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台灣已成僅次於美國矽谷的全球第二大IC設計產業聚落
由於台灣以製造和生產資訊應用產品聞名,加上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等半導體中下游產業鏈齊備,提供了國內IC設計產業絕佳的成長環境,以家數而言,目前台灣已成僅次於美國矽谷的全球第二大IC設計產業聚落。
目前台灣之IC設計廠商,除去外商設立於台灣之IC設計部門,及晶圓廠與系統廠商內部之IC設計部門之外,其餘主要均為獨立的IC設計公司。而前十大公司多以PC周邊產品或晶片組、消費性電子產品、網路傳輸與DRAM記憶體IC等設計公司為主,其中有約6成產品集中於資訊應用領域。
由於獨立的IC設計廠商不需投入龐大資金購買昂貴設備,且具有利基市場特性,因此投入的廠商相當多,到目前約有200家左右,但面臨高階產品開發困難、終端殺手及應用缺乏、產品價格下滑、及大陸和韓國的競爭,其實IC設計業也面臨一場淘汰賽及整合趨勢。
儘管如此,從2005年起,台灣IC設計產業依舊出現轉機,經過淘汰賽之後,能存活下來的公司競爭體質都相當好,且這波成長動力使得獲利開始回升,預計該趨勢仍能持續到2006年。根據IEK資料,2005年台灣IC設計業產值約2760億元,預估2006年產值將成長15.6%達3200億元,其中又以類比及多媒體IC扮演要角。以往台灣過於側重數位技術,類比IC僅佔IC設計業產值約5.1%,因此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大。
而根據科技市調機構Databeans研究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類比IC佔半導體業整體營收14%,預估2006年銷售額可望成長17%,來到37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NB類比晶片的全球產值就高達上百億元台幣,隨著台灣類比晶片設計公司技術水準不斷的提昇,將可加快取代Maxim與Intersil的市佔率。
貳、類比IC市場爆發力較低,國內IC設計廠商僅百分之個位數從事該領域
電子元件一般可以分為數位邏輯IC與類比IC兩大類型,其中數位邏輯IC電路是目前發展最快的IC設計領域,其訊號是以0、1非連續方式傳遞,設計過程可系統化及模組化,加上電腦輔助設計自動化(EDA)工具快速的進步,促成數位邏輯IC的蓬勃發展,甚至每1~2年製程就上升一級,讓數位邏輯IC的設計可以不斷地超越極限,英特爾(Intel)的處理器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
類比IC方面,約占整體半導體元件(積體電路(IC)、分離式元件、光學元件及感測元件等四大類)產值的15~20%,由於產品週期性長及研發時間久,市場成長率也不若邏輯IC或記憶體IC來得有爆發性。類比IC應用領域可區分為標準型、特殊應用類比IC,各約佔1/3與2/3。
標準型類比IC包括Voltage Regulators/References、Amplifier、Interface、Data Conversion及Comparators。在特殊應用類比IC方面,可分為電腦與週邊、消費性、通訊、家電、軍事、自動化、工業用途等,涵蓋範圍為整體IT產業,故類比IC產業與IT產業景氣波動亦息息相關。國內類比IC 設計廠商以IT產品為主,PC、LCD、消費性產品線為最大宗。
如果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形容,數位邏輯IC就如同控制電燈的開關,只有開和關兩個指令,但類比IC則是微控開和關間燈光亮度的無數變化。類比IC在系統產品中通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例如電源管理IC為系統提供穩定電源,可靠性及安全性至為重要、MP3晶片的數位類比轉換器,則影響消費者所聽到的音樂品質。
