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論:
台灣原本為全球自行車最大出口國,但自2000年起在大陸的低價競爭下,使得2001年出口值的排名低於大陸而退居第二。整體而言,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暫居自行車出口總量的第一及第二大。
目前大陸產量居全球之冠,大陸自行車主要以中低價位為主。在美國地區,自行車9成以上是從台灣及大陸進口,而捷安特(巨大)是美國前三大品牌之一。在歐洲地區,義大利是歐盟中主要的自行車輸出國,登山車是歐洲地區自行車主力產品。在日本地區,輕便車款為主力產品,並且主要進口之自行車來自於大陸與台灣地區。
在台灣地區方面,台灣自行車業者將未來寄望在海外市場發展,其中又以大陸市場為最。許多台灣廠商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基地,然後將產品銷往其他海外地區,即「台灣接單,大陸製造」。我們認為在未來3至4年,台灣廠商在三大主要市場,包括大陸、美國和歐洲中,可望有4%~5%的成長。由於台灣自行車廠商在大陸、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穩健成長、國際品牌委外代工趨勢增加以及市佔率逐步攀升,我們認為台灣自行車廠商未來營運也將穩步成長。
全球自行車產銷分析:
目前全球自行車市場中,以大陸產量最高,約佔全球45%,印度次之,佔10%,台灣與日本各約佔7%及4%,分別居第三及第四,大陸自1988年起產量就已遙遙領先,出口量亦全球第一,2001年台灣自行車產值為全球第三位,次於大陸和印度;出口值僅次於大陸,為全球第二;傳動系統出口值位居第三,次於日本和大陸。
我國原本為全球自行車最大出口國,但自2000年起在大陸的低價競爭下,使得2001年出口值的排名低於大陸而退居第二。整體而言,大陸內地與台灣地區暫居自行車出口總量的第一及第二大,印度近兩年的表現超過意大利,排名世界第三大出口國。由以上可知,目前台灣、大陸及印度,為全球前3大自行車生產國,然而這3大生產國的定位完全不一樣,台灣廠商主要著重在外銷至國外市場,印度則是主要鎖定內銷市場,而大陸自行車產量相當大,扣除大陸本身內部自行車的需求,其餘則是外銷到世界各國。
就全球自行車年產出量來看,2001年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使得全球自行車年產出量降至1.00億台左右,較2000年衰退約9.09%,預期2002年在全球經濟景氣可望較2001年出現小幅增長,以及下游庫存量逐漸去化下,其年產出量應可回升至1.11億台左右,較2001年成長10.50%,而2003年全球自行車年產出量更可再上揚至1.12億台,較2002年小幅成長1.36%。全球自行車的每年平均產出量約為1.10~1.20億台左右。就需求面來看,全球主要的需求地區分別為大陸、美國、歐洲及日本等,而全球自行車的每年平均需求量約為1.00~1.10億台左右,仍呈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造成自行車產品削價競爭的情況十分激烈。由於大陸、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區是主要四大自行車需求來源,因此以下就這四大地區作一簡述。
壹、大陸地區
一、大陸產量居全球之冠
大陸地區為全球最大自行車產出量與需求量市場,其2000年自行車年產出量與年需求量分別為5,222萬台與3,000萬台左右,由於大陸地區龐大自行車內需市場商機,加上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吸引外資自行車廠商與國內自行車廠商紛紛前赴大陸地區投資設廠,故預期未來大陸地區自行車之年產出量每年將有機會達到8,000萬台的水準。
二、大陸自行車主要以中低價位為主
大陸消費者購買自行車主要還是作為短途代步工具,以自行車做為運動休閒及健身的還不普遍,因此購買者趨向中低價位的自行車為主。另外,目前大陸自行車在技術及花色上與國際先進產品尚有較大差距,一些新的材質,如鋁合金、輕合金及複合材料等還未廣泛利用。
三、大陸前三大品牌分別為捷安特(巨大)、鳳凰及永久
現階段大陸地區自行車市場最受歡迎的前三大品牌分別為捷安特、鳳凰及永久等,而2001年大陸地區自行車年銷售量最大的自行車廠商為順流,其2001年的全年銷售量達426萬台。目前大陸地區約有500餘家自行車廠商,其中約有324家自行車廠商擁有生產許可證,而大陸地區的自行車廠商多半分佈在華北、華東、華南一帶。
貳、美國地區
一、美國自行車9成以上是從台灣及大陸進口
美國自行車市場國內生產量衰減的相當快,從1997年600萬台到2000年又銳減為88萬台(見表一),2001年稍有回升,成為91萬台,主要是受到進口自行車的低價競爭而紛紛結束營業,加上景氣復甦緩慢致使產量逐年下降。然而美國在自行車的市場規模相當大,美國自行車市場2000年之規模為2,000多萬台,2001年市場規模也有1,600多萬台,因為美國境內生產量減少相當多,所以剩下的需求主要也是仰賴進口。
