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結論
- 欣興經88年的大幅成長後已成為國內前4大PCB廠,無論在產值及技術上皆已具備一流大廠的架式;產品走向高階產品的趨勢非常明顯,雖然電子產品的售調每年皆有降價的壓力,但以過去幾年欣興的ASP皆有10%的提升即可看出產品結構的改變。
- HDI製程發展完整,無論是以LASER或SLC技術成孔皆成為公司發展的重點,新廠40萬產能規劃亦以高階產品為主,是明年主要的成長來源;柏拉圖廠為進軍大陸的重要據點,該廠雖有60~70萬呎的產能,但因經營效率及產品結構不佳,目前僅以小幅獲利,而引進欣興的資源,將可能再創改造成功的案例。
- 手機用板於明年將因市場的競爭而可能有降價的壓力,尤其在採購權轉移至OEM廠後情形將更加明顯,預估毛利應有下降的空間,但幅度應不致超過5%。
- 研究部預估營收為88.1億,稅前10.83億,EPS為2.95元,以前三季獲利估算,將有調高財測的實力,目前本益比約16.5倍,以其競爭力及籌碼的優勢,確可享有較高的本益比;但目前PCB股價皆往下修正,對該股亦有不利的影響,故短期內不建議買進,但持股則可續抱。
-
|
2000(H1) |
2000(F) |
2001(F) |
|
金額 (億元) |
達成率 |
金額 (億元) |
成長率 |
金額 (億元) |
成長率 |
營業收入 |
38.78 |
46.59% |
88.10 |
54.23% |
110.16 |
25.04% |
|
100% |
|
100% |
|
100% |
|
營業成本 |
33.01 |
46.73% |
71.57 |
44.35% |
88.38 |
23.49% |
|
85.11% |
|
81.24% |
|
80.24% |
|
營業毛利 |
5.77 |
45.81% |
16.52 |
119.18% |
21.77 |
31.76% |
|
14.89% |
|
18.76% |
|
19.76% |
|
營業費用 |
3.02 |
50.52% |
6.75 |
66.97% |
8.32 |
23.24% |
|
7.80% |
|
7.66% |
|
7.55% |
|
營業利益 |
2.75 |
41.54% |
9.78 |
179.52% |
13.46 |
37.65% |
|
7.08% |
|
11.10% |
|
12.21% |
|
業外收入 |
1.13 |
37.66% |
2.93 |
77.26% |
2.37 |
-19.23% |
業外支出 |
0.98 |
38.96% |
1.88 |
25.27% |
1.48 |
-21.50% |
稅前盈餘 |
2.90 |
40.81% |
10.83 |
196.59% |
14.35 |
32.51% |
|
7.48% |
|
12.29% |
|
13.03% |
|
稅後盈餘 |
2.61 |
39.35% |
9.98 |
184.33% |
12.91 |
29.39% |
|
6.72% |
|
11.33% |
|
11.72% |
|
期末股本 |
3.384 |
|
3.384 |
|
3.384 |
|
EPS |
0.77 |
39.35% |
2.95 |
100.35% |
3.82 |
29.39% |
*公司財測2000年營收83.24億,稅.前7.1億,EPS為1.96元
營運分析
營運項目:
欣與電子在聯電入主後即展開一連串的改造行動,由以往低階PCB板廠逐漸轉型,目前是以生產通訊板為主的業者,在PCB業界的排名亦由1998年的7名提升至國內前第四大PCB板廠。
PCB業歷經1999年的不景氣,在PC需求及通訊產業的興起而大幅的好轉,大多數的PCB業者在當年營運表現皆不理想,但欣興電子在聯電集團資源的奧援下,卻展現出不同於同業的情形,當年度仍有43%的成長率,這亦是奠定今年景氣榮景下的競爭地位。
PC的成長趨緩已成為事實,而台灣PCB產業亦過度集中於此,欣興於2000年大幅提高通訊產品的比重,並將PC用板產能陸續釋出,並以併購的方式進軍大陸市場,以PCB業而言,是轉型相當成功的案例。
產能規劃: 單位:萬sqft
年度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桃園廠 |
20 |
20 |
20 |
20 |
蘆竹廠 |
40 |
40 |
40 |
40 |
新廠 |
0 |
20 |
40 |
50 |
合計 |
60 |
80 |
100 |
110 |
桃園及蘆竹廠受限於場地面積,已不再擴廠,新廠(中壢廠)則是未來擴充的重點所在,以目前(10月)新廠量產已可達10萬sqft,預計在今年底前可達20萬sqft的產能目標。新廠的產能規劃以高階PCB板為主,HDI的產品將成為明年的主流,公司認為未來手機板將全數以HDI為主要的製程,因而擴充計劃朝此發展。
