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的數據顯示在降低全球通膨的道路上的顛簸,同時也透露出普遍強勁的增長,兩者皆指向更加鷹派的貨幣政策。市場收回在年底前對聯準會降息的押注,推動債券殖利率走高,股票報酬回落。MSCI世界指數下跌2.83%,Bloomberg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同樣下跌收-3.32%。
美國的經濟數據尤其具有韌性,出口、ISM製造業新訂單、新屋銷售和消費者信心等數據都出人意料地優於過去預期。而在通膨方面,一系列的指標表明通膨可能更加持久,1月CPI報告顯示,通膨放緩速度遜於預期,月增0.5%,聯準會更密切關注的1月個人消費支出也高於預期,月增0.5%。美國經濟狀況比預期佳,但它同時也是把雙面刃,通膨的控制遜於預期,S&P500指數下跌2.45%。
類似的情況同樣發生於歐洲,通膨壓力依然堅固,儘管歐元區CPI從12月份的年增9.2%下降至1月份的年增8.6%,但核心CPI卻反其道而行從年增5.2%加速至年增5.3%。這可能引起歐洲央行的擔憂,其首席經濟學家Phillip
Lane指出,通膨風險仍然上行中,政策傳導速度可能會遞減。大幅下跌的能源價格對歐元區的經濟展望評估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推動整體通膨下降,也為家庭和企業提供喘息空間,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歐元區整體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小幅回升,表明成長動能有所恢復,消費者信心持續從去年的低點反彈,MSCI歐洲指數上漲1.79%。
中國的重啟正在進行中,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持續加速,農曆新年後消費依然強勁,反映中國家庭被壓抑的大量需求,更令人鼓舞的是,最初落後於消費復甦的製造業工廠數據也有顯著回升。儘管如此,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及投資者難以為復甦的可持續性定價,香港恆生及滬深300指數分別下跌9.41%及2.08%。
本月份成長型資產為主要的負報酬貢獻來源,尤其是新興市場股票,而美股、投資等級公司債券與抵押貸款債券次之。至於防禦型資產的部分,多數持有的投資等級目標到期型子基金亦有回檔,但對整體基金的負報酬貢獻不大。2月市場修正,然因利率走升,故成長型資產的權重一度上揚至83.8%,月底回落至82.1%左右。至於波動度方面,2月整個月份皆保持在監控水準之下,故基金的現金比重維持於一般正常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