在進出口方面,由美國商務局的資料顯示,2000年美國自行車進口總量為2,026萬台,不僅較1999年長25%,主要是大型量販店,如Wal-Mart之銷售成效;2001年在景氣趨緩下,進口量下跌19%,但仍高達1,635萬台。
在主要進口國家方面,在大陸方面總進口數量有1,400多萬台,佔美國自行車總進口的8成以上;第二進口國為台灣,數量150萬台,所以中國大陸和台灣即佔了9成以上的進口;其他進口國依次為墨西哥、香港、義大利、加拿大等國;但就平均單價來看,以墨西哥和中國大陸的單價最低,可見美國進口車種主要仍以中低價位的產品為主。
表一 美國自行車市場規模 單位:台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總進口量 |
9,765,662 |
13,791,057 |
16,270,884 |
20,263,796 |
16,353,591 |
國內生產量 |
6,000,000 |
2,500,000 |
1,700,000 |
880,000 |
906,000 |
出口量 |
620,945 |
480,020 |
531,026 |
551,461 |
405,944 |
市場規模 |
15,144,717 |
15,811,037 |
17,439,858 |
20,592,335 |
16,853,647 |
資料來源:美國商務局輸出入統計;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
二、美國前三大品牌分別為TERK、GIANT、Special Link
美國地區自行車前三大品牌分別為TERK、GIANT、Special Link,預期未來美國地區自行車市場將會集中至前三大品牌中,其中第三大品牌應會與前二大品牌的差距加大。
就美國地區自行車市場銷售通路體系來看,可分為專賣店及量販店兩種,在美國地區自行車市場專賣店與量販店的自行車銷售數量比重分別為20%與80%,但其自行車銷售金額比重卻反而是80%與20%,顯示專賣店所販售的自行車售價遠高於量飯店所販售的自行車售價。目前美國地區自行車前三大量販店分別為Huffy(每年約進口400萬台自行車)、Dynacraft(每年約進口500萬台自行車)、Pacific等。
參、歐洲地區
一、義大利則是歐盟中主要的自行車輸出國
歐洲地區為全球四大主要自行車市場之一,而歐洲地區的自行車主要生產國家包括有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波蘭等,各國自行車年產出量約在150~350萬台之間(見表二)。目前歐盟各國所生產之自行車多以供應各國內需求為主,其中德國所需之自行車約60%自製,剩下的40%則是藉由進口,現為歐盟中最大的自行車需求市場,約佔整個歐盟自行車市場規模的30%左右;法國為歐盟中第二大自行車需求市場,而義大利則是歐盟中主要的自行車輸出國。
表二 歐洲自行車生產國歷年生產量 單位:萬台
年度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英國 |
200 |
252 |
232 |
130 |
120 |
-- |
法國 |
133 |
109 |
92 |
175 |
188 |
-- |
德國 |
284 |
282 |
300 |
323 |
334 |
299 |
義大利 |
395 |
282 |
300 |
330 |
320 |
-- |
波蘭 |
-- |
-- |
-- |
150 |
127 |
-- |
資料來源:ITIS,寶來證券整理
二、登山車是歐洲地區自行車主力產品
歐洲地區自行車市場仍以登山車為其主力產品,但近年來,歐洲地區對登山車的需求量已有呈現減緩現象,而多功能之城市休閒車款則需求量有逐漸增加情況。目前歐盟自行車主要進口地區來自亞洲國家,其中來自大陸與台灣地區所進口的自行車數量最多。由於休閒、健身、環保等概念普及歐洲地區,故歐洲地區自行車需求數量向來相當穩定,預估2002年歐洲地區自行車市場年需求量為1,700萬台,較2001年成長約6.25%。
三、東歐地區自行車具有成長潛力
除了西、北、南歐地區對自行車的穩定需求外,近年來,東歐地區在經濟改革開放下,對於自行車的需求量亦日與遽增。以波蘭為例,波蘭每年自行車的需求量約有100萬台左右,而東歐四國的每年自行車總需求量約有200萬台左右,整體東歐地區自行車市場成長潛力頗大,預計在東歐各國的經濟持續發展,以及低廉的勞工成本吸引外資自行車廠商前赴投資設廠下,東歐地區將有可能成為歐洲地區自行車市場之另一生產與消費重鎮。
肆、日本地區
一、輕便車款為日本地區的主力產品