就國內而言,雖然新竹科學園區有約200家IC設計公司,但僅百分之個位數的廠商從事類比IC設計(包含混訊IC)。在這些廠商中,較具市佔率與知名度者主要有立錡(RichTek)、致新(Global Mixed-mode Technology;GMT)、崇貿(System General)、沛亨(Analog Integrations Corporation;AIC)、迅杰(ENE)等,其他尚有富鼎先進(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APEC)、茂達(Anpec)、台灣類比(Advanced Analog Technology;AAT)、安茂微電子(Analog Micro-Electronics;AME)、圓創(Aimtron)等。
根據2005年全球前十大類比IC廠商排名,國外廠商包括德儀(TI)、意法半導體(ST)、飛利浦(Philips)、英飛凌(Infineon)、亞德諾(ADI)、美國國家半導體(NS)、美信(Maxim)、凌特(LTC)、飛思卡爾(Freescale)、東芝(Toshiba)等,前十大類比IC廠掌控大約三分之二的市場,前5大廠總市佔率更高達將近50%,其他較具知名度的還有快捷(Fairchild)、安森美(ON)、IR、Intersil、Semtech、Vishay、及SiGe、Zetex等。最大的TI其類比IC產品線目前佔年營業額40%左右,擁有資料轉換器、放大器、界面產品、與電源管理IC等4大類比IC之完整產品線優勢。
有別於數位IC市場,全球前十大類比IC公司幾乎都是IDM大廠,主因在於類比IC強調對於製程細節、電路設計、半導體元件物理等知識的貫通,不斷的試產、驗證、調整,以及產品線的完整性。從前十大類比IC業者即占整體市場規模的60%左右來看,類比IC市場的產業集中度高,相對成了其他業者無形的進入障礙。
再從產品屬性來看,國內業者明顯集中在電源轉換用途的類比IC,尤其在電腦及其週邊的產品,部分擴展到電源管理IC,少數跨入驅動用IC,至於有線與無線通訊所用的收發器IC,或是放大器、數位類比轉換器(ADC、DAC),因牽涉到非CMOS的晶片製程,設計難度也高,國內廠商不易切入。相對上國外廠商的產品線就較齊全,各有擅長的領域。
參、少量多樣、注重品質產品特性,單晶片整合與效能為發展重點
類比IC產業的特性首先為多樣、少量,以一片電腦用MB為例,主機板上各式重要零組件,如CPU、Chipset、DRAM、GPU及其他各種週邊零件,每一種零組件所需要的電流大小可能都不相同,因此電流由電源供應器流向板上時,需要各種不同的電源管理IC組,來調節輸入各重要零組件的電流大小。
同一廠牌但是不同零組件的板子,所需要的PWM組合可能不同(1顆PWM+數顆MOSFET),而不同廠牌又不同型號的主板上所採用PWM組合的差異可能會更多,所以一家類比IC設計公司的產品有30種以上並不足為奇,少量多樣是這個產業的一項特色。
第二是由於電源管理IC組產品品質的控管需要很嚴格,一顆LDO價格可能是幾毛美金,但管理的CPU或Chipset為幾十元美金甚至幾百元美金起跳,若是用到品質不穩定的晶片,導致電流輸出上發生不穩定的狀況,輕則當機,重則出現燒毀主板或零組件的狀況,後續的賠償維修費用及對商譽的損失將因小失大,對於製造廠商而言絕對必須謹慎,這也是客戶不輕易更換類比IC供應商的原因之一。
而因應產品薄、短、小的要求,晶片整合亦成為必然趨勢,除了數位晶片間的整合外,類比與數位間的整合,也一直是廠商主要努力的方向。不過受限於目前類比技術仍落後於數位的輸出及輸入(I/O)進展,無法很快有所突破,且整合後的晶片單價及效能也不見得較佳,但電子產品內單晶片整合仍是趨勢。
