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為半導體產業中標準程度最高的記憶體IC(Memory
IC),與邏輯IC(Logic IC)強調「性能差異化」的特性截然不同。正因DRAM(Any SPEC like EDO or
SDRAM)屬標準化產品,其市場具備較高的完全競爭性,故DRAM價格極易隨著供需缺口的變化而大起大落。對生產者而言,低成本策略的維持向為長期發展的必備競爭優勢,而低生產成本有賴充份的產能支應,是以DRAM市況熱絡之際,廠商大幅增加產能投資(包括興建晶圓廠、製程轉換或增加設備等方式)以獲取更高利潤;惟各種擴產方式多有長時間的遲滯性(以興建Fab最耗時),往往景氣高峰已過方大量開出產能,預期效益遂大打折扣,並導致DRAM供過於求、價格崩跌的慘況。按此分析,DRAM產業之營運風險極高,廠商如何在劇烈變化的市場裡掌握最佳投資時機,並逐漸分散產品線至其他高階記憶體IC(Flash、SRAM及Embedded
DRAM)甚至Foundry業務,已為DRAM業者在長期發展上的主要策略方向。
表一:增加DRAM產出的主要方法比較
Method |
Time Gap required to
realize output increase: Delay in Months |
Brief Comment |
12” Fab |
> ?? Months Lag |
相關技術 未成熟 |
8” Fab |
> 12 Months Lag |
進入量產 耗時久 |
增加 產線 |
Average 12 Months Lag |
受限於 廠房設計 |
製程 微縮 |
Average 9 Months Lag |
↑ |
↑ |
↑ |
成功 不確定性高 |
良率 提升 |
By Learning Curve |
↑ |
↑ |
↑ |
↑ |
→ |
→ |
→ |
→ |
有瓶頸 增量有限 |
增加 投片 |
2-3Ms Lag |
↑ |
↑ |
↑ |
→ |
→ |
→ |
→ |
→ |
→ |
產能仍 限制增量 |
其他 方法 |
提昇生產管理能力(Lower Labor
Cost)、高積集度設計(Smaller Die Size)等 |
表二:晶圓廠( Fab
)自建廠達量產之最短時程解剖:1.5-2.0 Years is Needed.
Shortest Scheme |
晶圓廠動土興建 |
裝機&試產 |
調整製程最佳化& 量產 |
產線維護→ |
Month Count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36 |
II、Supply to
Hit Bottle Neck:供給分析
結論:供給僵化已成定局
DRAM屬景氣波動十分劇烈的產業,平均約3-4年出現一次循環。最近一次景氣隨著1999年全球經濟景氣好轉而逐漸翻揚,其中網際網路所帶動的低價PC熱潮及網路應用發展衍生的相關需求,已進一步刺激PC出貨量的成長並提高單機的DRAM搭載量。由於DRAM產能的大幅擴充自1996年後已未見大幅增加,此由近年新建晶圓廠數量減少(New
Fabs Peak)、製程轉換時程的漫長可見一班;而其他IDM或Foundry業者在製程限制下不易轉製DRAM(5P2M for DRAM;1P5M for
Logic),加上DRAM業者的整合聲浪不斷,使得DRAM供給面已由高度競爭化轉為寡佔格局,同時產能集中度有日漸提昇的跡象,亦加速DRAM產業在未來兩年內「供不及需」的趨勢發展。
Integration
Pressure:寡佔格局延長各廠獲利期間
DRAM產業整合現象在近年不景氣時期特別明顯。多數IDM在發展上放棄以量產及製程技術為競爭力的DRAM事業,轉攻通訊、系統整合等高利潤產業發展,使產能集中於日、韓、台等區域大廠;但日商如Toshiba、Fujitsu、Mitsubishi等DRAM委外製造比例有日漸提高趨勢,Top
5集中度可望達到80%(De Dios 2000.6 Forecast)。DRAM產業的專業化發使,供給寡佔局勢更趨穩固。
表三:近年DRAM產能整合概況
參與合作廠商 |
策略內容或動向 |
Quick Look-back at Recent
History |
Hyundai∕LG |
1999.5宣布合併;合併後產能與Samsung相近 |
Micron∕TI |
TI結束DRAM事業,將新加坡等Fab售予Micron |
Toshiba∕IBM |
IBM於1999.7將其合資股份50%,回售Toshiba |