自行車在日本係為重要的交通工具,而輕便車款在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約佔總產出量的70%以上。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近年來,在低價進口自行車不斷大舉進軍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下,使得日本地區自行車廠商所生產之高價自製自行車面臨嚴重挑戰,而日本地區自製自行車的年產出量也呈現逐年下滑走勢。
二、日本主要進口之自行車來自於大陸與台灣地區
在2001年日本地區進口自行車數量為709萬台,較2000年成長13.80%(見表三),其中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主要進口之自行車來自於大陸與台灣地區,而早期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所進口之自行車,絕大多數來自台灣地區,但自1997年起,大陸地區已超越台灣地區,成為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最大進口自行車來源地區。
雖然日本地區所出口的自行車數量不多,每年出口數量約在20~50萬台之間,但全球最大自行車變速器製造廠商─日商Shimano,不僅其產品線遍及低、中、高價位變速器市場,也在全球各地設廠生產,顯示日本全球自行車關鍵零組件市場中仍居領導地位。由於日本地區自行車廠商係以其本國內銷市場為主,故在全球自行車市場中,並非國內自行車廠商的競爭對手,而預估2002年日本地區自行車市場年需求量為1,083萬台,較2001年成長約2.50%。
表三 日本自行車市場概況表 單位:萬台
年度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總進口量 |
284 |
290 |
426 |
623 |
709 |
國內產出量 |
598 |
593 |
559 |
449 |
401 |
出口量 |
21 |
32 |
39 |
56 |
53 |
市場規模 |
861 |
851 |
946 |
1,016 |
1,057 |
資料來源:IT IS,寶來證券整理
台灣自行車上中下游關係及相關廠商
壹、台灣自行車產業特色
一、中衛體系相當健全
自行車業可概分為成車業和零組件業,成車業主要是指巨大、美利達、愛地雅及太平洋…等成車廠商(見表四),零組件則是指中游的車架、花鼓、鏈條、剎車器及變速器等零組件,由於自行車產業分工相當細,幾乎每種零組件均有各專業製造廠,部份成車廠會自行生產車架,但零組件大多購自專業廠,所以成車廠主要是以組裝為主,而這些成車廠均有其固定的配合零組件廠商,因此形成巨大、美利、太平洋、旭光及航太等五大中心衛星體系。其中巨大體系是目前自行車工業中最大的中衛體系,是由巨大機械結合各零組件廠商而成。透過中衛體系的運作,使得產業之作業流程得以大幅縮短,效率得以提高,使得台灣自行車業者能在經濟不景氣中,能成功地化解衝擊。
表四 自行車上中下游相關廠商
上游 |
架構 |
廠商 |
鋼材 |
鋁合金 |
其它合金 |
中鋼 |
油漆塗料 |
|
橡膠 |
台塑 |
中游 |
車架 |
太平洋、野寶、錦祥、一心、九川…等 |
大齒盤 |
花鼓 |
鏈條 |
飛輪 |
剎車器 |
變速器 |
手把 |
車輪 |
天心 友隆 榮輪 達康 |
川飛 鑫元 久裕 達康 崑藤 鉅邦 |
桂盟 岳盟 大亞 全仕通 雅邦 |
川飛 日馳 利達 龍億 久裕 |
利奇 川飛 炫馬 彰星 |
日馳 川飛 友隆 久裕 |
金享 利奇 劦弘 |
建大 正新 |
下游 |
成車 |
巨大、美利達、愛地雅、太平洋、台灣穗高、見誠、崑哲、龍通關、永輪…等廠商 |
資料來源:工研院經資中心,寶來證券整理
二、外銷導向產業
全球以台灣、大陸及印度為自行車主要的生產國,其中大陸及印度主要是供應內需市場為主,而台灣則是有相當高的比重是外銷。若以台灣的成車廠商來看,外銷比重高達90%,以整體產業來看,外銷比例也有70%。而出口國主要是以歐美國家為主,佔外銷值比重約60%。銷售旺季是配合歐美國家聖誕節及春季融雪之後的需求。
三、重視材料研發及創意流行
自行車最主要的結構在於車架及支架部位,不但要達到輕量化的要求,更需具備高安全性。先前使用一般低碳材質的自行車,是屬於低價車種,在國際市場上已逐漸被中國大陸所取代。目前國內業者已大量改用冷軋鋼管為材料,以生產高張力車種。至於碳纖維自行車,已由工研院及巨大等多家廠商研發成功,並外銷歐美等地,主要是做為比賽用車。
在創意方面,台灣在自行車方面具有相當的流行敏感度,也有成立設計中心,每年舉辦一次自行車設計大賽,因此台灣的自行車每年都能有新種開發出來,領導者全世界自行車的流行趨勢。
貳、成本結構及零組件來源
台灣自行車產業在生產及管銷各項成本上,以材料成本佔整體成本近60%為最高(見表六),顯示原材料的掌握、品質監控及成本縮減,對自行車業者而言為刻不容緩之事。目前在大部份的原材料及零組件台灣皆可產製,且品質已達到國際水準,但在變速器與花鼓等關鍵零組件上,其技術能力尚落後於技術領先國家,故國內自行車成車組裝廠商現仍相當倚賴日商Shimano(島野)在變速器與花鼓上的供應,使得國內自行車成車組裝廠商所需之關鍵零組件過於集中於單一供應廠商中,此將承受單一供應來源之重大風險。