目前有LASER DRILL
7台分置於蘆竹(4)及山鶯廠(3),預計年底前將再設4台,公司預估明年將再增設約20台左右,合計2001年底LASER
DRILL的機台數將高達31台;以每台LASER可生產約1萬sqft計算,2000年底HDI產能將可達10~11萬sqft,約佔總產能的12%,若以產值而言,約佔15%以上。
大陸市場為PCB業者必爭之地,而欣興以併購的方式進入市場,目前已持有柏拉圖廠的30%股權,未來不排除再增加的可能;該廠產能約在60~70萬sqft,主要以生產2~6層板為主,2001年3Q將再有新廠設立,預定的產能規劃為40萬sqft,屆時大陸廠的產能將與台灣總產能相當。
89年產品結構(以板層分):
板層 |
85年 |
86年 |
87年 |
88年 |
89年(1~3Q) |
2L |
2% |
3% |
5% |
3% |
1% |
4L |
51% |
53% |
46% |
28% |
21% |
6L以上 |
33% |
32% |
41% |
65% |
73% |
IC |
14% |
12% |
8% |
4% |
5% |
近年來欣興的產品結構有大幅的改變,6L以上的比重已高達73%,而4L的比重亦大幅的衰退,以下游應用而言,4L主要的應用應在PC相當產品上,故雖PC需求減緩,對該公司的影響反而不大,且資訊產品佔營收比重由1998年的60%降至目前的27%左右,而通訊產品佔營收比重卻由25%提升至61%,顯示欣興電子未來的發展與通訊產業的興衰有極大的關連。
手機用板約佔該公司營收的32~33%,是目前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以全球手機用板約僅50%以HDI技術製造,預估2001年後HDI製程將佔手機用板的90%以上,以此推估明年手機板成長率仍可高達8成以上。
市場分佈及客戶群:
以公司對外宣佈的客戶名單而言,國外客戶如HP、MOTOROLA、昇揚、NEC、DELL等皆為主要的供貨對象,國內客戶如大眾、ACER、廣達、仁寶、友訊等客戶,但以目前欣興電子的產品走向及外銷比重的提升,國內客戶(尤以資訊產品為主的客戶)重要性已不若以往;因手機板的出貨比重日益提高,雖公司對外公佈的客戶名單上並未有NOKIA及ERICSSON,但研究部相信前三大手機廠皆為欣興的客戶群。
外銷比重

欣興電子在外銷比重的提升應與其產品結構的改善有極大的關連,以手機板為例,該公司生產的產品以高階產品為主,如上所論,已佔營收的32%左右,以國內手機組裝業尚未大量生產,外銷比重的提升必有其道理。而這亦隱含產品組合已揚棄PC相關領域,而以目前PCB業競爭最激列的亦在於此,雖手機板在未來OEM廠採購趨勢下亦有降價的現象,但以現狀而言,該領域仍為大量化生產產品中獲利較佳的項目之一,預期在此一潮流下,手機板的毛利率應有3~5%的下滑。
1999年銷售地區

至2000年3Q為主,該公司的外銷比重已增加至60%左右,對國內市場的依賴度已越來越低,預估在HDI產品大量化生產後,其外銷比重應越來越高。
原料來源:
RCC(背膠銅箔)較傳統CCL(銅箔基板)及PP(貼合片)的價格高出1倍以上,但因用量較少,故在整體成本雖較傳統PCB為高,因售價高,毛利率仍較相同板層的傳統板高出2成以上。
RCC目前仍採進口為大宗,國內生產者不多,且起步較晚,雖有多家CCL業者有意投入,但目前量仍不大,HDI大量採用國內製品在近年內仍不易發生。
技術發展及競爭

資料來源:欣興電子網站
以上的發展過程僅止於技術上,在量產上仍以6~8層板為主要的生產層,6L以上已佔該公司的73%左右,相較於1996年的33%足足高出1倍有餘(當年4L比重高達51%),以發展的趨勢看來,欣興電子的提升速度是相當迅速。
HDI發展:

資料來源:欣興電子網站
由上表顯示欣與電子於1997年下半年即已投入HDI技術的研發,而至1999年下半年才投入量產的階段,其中除技術能力尚待提升外,需求未能跟上亦是原因之一,以目前欣興的Laser
Drill數量而言,產能亦不過佔全數的10%,以發展多年的技術而言,成果並不算豐厚。
但HDI畢竟是PCB技術的主流,主要是在改善線寬線距後便可有效的節省成本,以相同面積的6層板及HDI
4層板比較(功能相同),約可節省10%的成本,且對於產品小型化亦有所助益,集所有優點於一身,下游業者實沒有不採用的道理,對於高階產品的研發上,使HDI技術更是必要的過程。
對PCB業者而言,跨入HDI的門檻極高,以往傳統產品對於小廠的障礙並不高,無論在投資金額仰或是技術能力,皆因市場的成熟而不構成威脅,但HDI因有技術密集及資本密集問題,因而小廠欲提升產品層次並不若以往容易。
HDI難在那裡?