最後是效能要求越來越高,因為整體電腦內的半導體元件對低電壓、高電流,以及傳輸運送上精確性的要求愈來愈高,且不只在電腦相關產品,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各類的IC應用產品,如手機或PDA等行動裝置上,因此如何不斷改良這些類比晶片,來嚴格控制整體系統電壓和過熱的類比訊號,其重要性也不能忽視。
肆、節省能源之概念引出電源管理IC大餅
隨著愈來愈多的電子產品出現在日常生活,「節省能源」將成為21世紀所有人必須面對的切身問題。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CEC)針對AC-DC與AC-AC外部電源供應器的能源使用效率,將實施全新的強制性標準。該標準將涵蓋所有使用外部電源供應器如充電器和適配器的產品,包括手機、家用無線電話、可攜式音樂播放器、掌上型遊戲機、玩具等,並要求這些產品在待機與使用狀態下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能源。
未來銷往美國的變壓器、外部電源供應器、適配器、充電器都必須改變設計。傳統的線性變壓器或電源供應器只要接上插座,即使沒有使用也會消耗電力,而晶片式電源供應器則沒有這個問題,因此隱含的商機極為龐大。
電源管理IC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LDO IC(線性穩壓IC,Linear Dropout Regulator)、PWM IC(脈衝寬度調變IC,Pulse Width Modulation)及MOSFET(功率金氧半電晶體)。LDO主要功能在穩/降壓,可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具低輸出入電壓差及低耗功率之特性,且線路設計較為簡單,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必需使用,是最基本的電源IC,台系業者多由此一產品開始切入市場。
PWM提供電子系統內穩定直流電源的主要元件,由於電源轉換與電路設計通常會讓其輸出電壓正比於控制器輸出脈衝的寬度,因此控制器只要不停將參考電壓減掉輸出電壓,然後調整脈衝寬度讓其相差值等於零就能產生穩定的輸出電壓,使電子產品有適當及穩定的電源來源,相對於LDO技術層次較高一點,輸出電流大、效率也較高。MOSFET屬於分離式元件(Discrete),也是電源控制元件,具低導通阻值、高切換速度及耐高壓電流的特性,類似電源的開關。
台灣業者也看見這塊大餅,IC設計業者方面,由於台灣在電腦領域已形成相當完整的產業鏈,而且是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因此國內類比IC設計業者選擇切入電源相關IC設計產品,電源相關IC約略佔國內總類比IC營收的60%,應用範圍以電腦及其週邊的產品為主軸,其次才為儲存裝置、通訊產品及消費性產品等。
根據iSuppli統計,2005年電源管理IC市場規模約60億美元,到2010年成長至150億美元,平均每年複合成長率約15%,相較於過去台灣IC設計業多著重數位IC設計,類比IC設計中的電源管理IC,已經成為國內IC設計業者的明星產業。
伍、IT市場價格競爭激烈,提供國內類比IC廠商取代的切入機會
類比IC產品生命週期長,且講究晶片的穩定性,替換速度較慢,行銷手法及應用話題等技術外的強化,對其加值的貢獻有限,因此整體產業穩定成長,參與其中的廠商並無出現多大變化。國際類比IC大廠均為IDM廠模式,雖然短時間內仍舊是外商天下,但在人事、研發費用等考量下,毛利率低於50%產品生產意願不高,轉向利基型市場如家電、航太、軍事等,逐漸淡出價格競爭激烈的IT市場,使國內類比IC廠商有切入機會。