表五 國內自行車產業製造成本結構分析
成本項目 |
百分比 |
製造成本 |
材料成本 |
國內採購 |
42.43% |
國外採購 |
16.97% |
直接人工成本 |
12.76% |
製造費用 |
14.79% |
管銷費用 |
13.05% |
資料來源:ITIS,寶來證券整理
參、銷售體系
國內自行車業者致力於國外市場,並以高品質、高價位車種攻向美國、歐洲及日本的高級自行車市場,其行銷通路的佈局主要可分成以下幾種:
一、OEM
國內一些沒有品牌的小廠商,其業務大部份仍是採OEM方式,專攻中、低價位的自行車市場,沒有自己的行銷通路。
二、代理商制度
到國外找代理商來協助公司在國外市場的通路佈局,如永輪、立洋及達生…等自行車廠商主要是利用代理商的方式銷售至國外市場。
三、合資組成行銷公司
如太平洋自行車公司在德國、美國設有行銷公司;美利達也以相同方式成立德國公司,來負責歐洲市場的開拓。以上幾家廠商都是以自有品牌行銷於當地,也因為有自有品牌,所以在生產、行銷方面才能合為一體,不再受制於下游代理商的控制,這樣才能逐步擴大市場佔有率。
四、自行設立行銷公司
台灣自行車廠中自創品牌最為成功的是巨大機械,從1985年在荷蘭首家海外行銷公司開始,目前已在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地區設立了十家行銷公司,可說是國內業者中行銷業務擴展得最迅速且最成功的廠商。
我國自行車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壹、雖然台灣出口值已低於大陸,但我們樂觀看待
我國自行車業主要的出口市場是以美國、日本及歐洲為主,而主要的生產基地是在中國大陸。2001年我國產量僅為475萬台,總產值為新台幣400億元,總計衰退32%,進出口值也同時下跌34%,主要原因是受到零組件與成車廠紛紛外移至海外生產及全球性需求減弱所影響,也造成國內零組件與成車產值同時下滑。另外,年初歐美自行車大廠,同時也是我國自行車業者主要OEM訂單來源的GT/SCHWINN倒閉,造成我國業者直接及間接損失高達新台幣5億元以上。2001年我國自行車出口值與量均下跌超過30%,成為新台幣275億元。反觀大陸在外資持續投資及台商的進駐下,促使其自行車產業在2000年有大幅成長,造成台灣自行車產業從2000年之後出口值低於中國大陸。
雖然台灣出口值已低於大陸,但是若詳細探究其中內容,可以發現大陸出口的自行車數量中,平均有4/5是台商所生產,也就是說,大陸出口值的增加其實是台商到大陸地區生產及外銷的結果,對廠商而言,把一些中、低價位產品移至大陸廠區生產,一來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再外銷,來增加附加價值,二來可打入大陸每年約有3,000萬台的內需市場,所以我們就台灣廠商來看仍是正面的。
貳、國內自行車廠商未來發展方向
一、大陸地區是台灣廠商未來機會
目前台灣自行車業者將未來寄望在海外市場發展,其中又以大陸市場為最。因為大陸市場具有兩大優勢,第一為當地政府提供相當有利的製造業發展環境,如給予業者租稅優惠、甚至免稅;第二是廠商聚集在同一地區生產的群聚效應,這將產生更大的規模經濟,縮短下單準備時間,並節省運輸成本。加上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龐大,估計每年約有3,000萬台的市場規模。其次,許多台灣廠商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基地,然後將產品銷往其他海外地區,即「台灣接單,大陸製造」。
二、委外代工比重逐漸增加以及外銷市場仍會持續成長
全球主要品牌廠商受到成本競爭的壓力,也逐漸形成委外代工的趨勢,預計國際大廠委台代工比重將逐漸增加,如Trek、 Specialized…等廠商將會逐漸增加委台代工的比重。例如巨大便供應了Trek在美國市場逾50%的產品。
此外,隨著產品品質的提升與品牌的建立,台灣之自行車無論在功能或品質上均已在世界舞台上居重要角色,由於近年來受歐美休閒運動風行影響及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登山車、輕便車、折疊車及電動自行車等兼具休閒功能及零污染車種,漸成為民眾休閒育樂及短程代步之交通工具,因此我們認為在未來3至4年,台灣廠商在三大主要市場,包括大陸、美國和歐洲中,可望有4%~5%的成長。由於台灣自行車廠商在大陸、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穩健成長、國際品牌委外代工趨勢增加以及市占率逐步攀升,我們認為台灣自行車廠商未來營運也將穩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