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產業概況
人氣(0)
2001/02/26 00:00
(寶來證券 提供)
一、產業供需
亞洲供需:
1999年亞太地區供給量約為949萬噸,需求量為915萬噸,供需雖然失衡,然而差距較全球超額供給(100萬噸)情況為佳。表一為東亞地區PP主要生產國家供需情形,除了大陸以外,各國均呈現供過於求的情形。由於大陸為亞洲地區PP最大進口國家,以2000年進口170萬噸以上來看,即使各國有超額供給,只要大陸願意進口,產能去化的問題並不大。由於看好亞洲市場,因此擴廠的速度也快,以現有的計劃來看尚有148萬噸產能即將開發出來。若再以PP需求成長與亞洲地區經濟成長率相等(6﹪)來計算,需求增加速度仍不及產能擴充,供需缺口將逐漸擴大。另一方面,韓國為東亞地區的優勢廠商,具有價格領導的能力,產能可達241.5萬噸,以韓國石化廠1998年的傾銷策略成功來看,亞洲經濟一旦受美國影響疲弱不振時,產能全開以降低生產成本而有可能再扮演打亂市場行情的角色。
表一:亞洲地區PP供需:1999年 單位:千噸
|
供給 |
需求 |
超額供給 |
韓國 |
2,345 |
872 |
1,473 |
日本 |
2,520 |
2,416 |
104 |
台灣 |
600 |
550 |
150 |
泰國 |
825 |
447 |
378 |
新加坡 |
315 |
180 |
135 |
大陸 |
1,817 |
3,451 |
-1,634 |
資料來源:Petrochemical Industry of Japan、化學工業日報 寶來證券整理
國內供需:
國內PP上游的原料丙烯,主要是中油及台塑供應,2001年丙烯的產能分別可達62.5萬噸、82萬噸,合計145萬噸。台化因六輕裂解廠去瓶頸工程提升丙烯產能,因此對中油的依賴程度將減少,不足的部分才會向中油進料;福聚為國內PP專業廠商,其丙烯之來源,依照過去中油丙烯實收價格偏高下,有一半是向國外進口。因此2001年在台塑丙烯產量提升至自給自足下,國內的丙烯市場,將顛覆過去由賣方主導的情形,變成買方主導,價格需求彈性將提高。
國內PP主要生產廠商為福聚及永嘉,產量分別為31萬噸、23.5萬噸。不過從2000年第四季起,台化約有2萬噸的PP進入國內市場,同時取代部分的進口貨,PP市場進入三國時代。以2000年國內生產及進出口來推算,需求約60萬噸,大致呈現自給自足。不過預估2001年台化的產能全開(30萬噸)及福聚去瓶頸工程,提升產能(35萬噸)之後,供給將達95萬噸,供給成長將大於需求成長(5%估計,PP需求63萬噸),即使開工率以80%計算,國內亦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多餘產能須靠外銷去化。
二、毛利率變化與預測
圖一:丙烯中油實收價與廠商毛利
資料來源:TEJ 寶來證券整理
由上圖可以看出,2000年PP內銷價格所產生毛利變化。中油丙烯實收價於第二季末達高峰,由於內銷產品轉嫁成本能力不足,廠商虧損也加大。第四季的的毛利最高,也頗能反映成本降低所帶來的影響力。就遠東地區市場行情來看,以丙烯2000年均價US$474元來估計,PP產品的損益平衡價格為US$580,以PP年均價US$616元來估,平均毛利率約為5.8%。而2001年起,在上游丙烯供應充裕的情形下,全年原料均價應不至於超過US$470元,成本方面較2000年有利。時序又即將邁向塑化旺季,以福聚本週提高對外報價US$10元,US$615來估算一、二季,預估毛利率將可達7﹪以上,廠商利潤還有上揚的空間。
三、結論
- 上游丙烯供過於求現象,雖能讓PP業者的原料成本壓力減輕,有助於毛利的提昇;但因面臨新競爭者台化之加入,使國內PP的供需嚴重失衡,且多餘的丙烯去化不易,PP業者轉嫁下游廠商的能力也將因而變小;加上預期國際經濟受到美國多項利空影響。因此,PP價格在無成本推升及需求拉動的力道下,預測2001年PP的價格將維持在低檔盤旋,獲利將不如以往。亞洲PP市場復甦情況並不樂觀。因此,短期內供需未能有效拉近前,價格不太可能有大幅回升的機會。
- 雖然北半球冬季即將結束、API報導美國原油庫存持續增加中,暫時和緩的油價卻又受到美、英空襲伊拉克事件影響,國際油價雖呈現漲跌互見,未有如波斯灣戰爭時,跳升US$3元的情形,但似乎又為平靜的油價帶來一波漣漪。另一方面,
OPEC會員國對於3月即將召開會議議放出減產100萬桶/日的訊息,油價在短期內下跌空間應屬有限。
展望上半年景氣,國際市場價格由於原油價格相對於第三、四季穩定,加上各大石化廠進入密集歲修期,使得供給減少,雖不至於有大行情出現,應可如往年一樣,達全年高峰;7、8月份歐美廠商大多放暑假,提料意願不高,因此下半年較不樂觀。市場供過於求的情形不能改善,最終仍將回歸基本面。
圖二:塑化原料價格 單位:美元/噸
資料來源:PLATTS 寶來證券整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