HDI技術的應起源以於1990年IBM的SLC技術,是以PHOTOVIA的方式成孔,近兩年來日本相繼發展出相關技術,成為產業界運用最廣的地區,約佔全球HDI的80%左右;手機及IC
SUBSTRATE的運用使HDI更廣為市場注目,成孔方式亦由PHOTO方式改為LASER成孔,主要是在於成孔技術的精進及LASER鑽孔的速度提升,LASER的方式已佔HDI成孔的9成左右。
HDI技術解決線寬線距的問題,但因傳統的PCB孔徑約在10mil以上,相較於HDI要求的4~6mil以下的孔徑,以機械成孔已無法符合HDI製程,因而無論是以雷射鑽孔、PHOTO等技術,皆需投入較高的資金,這便是投資礙障;以目前主流的Laser
Drill機台而言,相較於傳統的機械鑽機約貴出2~3倍,若以30萬sqft廠而言,即需投入約4億以上的資金,對小廠而言,是極大的負擔。
解決了資金問題,技術研發亦為需面臨的課題,因線寬線距在3/3,成孔在6mil以下,且主要的產品皆以盲埋孔為主,精細化的程度提高使對位更加困難,在技術層次上便較傳統板高出甚多,因而初期良率皆不高。
量產為另一項必須處理的難題,以訂單為例,日本在1999年前HDI的市佔率約高達8成以上,歐美國家對於HDI技術發展進度並不是非常的積極,以手機三大廠而言,亦是在近兩年才大量開始採用,而預計在2001年將有9成以上的手機將使用HDI技術,台灣PCB在日本市場的進展原本即不快,在日本訂單未釋出的情形下,那怕已克服所有的技術門檻,量產經驗亦是付之如缺,這可以從各家已發展HDI技術但Laser
Drill機台到位時程皆不如預期可看出。
正如上言,手機業者明年新推出的機種將以HDI板為主,以PANASONIC預估2001年手機出貨量將高達4.9億支,以9成的HDI板計算,手機的需求便高達4400萬sqft,即每月需求366萬sqft,對Laser
Drill的機台需求便達460台以上(良率8成,主要是以1+1+core計算),初估目前全球的Laser
Drill數量應已達1250台左右,2001年底將可達2000台以上,手機需求便佔HDI產能23%;INTEL
CPU佔HDI的產能亦極為可觀,且主要以2+2+core製程為主,以明年該公司CPU出貨量可達1.1億顆以上估算,9成以FILP
CHIP方式封裝,約需80台,其他substrate、PDA、數位相機等PORTAL產品皆對HDI技術有殷切的需求,在小型化及成本的考量皆使下游業者轉向使用HDI板。
台灣至1999年底約裝置50台,而預估在2000年底應有100台以上的水準,其中華通的FLIP
CHIP又佔使用量的2成左右,可提供的手機板出貨量約僅在60~70台左右;2001年以各廠宣稱的機台設備增加量應可達1倍左右的增幅,以8成產品是手機板預估,月產出量約在112萬sqft,以此推算台灣明年手機板出貨將佔全球的35%,相較於今年約10~15%的市佔率將大幅的提升。
正因市場的擴大及手機業者委外代工的採購型態將可能改變,台灣業者仍不改低價搶單的惡習,目前已傳出低階HDI板價格滑落的訊息,雖然這可能是業界常態,但我們仍不免對剛投入的業者感到憂心,沒有量產經驗、技術未成熟及高額的資本支出等,若僅以低價策略為對市場的競爭,絕非產業之福,1998年的流血競爭教訓可能再度發生。
大陸柏拉圖廠(持股30%):
目前的產能約在60~70萬呎,主要的產品仍集中在較為低階的2~6層板,今年將可能僅是小賺的局面,該廠除產品層次不高外,客戶亦為該廠最大的包袱,欣興電子入主後將解決雙方難題的問題:1)欣與電子可直接切入大陸市場,快速擁有相當於台灣廠的產能;2)柏拉圖可藉由聯電集團的資源,改善技術瓶頸及引入新客戶,提升獲利能力;目前該廠的月營收約達2.5億的水準,以規模僅小欣興0.8倍,但產值卻不及4成,可見產品層次改善的空間極大。
目前該廠的產能已不足支應未來發展所需,新廠正在建造中,預訂的產能規模為40萬sqft,2001年3Q可量產,其主要產品的定位以高階的產品為主,這亦符合欣興電子對大陸的規劃;未來應不排捈再加持股以加強對該廠的掌控程度。
今年該廠將無法為欣興帶來效益,但以整體對大陸市場的規劃而言,卻不能以短期的獲利來加以評斷;大陸將是PCB業者未來必爭的市場,且在國際大廠在大陸設廠的廣度上,亦不容競爭力強的公司加以忽略,欣興以併購的方式打入大陸市場是較為快速的方式之一,雖然所投入的成本與效益的評估未必較新設廠來的有利,但整體而言,卻可縮短量產的時程,對於競爭快速的電子產業,確有其必要性;該廠目前已在欣興的主導下改善庫存結構、提升技術層次及引進新戶等多方議題上努力,雖有短期的陣痛,但對長期卻有絕大的利益可圖。