而國內為PC、IA、CE的生產重鎮,尤其是在PC方面,而隨著PC內CPU、GPU等用電量愈大,加上IC用量也增加,使國內業者投入CPU、GPU所需的電源IC。另外,手持式電子產品越來越多,運算功能越來越複雜,所需的用電量又持續增加,而電池技術的提升又有限,因此使用電更節省且有效率的電源管理IC需求也增加。
雖然國內類比IC設計公司技術能力仍不及國際大廠,但由於終端產品價格持續壓縮,IT代工廠面對cost down壓力下,對於國內類比IC產品接受度逐漸增加,且國內IC設計業者一向是以低價、彈性生產及高配合度的交期而著稱,因此仍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隨著電子產品低價化已成為必然趨勢,價格競爭迫使國外廠商退出部分市場,或採取與國內廠商合作方式擴增市佔率,加上晶圓代工廠商在製程方面密切配合,未來國內類比IC設計廠商市佔率將持續攀升,進口取代效應發酵,長期向上趨勢確立。
陸、下半年回復成長動力,較看好龍頭的立錡與NB領域的致新、迅杰
領導廠商立錡產品線遍及PC、消費性、LCD、通訊等,由於市佔率逐步擴大,較無明顯淡旺季存在,PC相關類比IC設計公司如致新、茂達、富鼎先進等,上半年受到PC淡季效應影響,而LCD相關類比IC公司如沛亨、崇貿亦受到面板庫存拖累,因此Q2各家廠商營運表現不一,整體來看類比IC設計公司下半年才會回復成長動力,較看好龍頭的立錡與NB領域的致新、迅杰。
立錡(6286)
國內類比IC以龍頭廠─立錡,在技術層次較高,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提供CPU的Vcore IC產品廠商,由於立錡與Intel關係良好,一直以PC領域相關類比IC產品為營運主軸,因此,下半年隨著英特爾雙核心CPU積極搶佔市占率,預計也將成為該公司今年的營運成長動力。其他包括手機白光LED驅動IC南韓三星導入的case愈來愈多,再加上手機客戶增加,亞洲市場的市佔率將由以往的15%提昇至20%左右;新產品TFT面板的電源IC於Q2將開始出貨給友達,下半年則加入LPL,將挹注新的成長動能。
立錡公佈5月稅前約7500萬元,稅後則為7400萬元,若以目前股本約8.54億元估算,單月EPS0.87元。5月因晶片試產數量較多,造成單月營業費用明顯拉高,而5月毛利率水準仍與第一季42%水準相去不遠。研究部預估Q2營收9.6億元,QOQ+6.9%,毛利率為42.5%,EPS3.15元,上半年EPS6.08元。
在PC旺季效應終究會在Q3發酵的情形下,立錡看待公司Q3營收表現,應會較Q2持續成長,但內部目標並沒有像外資高盛預期逾20%的版本如此積極,畢竟在近期低階手機市場陸續傳出庫存過高聲音,對內部白光LED驅動IC產品線有些影響,加上PC市場需求似乎要到Q3中後段才會回升,因此立錡Q3營收成長幅度,應會自10%開始起跳,研究部預估成長幅度約17%。
預估95年營收42.68億元,毛利率41.56%,EPS13.57元,明年營收55億元,毛利率40%,EPS16元,目標價18倍P/E(95年)。
致新(8081)
以NB電源管理IC為主的致新,由於其最大客戶廣達的產品滲透率仍低於三分之一,因此,預期今年的成長空間仍大,此外,包括廣達、仁寶等,均預估Q3的出貨將較Q2成長約4成,今年全年預估的出貨量合計較去年成長超過5成,達5100萬台的水準,以及配合Thermal sensor與fan controller以total solution方式出貨,將使致新今年在NB方面的營收至少有3成的成長空間。雖然近期受到微軟遞延Vista的推出,將使MB及NB的市場預期萎縮,不過,英特爾的低價電腦刺激市場消費,仍將激勵返校需求的增溫,因此,估計下半年致新的業績仍將穩定成長。
面對全球NB新、舊機種已陸續替換完畢,加上新的CPU價格也趨於穩定,在台灣OEM及ODM廠已陸續在為Q3傳統旺季作準備下,訂單能見度的顯著提升。客戶6月已有開始回補庫存的動作出現後,因此研究部仍維持致新Q2營收與首季4.02億元持平之預期,以此估算,致新6月營收將成長至1.54億元水準,較5月激增近30%,單季EPS為3.03元。
