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面板供給面
首先在全球各大面板廠生產線方面,全球小於5代廠(5G)且大於3G之生產線共32條,而目前大於等於5G的生產線共26條,06年新增1條5G、2條6G、2條7G及1條8G,07年新增1條5G、1條6G、1條7G、1條8G及2條9G,08年新增1條7G、1條8G及1條9G,自07年至08年已確定的新增產能共9條生產線。各生產線的玻璃基板投片量及產能擴充進度如下表所示。
表一:全球各面板廠生產線
資料來源:各面板廠
另外在產品取件數方面,為了大幅降低面板尺寸的固定成本,粗略的判斷即是每塊玻璃基板至少必須要切割出6片面板,以達到經濟切割率,但若要仔細計算則需先計算各世代廠的母玻璃基板面積及欲切割面板的面積,才能計算實際的母玻璃基板使用率。在表三中,若以5.5G的生產線,母玻璃基板的規格為1300X1500mm,可切割6片32”W,而玻璃基板的使用率達到96.4%。
但以面板廠而言,除了玻璃基板使用率以節省成本外,也需留意切割後的面板價格及數量,以求營收最大化,當然市場有無此尺寸面板的需求是最大前題,因此,雖在同條生產線上,將因面板尺寸的不同,切割數量的改變,營收貢獻將有差異,進一步影響面板的市場供需。
表二:產品取件數
表三:母玻璃基板使用率
資料來源:康和整理
若依照面板廠各世代線的面積及投資金額來看,以投資7G的建廠及設備金額約為24.47億美元(約合台幣800億元),為投資5G的181%,但7G的面板面積為5G的288%,可看出7G的投資金額為5G近2倍,但產出的面積效益約為3倍,也因此使得面板廠持續投資並擴產。
表四:不同世代廠投資金額與面積
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提供,康和整理
在各世代線玻璃基板尺寸比例方面,在表五中可看出各世代線玻璃基板面積及尺寸的變化,其中8G(玻璃基板尺寸2300x2600mm)面積約為7G(尺寸1870x2200mm)1.5倍,也可再次說明投資及面積的效應。另外由於玻璃基板的尺寸自6G開始,已比一般人身高相近,甚至到8G的玻璃基板尺寸已近3公尺,約為一般一層樓的高度,因此在搬運上已有相當困難,而Samsung為解決此問題,在Samsung的面板廠區已採用地下輸送車的方式,從彩色濾光片廠運送至面板廠,所以也產生面板廠與零組件廠的群聚效應。
表五:各世代線玻璃尺寸比例
資料來源:康和整理
在面板廠成本方面,以目前32”的現金成本為324美元,17”的現金成本為92美元,32”的現金成本約為17”的352%,此比例與32”和17”的面積比例相近,主要是材料成本隨著面積增加而增加。隨著面板尺寸的增加,材料成本比重也逐漸增加,但折舊攤提的比重卻下降,以17”而言,材料成本比重約71%,但32”的材料成本比重則達到77%,反觀折舊攤提的比重,17”為11%,32”則下降至7%。另外在17”的成本中,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C.F.)及背光模組(Back Light,B.L.)的成本比重約28%,但在32”的C.F.+ B.L.的比重提升至37%,尤其B.L.的比重由14%提升至21%,目前5G以上的C.F.各面板廠皆已自製,使得C.F.廠的股價呈現持續破底,未來若各面板廠將B.L.改由自製,使得市場憂慮B.L.廠的股價是否如C.F.廠的股價般持續下滑,康和認為短期影響不大,長期而言,此風險仍需留意。
由於B.L.的成本比重已達2成以上,面板廠跨入B.L.領域已是早晚的事,主要取決於成本優勢,但也由於專業的B.L.廠應具有短期的成本優勢,仍能擁有面板廠的訂單,但可預期的訂單數量將每下愈況,因部份訂單轉移至面板廠自製,另外在面板廠自製達一定成果後,專業的B.L.廠的價格壓力也每日劇增,在出貨量減少及價格逐漸下滑,康和認為長期而言B.L.廠的股價修正壓力仍大,但短期而言(在06年底前),此現象並不會發生。
表六:面板成本結搆