其他因素分析
在聯電集團的支援下,欣興電子迅速成為國內前5大的PCB業,無論在產值及技術上皆已領先第二級的廠商甚多,除在BGA的發展上因分工的考量而由群策主導外,在PCB的投資上卻是不遺餘力;取得IBM專利SLC技術及增加LASER
DRILL的機台皆使得在HDI製程上與大廠同步,雖然SLC技術並非微導孔成孔技術的主流,但仍可因PHOTOVIA的製程中學習相關的技術,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評斷公司絕非以單一的獲利數字來加衡量,欣興電子在過去的成長相當令人注目,主要即在於善用集團的資源全力發展,在PCB產業不景氣中仍可有高度的成長,便可觀察其重要性。

研究部預估欣興電子在未來的傳統PCB成長性將以大陸生產基地為主,台灣廠則高階HDI製程為主,2001年雖然營收的成長(台灣廠)僅預估約25%,與一般業者無異,但在獲利上卻可因產品結構的調節而達到3成左右的水準,若加計大陸的發展情形,未來的仍為台灣極具競爭力的公司之一。
欣興已改造成功,大陸柏拉圖廠未來是否能成為另一欣興的翻版而大幅躍進,目前可能言之過早,但以該公司已有成功的案例,成功的機會是值得深切期待籌。
歷史財務比率 |
年度 |
84年 |
85年 |
86年 |
87年 |
88年 |
89年(3Q) |
營收成長率 |
134.75% |
36.83% |
15.70% |
35.01% |
43.40% |
44.81% |
營業毛利率 |
18.41% |
22.39% |
15.15% |
14.66% |
13.20% |
14.89% |
營業費用率 |
6.11% |
6.07% |
8.60% |
7.31% |
7.08% |
7.80% |
營業利益率 |
12.30% |
16.32% |
6.55% |
7.35% |
6.12% |
7.08% |
稅前淨利率 |
10.75% |
14.25% |
7.94% |
7.07% |
6.39% |
7.48% |
負債比率 |
39.72% |
36.40% |
36.99% |
35.19% |
54.76% |
41.68% |
流動比率 |
140.81% |
164.34% |
204.01% |
219.67% |
214.53% |
151.80% |
速動比率 |
99.28% |
136.62% |
169.69% |
185.93% |
170.18% |
117.36% |
平均收帳天數 |
72.22 |
85.68 |
92.44 |
93.12 |
90.48 |
78.66 |
存貨週轉率_次 |
9.15 |
10.14 |
12.08 |
12.04 |
15.31 |
10.05 |
資產報酬率 |
21.13% |
18.84% |
13.09% |
11.25% |
10.16% |
5.38% |
每股淨值 |
17.84 |
19.92 |
17.81 |
17.55 |
15.94 |
16.11 |
籌碼面分析 |
大股東持股 |
申報轉讓狀況 |
持股比率 |
張數 |
申讓張數 |
董監名稱 |
至89/9月止,全體董監事持股56.22%,選任時49.16%。 |
至89/9月止,全體董監事持股190,261張,其中聯電持股39%。 |
3,000張 |
交通銀行 |
三大法人庫存 |
投信 |
自營商 |
外資 |
至89/8全體投信持有50,348張,淨減少893張,幾乎各大投信皆有持股,超過3千張的有中華投信(12,562張),怡富投信(6,204張)、群益投信(4,785張)、日盛投信(4,030張)、荷銀光華投信3,791張)、元富投信(3,007張),佔股本的14.8% |
約3,000張 |
8,946張 |
融資券變化 |
融資 |
融券 |
89/10/25日融資張數為4,115張,融資比例4.8%,較高點7397張(8/25)減幅為44.4% |
89/10/25日融券張數為647張,融資比例0.7%,較高點1,790張(9/2)減幅為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