超額供給情況為佳。但是2000年新增產能大幅增加73萬噸。以PP需求成長與經濟成長率相等(3﹪)來計算,需求增加速度仍不及產能擴充,供需缺口逐漸擴大。大陸地區雖然每年有百萬噸以上的進口需求,然而日本及韓國則是東亞地區的優勢廠商,具有價格領導的能力,產能佔亞洲總產能55﹪。因此亞洲PP市場何時復甦仍難論斷。因此,短期內供需未能有效拉近前,價格不太可能有大幅回升的機會。
SM-塑化行情觀察重點
2000年全球SM產能估計為2,300萬噸,需求為2,000萬噸,以供給大於需求的情形來看,仍需約2至3年時間消化過剩產能。雖然供需結構仍待調整,但就亞太地區而言,大陸石化工業尚未發展成熟,對於SM的需求仍大。根據美國石化雜誌
CMAI估計2000年1-10月進口PS、ABS的數量分別達100.6萬噸與107.5萬噸,為1999年的78.3﹪及80.6%。若以全年進口210萬噸換算亦需要140萬噸以上的SM才能滿足。
根據DEWITT分析,2000年第三季遠東區SM價格下跌,主因為北美向遠東地區倒貨,但是2001年初,北美SM現貨報價突然上漲US$44-77元/噸,最高達US$672元,以當地現貨價格下限US$639元估算,即使銷往亞洲市場,最低成本也在US$675元以上,以遠東地區目前報價US$645元估計並不符合利潤極大效益,Cosmar
SM廠重新開工時發生故障、Chevron年產達43萬噸的SM廠即將進行歲修,因此北美地區SM短期內將不會向遠東地區倒貨。另一方面,全球SM廠集中在上半年歲修,冬季結束後,國際石化大廠多在三、四月進行歲修,若能維持既有的SM需求,短期內台灣、韓國及日本的SM廠商,產能將供不應求。
以上述情形來看,2001年在全球產銷狀況平衡下,第一、二季亞洲地區SM價格將有波段行情。長期而言,供需可逐漸平衡,SM價格應可維持穩中帶堅的趨勢。
圖三:塑化原料價格
單位:美元/噸
資料來源:PLATTS 寶來證券整理
結論與未來展望
原油為近期指標:
激勵年初以來油價反彈的主因為市場上普遍預期OPEC的減產計劃,泛用樹脂在油價支撐下,可維持平穩趨堅的局勢。由於OPEC產銷秩序的穩定,加上減產效益,2001年原油價格應具有實質支撐。1999、2000年OPEC限產達成率皆達到80﹪以上,穩定油價的機制也逐漸成熟,OPEC各產油國也表示US$25元/桶是可以接受的價格。預估OPEC維持油價在US$22元/桶-28元/桶的目標應不難達成。石化原料價格在未有其他擴產因素下,成本支撐效應仍將存在。
2000年OPEC共增產370萬桶/日,達2,670萬桶/日。短期內布蘭特原油若能維持US$26元/桶以上,預估2001年3月的維也納會議將不會有近一步減產的動作。
中長期有賴全球經濟復甦:
近期美國經濟成長停滯,製造業指數下跌至10年來的低點,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經濟已進入衰退期。而北美的石化產品報價牽動著亞太地區產品價格,2000年第三季遠東區SM價格下跌,一般認定為北美地區向亞洲地區倒貨所致;另一個影響遠東地區價格因素為大陸市場需求,亞洲塑化產業供過於求的現象普遍存在,產品去化的對象即為中國大陸,因此新大陸與舊大陸的經濟牽動石化產業的前景。若美國無法擺脫經濟成長停滯狀況,石化業2001年前景不看好。
石化產業合併為趨勢:
近年來由於技術取得容易,產業進入障礙減少,因此競爭劇烈。在市場上若要能立足,進行全球化合併便成為一種趨勢。石化廠進行合併策略,使得大廠得以掌控產銷秩序,消弭不合理的削價行為,維持價格穩定。全球及地區性競爭的環境下,尤其發展成熟的市場中,改變石化產業的型態,結盟與合併將是全球各石化集團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而各大廠購併動作也不停歇。例如,Petrokemya與TOYO簽訂建造一座年產40萬噸PE廠,生產HDPE及LLDPE;
歐洲的DOW和UCC的合併;德國BASF在亞洲地區不斷尋求購併對象與韓國Hyundai、SK等石化廠進行談判的動作。未來台灣地區若要能維持亞太地區僅存的地位,各石化廠必需以結盟或合併方式才能維持國際間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