新產品方面,致新上半年都在推廣最新的PWM IC產品,Q2開始送樣給NB廠,為台灣首家具備NB PWMIC量產出貨的公司,此類新產品不僅技術層次高、單價高、毛利高,對於致新未來2~3年內的業績成長腳步,更是如虎添翼。而Q4超低價NB將可能開始備料,NB相關IC設計廠業績可望再向上。
預期低價NB部分零組件如Power IC等會由廣達去洽談,由於致新與廣達合作多時,加上價格低於國際大廠,廣達的低價NB訂單與致新合作機會大。預估Q4低價NB出貨量為100~150萬台,96年出貨量為1632萬台,今年貢獻致新營收為4100萬元,營收比重為2.18%,96年營收貢獻為5.2億元,營收比重為19%。
預估今年營收18.81億元,EPS為15.34元,明年EPS23元,目標價19~20倍P/E(95年)。
崇貿(6280)
專注於AC/DC電源IC領域的崇貿,在LCD Monitor電源供應器控制晶片市場已擁有近5成市佔率,儘管營運受到專利侵權調查案的影響,造成客戶出清庫存而對公司下單量減少,所幸其開發的一系列電源供應器控制晶片,包括功因校正(PFC)控制晶片、脈寬調變(PWM)控制晶片、監控晶片等,均排除在侵權產品之外。此外,該公司並以功因校正控制晶片為核心,搭配脈寬調變、待機電路、與監控電路等相關產品,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正式進軍LCD TV市場,成為該公司今年全力開發的應用市場之一。
訴訟中6項產品含SG6841/42/43系列去年佔營收比重約40%,已影響短中期營收動能,公司預期新一代的產品已正式被ITC排除在調查案範圍外,將在8月份正式推出上市,屆時營運才可回覆水準。
迅杰(6243)
雖然4月受到歐盟環保規定的實施,傳有部分NB零組件不符合規定,而導致短缺現象,造成營收創下今年新低,來到6262萬元,5月雖然還有終端品牌的產品庫存過高的調整因素影響出貨量,不過營收也回升至7907萬元,估計6月營收有機會達9000萬元。
展望下半年,目前客戶端對於備料要求情況並未出現減少趨勢,加上英特爾及超微下半年大幅調降價格,將激勵市場需求。今年營運成長較大的產品線NB的keyboard控制IC的出貨量仍將持續成長,而CARDBUS的出貨量也將增加,估計在已推出新版的cost down版本下,將使毛利率下滑的速度趨緩。
此外,價格約在100~200美元的低價電腦估計明年全球約有上億台的市場規模,而廣達代工部份將在明年先生產2000萬台,迅杰將配合新客戶廣達在Q3末開始出貨,營收有機會再持續走高,在新客戶加入下今年市佔率將由22%提升至30%。其它產品線如USB晶片、MP3 Player晶片以及Power IC等估計Q3需求也將增溫,因此估計Q2將是今年的谷底,下半年將有較佳的成長空間。5月單月稅後獲利460萬元,EPS0.105元,前5月EPS為0.523元。預估今年EPS為3.1元,明年5.7元,目標價19~20倍P/E(95年)。
富鼎先進(8261)
以Mosfet占營收比重高達92%的富鼎先進,長期專注於主機板所用Mosfet,產品競爭力佳,主要客戶為華碩、華擎。去年與IR簽訂技術授權合約,正式跨入類比IC領域,未來自IR手中取得LDO及PWM IC技術製程,估計將順利應用在繪圖卡及主機板等產品,成功跨入類比的PWM高門檻技術領域,由於富鼎在MOSFET領域的全球市佔率達1.3%,世界排名第13,也是目前國內唯一能提供全系列功率半導體元件的專業設計公司。
茂達(6138)
茂達則以開發DRAM side與北橋晶片PWM,採搭配自家的Power Mosfet方式銷售,主要客戶為技嘉、精英。而今年由於在MB用整合性PWM(同時支援DRAM與北橋晶片)通過技嘉認證後,下半年將可望帶動營收成長,仍為最主要營收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