Infineon∕Motorola |
買回Motorola合資廠股份以全權掌握DRAM事業 |
Hitachi∕NEC |
合資成立NEC-Hitachi並分工研發新世代DRAM |
Fujitsu∕Toshiba∕華邦 |
合作研發0.15um以下製程技術以分攤研發成本 |
Mitsubishi∕Powerchip |
0.15um以下製程技轉 |
- More Retreats from JAPAN & Local
Players
|
德?∕1999.1H |
與世大、台積電合併轉型Foundry |
世界先進∕2000.1H |
淡出力晶、Mitsubishi合作關係,轉型Foundry |
Fujitsu∕2000.1H |
宣布淡出DRAM市場;需求轉由Foundry代勞 |
Toshiba∕2000.8 |
未來5年增加華邦代工比重由現行25%至50% |
Compressed
Supply:供給受限;產能跳躍待2002年後
自96年半導體產業氣步入空頭,晶圓產能的擴張頓時變慢;至1999年,金屬氧化半導體(MOS)IC之晶圓產能增幅幾近於零。而1999年2H以來,半導體產業景氣復甦雖帶動各大廠資本支出的增加,使今年半導體設備廠商訂單熱絡並使交期延長,但DRAM設備由於其高風險特性,除少數DRAM專業廠商如Micron、Infineon、NEC/Hitachi、三星及國內力晶(5346)、茂德(5387)已規劃12”
Fab外,其餘半導體廠商著眼於產業分工、IC設計業存在Design
Gap(DRAM業存在生產成本壓力,故須領先邏輯製程約1.0世代;多數Logic製品仍停留在0.5-1.0um製程階段)及記憶體製程差異過大等考量,對12吋廠投資仍將以Foundry業者如UMC、TSMC為主。目前全球僅有Infineon之Semi
300擁有12吋製程能力且處於Pilot
Run階段,而攸關12吋廠成本效益之Scanner目前交期延遲情況嚴重,最快預計至2001年3Q後交機,若加上12吋晶圓送片試產及客戶驗證的冗長時間(約6-9個月),下一階段大幅度的產能擴張至少也須等到2002年。
至於0.15um以下線寬的製程,受限於化學品及光學顯影技術的瓶頸,良率要達50%的導入標準並不容易,同時0.2um製程以下,總寬再行微縮所能產生的Gross
Die邊際增量開始減少,而0.18um以下的Process進展也直到今年才有突破(Longer Time to Finish Pilot
Run),皆顯示未來在製程發展上雖有利於成本再降低,但貢獻度不若以往。因此,在晶圓尺寸、Shrinkage發展受限的情況下,今年各廠0.18um以下製程開出帶來的產能擴充,可能是未來兩年內最大一次的產能增幅。
表四:DRAM世代演進與國內DRAM各廠製程技術發展概況
III、Demand Still Upward on the
Way:需求分析
結論:DRAM需求成長不會停止
目前DRAM主要用途仍以PC應用為主,以產值計約佔50%(表五);不過隨著消費性電子、資訊家電及通訊產品的普及化,DRAM的應用空間將隨著消費者對資訊內涵的要求提升而不斷擴充。長期而言,DRAM需求雖受限美國PC市場飽和之壓抑,但伺服器市場的成長可望填補部份缺口,同時全球經濟復甦,導致今年亞太地區的企業投資增加與民間所得提升,也提高非北美地區PC出貨量的大幅成長,加上Win2000普及(Recommend
128mb at
least)、網路頻寬Giga化及其搭載多媒體資料的能力提升,未來PC單機的平均DRAM用量必然持續往256、512mb甚至1Gb邁進。因此,未來DRAM需求只有向上增加空間,觀察焦點僅在於不同時點的成長力道;供過於求的問題,依目前技術進程及晶圓廠投資計劃集中在2000-2001年間研判,DRAM景氣趨緩或反轉應該在2002年後(From
Institutes’ Forecast)、12吋Fab產能大量開出之際較有可能。
未來3年PC年成長仍Over
10%
2Q以來美國PC市場熱度顯見降溫跡象,由於北美地區向來佔全球PC市場近四成出貨量,美國PC市場走緩可能使各研究機構研判的2000年PC出貨量不若預期樂觀。 不過以IDC最新公布數據顯示,3Q全球PC出貨量成長率預估將較2Q成長10.1%,並較去年成長18.5%;美國地區成長力道(YoY
<
