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 台灣傳統花卉產業是以小農及中小企業的方式在經營,面對國際大廠的競爭力與育種技術明顯競爭力不足。
- 國家疆界觀念日益模糊,全球化與產業競爭力的腳步日趨快速,台灣傳統花卉產業型態已不勝負荷。
- 台灣由於地處熱帶亞熱帶的交界處,氣候景觀特殊,並且地理環境兼具平原與高冷地為研發生產線的絕佳條件。
- 台灣為處於亞太中心點,鄰近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再加上文化背景相似,易掌握亞太市場動態變化。
- 台灣花卉產業應加緊轉型,從傳統的生產製造基地升級成為研發與統籌規劃的樞紐,使得台灣的花卉產業可由傳統的小農和中小企業型態蛻變成為跨國垂直整合型花卉企業公司。
前言
我國以農業立國,農業的生產技術從以前一直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命脈,然而曾幾何時農業的生產與製造在台灣已經是一相當艱辛之行業,除了台灣地狹人稠農地取得不易,且相關土地、人力、資材等生產成本日益提高,農產價格因進口而逐年下降,再加上政府又將所有的經費全力補助高科技產業,對於農業技術的提升與轉型就形成了一個三不管地帶。因此在這樣的艱困的環境下,所謂危機即是轉機,因此唯有農業轉型至高附加價值作物之型態,以增加單位面積產出及產值,才能在面對國外大廠競爭時維持其應有的表現。
世界花卉產業最早始於西元前3000年,當時已有栽培野生植物的歷史記載,至今全球花卉產業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從一開始的野地自然栽種到會使用輔助工具(如澆水輔助具)、產品加工(如葡萄汁),一直到近期的DNA重組與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從各方面角度切入皆可發現世界的農業技術正面臨到一個轉型的階段,當然屬於消費性農業一環的花卉產業也不例外。再加上現在的國家疆界觀念日益模糊,並且全球化與產業競爭力的轉變腳步日趨快速,而台灣的花卉產業在面臨到這樣的農業技術轉變與全球化趨勢的轉捩點時應該以什麼樣的型態,以及以什麼樣的技術來因應此時的整體產業的轉型,是我們投資人未來的觀察發展重點。
台灣花卉產業在全球市場的排名
我們常聽人說到,台灣的花卉生產可以媲美任何國際間的花卉並且毫不遜色。但論及創造性的品種開發,台灣的花卉研究至今可說是毫無發展。在這強調知識經濟、科學進步與資本主義環繞的現實世界產業裡,很顯然的,誰擁有知識與技術的專利就等於主控了整個市場動向。台灣的菊花曾經在世界第一大的花卉消費市場-日本市場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但由於早期台灣的整個經濟環境強調的是代工製造與降低成本,因此漸漸的台灣的花卉業者轉變成只負責生產的低階生產者,只想享受短暫的方便利益而沒有新品種開發的企圖心。
然而近期內有些花卉業者逐漸意識到這樣的發展對於台灣未來的花卉業者有極不利的趨勢,因此近日內有逐步改善的狀況,如1999年台灣的花卉外銷值為世界排名中的第19位,市佔率為0.58%,雖然金額與規模都不大,但是年增率卻是相當驚人的36%,為世界排名前20中增長率最大的(如表一)。
表一:1999年世界各國花卉外銷統計
排名 |
國家 |
1,000/USD |
YoY(%) |
市佔率 |
1 |
荷蘭 |
4,078,068 |
-6 |
55.03% |
2 |
哥倫比亞 |
550,149 |
-9 |
7.42% |
3 |
義大利 |
295,940 |
-1 |
3.99% |
4 |
丹麥 |
287,482 |
-9 |
3.88% |
5 |
比利時 |
273,800 |
-- |
3.69% |
6 |
加拿大 |
267,850 |
8 |
3.61% |
7 |
美國 |
217,611 |
-22 |
2.94% |
8 |
厄瓜多爾 |
211,340 |
4 |
2.85% |
9 |
德國 |
199,973 |
-1 |
2.70% |
10 |
以色列 |
166,999 |
-27 |
2.25% |
11 |
哥斯大黎加 |
160,722 |
-1 |
2.17% |
12 |
肯亞 |
156,471 |
12 |
2.11% |
13 |
西班牙 |
138,556 |
-13 |
1.87% |
14 |
法國 |
122,701 |
-1 |
1.66% |
15 |
墨西哥 |
61,392 |
4 |
0.83% |
16 |
泰國 |
61,051 |
1 |
0.82% |
17 |
辛巴威 |
60,104 |
-4 |
0.81% |
18 |
瓜地馬拉 |
57,257 |
-7 |
0.77% |
19 |
台灣 |