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提供,康和整理
表七:17”與32”的成本分析
資料來源:Display Search提供,康和整理
貳、大尺寸面板需求
面板出貨量的成長力道已由以往的PC領域,轉由LCD TV的成長,預估06年LCD TV的出貨量為4920萬台,07年達到7590萬台,YoY+54.3%,Monitor的07年成長率約10.1%,NB的07年成長率約21.5%。Monitor的年成長率由以往的4-6成,已逐漸下滑至10%的成長率,主要是目前全球的Desktop搭載LCD Monitor約7成,因此成長率將明顯趨緩;在NB方面,因具有取代Desktop的優勢,因此07年的成長率仍可有2成的成長率。
表八:大尺寸(10”&above)面板需求
資料來源:康和整理並預估
參、供需預估
友達的執行副總熊暉也在06’1Q對外表示面板供需測不準原理,為何目前市場的供需預測無法評估正確?主要是有下列四個原因:
生產效率的提升:在面板廠的實際生產流程中,從玻璃基板的投片,至面板完成(尚未到摸組廠組裝),約需3周內。目前面板廠的玻璃基板標準光罩數為5次,但目前Samsung已在3G採用僅3道光罩數,將使生產效率更高,未來3道光罩數將逐步使用在4G或更高的生產線。另外原6G生產線在生產17”,轉換成生產19”或32”,也約只需2-3個小時內即可完成,因此在未來整個生產效率將更為提高。
面板廠集中生產高利潤尺寸:若某面板廠上市某特殊規格且被市場接受,造成市場缺貨,使得利潤較高,但由於生產約只需3周,因此好日子並不會太久,其他面板廠在3周後即大量鋪貨於市場,面板價格壓力也隨之而來。
可切割尺寸範圍大:以6G而言,可切17”面板25片或37” 面板6片,因此在以往面板的應用僅局限在20”以下,所計算的供需誤差尚可容忍,但由於目前切割片數將隨PC或TV面板而出貨量有明顯的差異,產能移至PC則明顯的供過於求,若產能移至TV則可能供不應求,且如前所述,生產約3周的時間及效率的改善,即使能得知台灣各面板廠的現在各廠的切割尺寸,也無法得知未來2-3個月或更久的供給數量,且供需是要以全球的角度,因此韓商及大陸的產能情況,將使供需的計算更加困難及不確定性。
TV的需求決定一切
但康和依據目前的市況,預期06’4Q仍可能出現供應吃緊的情形,主要仍是受TV的06’4Q旺季的影響,去化了面板產能,但因07’1H的淡季效應仍需留意。
表九:供需預估
資料來源:康和整理並預估
肆、個股分析
康和預估友達06年營收3081.43億元,YoY+41.81%,稅後盈餘91.23億元,YoY-41.62%,每股稅後盈餘1.56元。康和預估奇美06年營收1818.03億元,YoY+18.95%,稅後盈餘76.84億元,YoY-4.51%,每股稅後盈餘1.33元。對於面板逐步進入2H旺季,建議可對一線面板廠採區間操作,友達建議(合併廣輝後之淨值為30元)在P/B1.3-1.6倍區間操作操作,奇美建議在P/B1.2-1.5倍區間操作(預估年底淨值為28元),二線面板廠因3Q仍有虧損疑慮,建議觀望。
康和預估中光電06年營收483.26億元,YoY+6.5%,稅後盈餘31.27億元,YoY+14.61%,每股稅後盈餘4.69元,考量逐步進入旺季且最壞情形已過,中長線投資建議8-10倍本益比區間操作。康和預估華宏3Q合併營收成長率將達18.9%,4Q合併營收可望達到17.4億元,QoQ+26%。另外電視用擴散板8月出貨20萬片,至今年底將至40萬片。康和預估06年合併營收54.83億元,稅後盈餘8.09億元,YoY+10.98%,每股稅後盈餘11.98元,在產業逐步進入旺季及最壤情形已過,建議持有,目標價18倍本益比。
康和認為面板價格的上漲空間有限,因此面板廠的股價上漲空間有限,但由於零組件廠受惠旺季的出貨量增加,且受惠面板價格的上漲,使得零組件廠的降價壓力減輕,以目前股價的投資價值,康和認為零組件廠將優於面板廠。
•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