10%)雖然不足,而經濟強勁復甦的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地區),PC出貨量成長率(YoY)可望延續近30%。由於市場內部出現區域性成長、衰弱現象,我們並不能判定PC市場的高峰期已在今年出現;一增一減的結果,PC出貨成長應可保持或略低於原先預估之15-18%。由於北美以外地區PC普及率偏低(依美國慧智統計:拉丁美洲、日本以外亞太地區之勞動人口使用過PC的比例不到10%;美國則高達60%、歐洲約40%、日本約30%),仍深具開發價值。因此長期而言,我們有理由相信PC市場仍有其穩定的成長空間。
表五:各應用別之DRAM市場規模:PC仍為主要應用來源
Breakdown |
CY95 |
CY96 |
CY97 |
CY98 |
CY99 |
CY00 |
CY01 |
CY02 |
CY03 |
CY04 |
Consumer |
17% |
17% |
17% |
16% |
17% |
18% |
18% |
18% |
19% |
19% |
Automotive |
5% |
6% |
5% |
6% |
6% |
6% |
6% |
6% |
6% |
7% |
Computer |
51% |
50% |
50% |
50% |
49% |
47% |
46% |
45% |
45% |
45% |
Industrial |
10% |
10% |
10% |
9% |
10% |
8% |
8% |
8% |
8% |
8% |
Communications |
15% |
16% |
18% |
18% |
18% |
20% |
21% |
22% |
22% |
22% |
Military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0% |
Total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PC疲軟?DRAM成長態勢不變
由於DRAM仍以PC為主要應用來源,PC市場走軟在短期內對於DRAM需求必有壓抑作用(但此僅止於可量化的部份);若拉長觀察期,DRAM成長空間依然不小。首先全球PC出貨量仍緩步以10%以上的成長率擴張,而目前Win
98約64mb的DRAM用量已成為單機記憶體標準,Win 2000更達128mb(Best Fit
Level);其次依Dataquest估計,因經濟景氣復甦及網路公司盛行,在高階伺服器及工作站市場的DRAM需求將大幅增加,預估DRAM用量將逐年成長1倍,也是維持DRAM位元用量高度成長的另一動力來源。
此外,IA產品目前雖然定位不明,但隨著網路頻寬建設的持續改善(xDSL∕HFC∕FTTH),包括Web
Phone(VoIP)、上網機(如iOpener)及連網影音設備(STB、VoD)等,依Cahners
In-Stat預估,整體IA產品至2003年時的市場規模將達3000萬台,複合成長率(2000-2003)亦達70%;IDC對IA市場看法更樂觀,由於全球上網人口將由1999年的2億人增至2002年的4億人(平均每年增加27%),若加計Game
Console、PDA等IA產品,預估2002年IA市場規模將達5,568萬台(CAGR =
58%)。雖然IA有輕巧可攜、省電及快速反應等使用性的考量,使目前廣泛應用於手機的Flash、SRAM等低耗電Memory可能較DRAM更合適於IA應用,但因Flash等無法在成本、高密度上與DRAM相較,加上影音資料的負荷將超過SRAM能力所及,DRAM在IA產品中的可應用性不容忽視。以平均每部IA約需搭載1-2x
64mb DRAM(若含影音功能須3-4x 64mb),來自IA的DRAM需求具有相當大的潛在爆發性。
除了DRAM應用產品多元化成長(包括非IA產品的DVD
Player、Router、Video Game
Console等),資訊容量因多媒體化而大幅增加,尤其影音資訊在PC應用軟體中的使用比例日益提高,若配備DRAM容量太低將影響運算效率,無法呈現應有的影音品質;同時在AMD(AMD)與INTEL(INTC)之中央處理器速度競賽下,CPU更替腳步加快,也使搭配DRAM用量跟著增加。由以上研判,單從PC出貨量成長減緩並不能斷言DRAM需求成長也跟著減緩;無論從產品趨勢或資訊應用的角度,均指出DRAM用量與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因此,充其量只能推測今年DRAM需求成長步調不若預期來得高(先前可能過高),但長期而言(保守預測:2年內),DRAM需求應可延續其去年以來的高成長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