42,852 |
36 |
0.58% |
合計 |
-- |
7,410,318 |
-- |
100% |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Floriculture Trade Statistics 2000 ;Pathfast Publishing
粗體:成長率為正成長的。
台灣花卉產業簡介:
台灣傳統的花卉種類型態大致上可分為切花、盆花、草花、種苗等4種型式。而台灣傳統的花卉產業大多數是以小農、家族企業及中小企業的型態在經營,規模與競爭力都不強,若是在以前關稅壁壘及保護政策興盛的時代尚可維持基礎營運,不過在台灣加入了WTO之後,國家疆界觀念日益模糊,全球化與產業競爭力的腳步日趨快速,在面對全球化的趨勢與國際大廠的競爭下,台灣傳統花卉業者勢必要面對一連串的改革才能與世界接軌。
根據農政單位評估花卉以及園藝作物,由於其高附加價值應是農產業中較具優勢之作物,惟其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周邊資材、設施與設備在台灣尚未形成一完整的產業鏈,因此亦無法整合提供一現代化管理模式運作,使其運銷成本無法有效降低,無法達到世界花卉先進產業國家應有之產能與價格水準。因此花卉園藝作物的育種、生長、製造、運輸…等平台與系統整合,將是台灣農業最重要的關鍵。
台灣花卉產業在過去10年間有些重大客觀條件的轉變,以下就列出5點來做一重點回顧:
- 過去10年間栽種面積增加 3.3倍。
- 平均國人每人花卉消費金額成長 7.3倍。
- 花卉栽培面積自1994年至 1996年每年成長率介於2.8%至3.4%間,由於台灣地形多高山,地狹人稠,以致有效栽種面積相當珍貴。
- 自1985年至1996年國人每人花卉平均消費額,除1989年及1996年外,每年均有不規則之變動性成長。
- 自1994年至1996年,台灣每人花卉平均消費額均達新台幣300元以上,但是因受經濟不景氣之影響,1996年之平均每人消費額不增反降,顯示出國人尚未形成「花卉為日常必需品」之消費習慣。
- 然而到了1997年台灣的花卉平均每人消費額激增至1,086元,與美國的1,760元相距不大。
圖一:花卉產業的整體流程
資料來源:台灣花卉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寶來證券整理
表二:1997年世界各國花卉相關消費統計
次 序 |
國 家 |
NTD/每人每年 |
1 |
瑞 士 |
5,344 |
2 |
挪 威 |
5,120 |
3 |
日 本 |
4,503 |
4 |
荷 蘭 |
2,464 |
5 |
法 國 |
2,112 |
6 |
義 大 利 |
1,920 |
7 |
美 國 |
1,760 |
|
~ |
~ |
-- |
台 灣 |
1,086 |
資料來源:FloraCulture International
表三:1997年世界各國花卉產業系統及統計
次序 |
國 家 |
生產額(M/NTD) |
市場額(M/NTD) |
1 |
美 國 |
104,640 |
466,752 |
2 |
日 本 |
119,552 |
172,704* |
3 |
德 國 |
52,851 |
243,424 |
4 |
義大利 |
86,067 |
111,872 |
5 |
法 國 |
35,280 |
122,496 |
6 |
英 國 |
15,072 |
53,760 |
7 |
荷 蘭 |
114,816 |
38,112 |
-- |
台 灣 |
3,000 |
7,500 |
資料來源:FloraCulture International
日本市場只有切花消費統計
台灣花卉產業所面臨的問題
花卉的消費習慣與民眾的經濟狀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面對台灣近期經濟的前景不明朗,GDP成長率趨緩,台灣的花卉產業的未來,不論在內銷及外銷市場上,都面臨國際間的價格與新品種的競爭,此刻台灣長期農業發展的優勢在國際間已不復見因此,在這樣的一個農業生態轉變的過程中,花卉業者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想必是多元且艱鉅的。以下就各方面所會面臨到的問題以及台灣花卉業者所具有的優勢做一簡單的整理。
表四、台灣花卉產業的SWOT分析
優勢(Strength) |
機會(Opportunity) |
- 台灣傳統農業有優良與悠久的歷史,對於農業技術改良有豐富的經驗可供傳承。
- 台灣由於地處熱帶亞熱帶的交界處,氣候景觀特殊,並且地理環境兼具平原與高冷地為研發生產線的絕佳條件。
|
- 台灣地處東南亞的轉運樞紐,鄰近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再加上文化背景相似,易掌握亞太市場動態變化。
- 中國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台灣具有同文同種的優勢,未來潛在市場龐大。
- 中國可彌補台灣栽種面積不足的困難,並且近期中國生產因政府獎勵,進行五年計劃,急速擴大生產面積。
- 中國生產成本競爭力與世界最大花卉消費國日本相比較僅為其1/10,發展空間相當大。
|
弱勢(Weakness) |
威脅(Threat) |
- 業者自身的環境壓力:如草花經營業者降價求售,惡性競爭,已屆邊際成本。如果在栽培技術上無法升級,加上經營管理未達企業化,導致產品逐漸消失競爭力。
- 農產企業不可買農地。(現在農發條例細則未完)。
- 農產企業申請農業用電、用水困難(大坪頂場用電申請達一年之久)。
- 農產企業在天災時無法得到公平的補償(補償條例限自然人)。
- 外資不能投資農產企業(降低國際合作業務連盟的機會)。
- 台灣不尊重智慧財產權(無法發揮研發成果,需待種苗法立法)。
- 農產企業的高級企管人才極端缺乏,大部分為技術人才。
- 高學歷以下者,對企業管理及國際產業之概念很生疏。
- 台灣的生產成本因人事費用、工時限制、環保條件而急速升高。
- 土地面積小無法自動化,農民年齡大無法吸取新技術。
|
- 花卉產品與市場過分集中,新產品(自有品種)與新市場的開發緩慢,因此原有市場(國內市場多集中於大都會區,尤其是台北;國外市場則大多集中在日本)很快就趨於飽和。
- 近年來由於國際經濟不景氣,花卉市場需求量有減少的趨勢。
- 先進國家的競爭壓力:例如荷蘭球根花卉種苗公司在台灣銷售百合種球採新品系高價位、舊品系低價銷售策略以及中國情人節(七夕)洋玫瑰登台搶灘等。
- 開發中國家的競爭:例如中南美洲的厄瓜多爾玫瑰、泰國之文心蘭搶攻日本市場,情人節前國產玫瑰花與進口洋玫瑰之爭…等。
- 鄰近國家如印尼、越南、中國與台灣的生產力及產品品質已逼近,但相對生產成本低、競爭力強。
|
台灣花卉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花卉通路需轉型
台灣傳統花卉通路為拍賣市場、大中小盤商(行口)以及數萬家花店及市場零售體系。基本上與歐美、日本先進國家比較,人與花接觸點過少,且花店主要業務著重於送禮、會場布置,而一般民眾對於花卉零售的單價普遍認為過高,實用性不高。而每個週末建國花市的人潮,即可證明台灣花卉的消費市場應該是相當蓬勃,只不過是一般花店的消費型態與費用尚未被台灣民眾普遍接受。
由此可知,台灣花卉的消費通路與型態勢必要做一些改善。量販通路之佈點以及建構一完整的通路系統以降低成本,改變傳統花卉行銷與通路生態,激發市場潛在需求,才能達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之局面。
(二)新生物技術在花卉產業上的應用
基因遺傳工程在醫學及農作物生產的方法上產生革命性的改變。此一轉變也漸漸的開始改變花卉生產與製造的方式,諸如延長花卉採收後的壽命、花型、顏色及具有病蟲 害的抗性都可藉由遺傳工程技術來達成,因而可為生產者帶來明顯的利潤。
遺傳工程是一種現代化技術能改變標的動物或植物的基因編碼或順序,造成所謂的轉殖種類。並且轉殖作物可將新型態的基因一直繁衍到另一個品種內,這是傳統農民所使用的育種方法所無法做到的。自1992年起,約有20種遺傳工程修正過的農作物及蔬菜品種已在進行大規模田間測試,或已成為商品上市發售。藉著轉殖作物使得作物產生自己的農藥殺蟲特質,因此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及環境的殘留。此可能使用的花卉,如玫瑰、康乃馨、菊花及鬱金香…等。
遺傳工程在花卉上的應用基本上應用可分為三種:
- 可以經由修改基因組成得以產生更吸引顧客的花型、花色、香味。
- 延長採收後的壽命。或可減少灌溉需求又能維持作物品質。例如將一個玉米基因接入非洲鳳仙(petunia)品系內,就可有亮桔色的非洲鳳仙(petunia),藉由傳統的品種植入基因而育種出來。康乃馨則經由遺傳工程技術後可減低乙烯含量,延長貯存壽命。
- 另方面的研究就是將微生物病原如蘇力菌的某段基因接入,使該作物本身具有蘇力菌的特質以防治鱗翅類的幼蟲。此種轉殖作物對蟲害管理的有效性現正進行評估其可用性。
台灣花卉產業以過去優良的農業基礎,再加上有心人士的教育宣導與呼籲,並配合台灣處於亞太中心點,鄰近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的特殊位置,再加上文化背景相似,易掌握亞太市場動態變化的各種優勢,台灣業者應利用此一先天地理優勢,加緊建立亞太運籌中心的營運型態,將台灣從傳統的生產製造基地升級成為研發與統籌規劃的樞紐,將台灣的花卉產業由傳統的小農和中小企業型態蛻變成為跨國垂直整合型花卉企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