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早報 盤後分析 專欄文章 大盤財經 報告搜尋
 

高速脈動下的決策者,首重供應鏈規畫
(2001/01/11 由寶來證券 -陳乃菁 提供)
研究標的:

結論:

脈動速度高的時代下,決策者埋首培養實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主必須將策略眼光放在整體供應鏈上,隨時偵測並觀察其中變數,才能取得競爭優勢。根據IDC預估,1998年~2003年供應鏈管理(SCM)市場規模將以46.3%的年複合成長率快速成長,且佔企業應用軟體比率將提高至18.4%,可見供應鏈管理日趨受重視。以代工製造聞名全球的台灣,在國際大廠要求迅速達交的壓力以及政府政策推波助瀾的鼓勵下,SCM的市場極具發展潛力,雖然當前國內SCM市場仍是外商天下,但政府的A、B計畫,有助於為國內廠商開拓新市場。

前言

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客戶為中心的營運模式,促使速度與彈性成為企業進入21世紀賴以生存的命脈。尤其以高科技代工製造聞名全球的台灣,面對全球產銷模式由BTF(依預測生產)→BTO(接單後生產)→CTO( 顧客化生產) 的轉變,倘若沒有供應鏈管理機制,將無法達成有效降低成本、減少庫存、增加生產效率、嚴格控管品質並準時達交的要求。

簡而言之,藉由網際網路的無遠弗界,電子商務供應鏈為產業界提出一項解決方案。對企業內部而言,藉由電子商務供應鏈的運用,企業可全面整合上、中、下游供應商、經銷商與零售商,提昇企業營運效率。對企業外部競爭環境而言,透過供應鏈的整合,可建立具國際競爭力的製造與銷售管道,以達全球運籌管理模式,雖然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營運效益難以用供需觀念來解釋,但對企業營運能力的提昇,將在無形中以質的方式顯現。

壹、供應鏈管理的定義與目的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即是企業體將最上游供應商到客戶端間的物流、資訊流、金流個個環結,透過流程銜接,創造一個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的虛擬企業網,體系內的所有人員可以及時的接觸並判斷處理資訊,而產品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及最節省資源的目標下送達客戶手中,提昇企業競爭力。

貳、ERP是SCM基礎

為了真實反應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資料,企業必須先行導入ERP系統,有了精準且迅速的資料,SCM才能發揮其效用。在電子商務的時代,ERP建置促使企業內部流程最佳化,進而達到企業再造的目的,以ERP為基礎的SCM,其目的則是著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並經由預測,縮短每個環節的製造時間與降低庫存量,使供應鏈速度加快。可將產品在最短時間及最節省資源的方式送達客戶手中。簡言之,由於ERP是企業進行SCM的基礎工程,倘若業者能順利執行ERP,將可有效利用SCM達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當前有許多ERP知名廠商如SAP、Oracle、Baan等均積極跨入SCM領域,例如SAP則提出SCM的解決方案-APO,與舊日盟友Manugistics整合;Oracle則採用開放式架構,與I2、Manugistics共同合作,Baan亦推出Supply Chain Planner2.0及Supply Chain Order Promising兩項SCM工具。整體而言,因ERP為SCM之建置基礎,因此ERP廠商跨足此市場有其競爭利基,可想而知,SCM市場戰況將愈加激烈,且大者恆大的情況也將不斷延續。

參、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SCM主要包含供應鏈規劃(Supply Chain Planning;SCP)與供應鏈執行(Supply Chain Execution;SCE)的兩部份,SCP主要處理需求製造及配銷的規劃模擬,而SCE著重於物流倉儲管理。SCM的主要目的,即是要完成適時、適地、適量、適型的供應產品給指定客戶,且供應商要致力於降低成品,提昇競爭力,因此完整的SCM應整合上下游間的物流、金流及資訊流,才能達成目的。

一、物流的整合:

從採購進料到配送體系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以及因產品瑕疵等其他因素所產生之退貨,售後服務,產品回收…等相關活動皆屬之。物流應用範圍包括當地組裝及發貨倉庫的應用、共配體系運作的運輸管理、配送資訊回饋及整合的應用、通關程序的應用。

二、金流的整合:

透過電子化的支付方式及網上交易安全及認證等金融自動化工具,達成B to B的交易行為,可縮短上下游間的帳務往來時間,爭取有效的資金調度空間

三、資訊流的整合:

包含將第一級原物料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等各供給計劃 ,需求計劃,整體產銷資料,利用EDI,POS,INTERNET, INTRANET,EXTRANET網路傳送,以便做到需求預測,訂單傳送,交貨狀態及相關報告,作為判斷決策依據。

圖一、供應鏈管理的應用範圍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經濟部ITIS計畫整理,2000年7月

肆、供應鏈管理的功能與效益:

供應鏈管理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大致可歸納下列幾點1.增加營收2.縮短採購週期3.及時完成物料計畫4.將低庫存成本,減少庫存缺貨率,提昇庫存周轉率5.節省運輸成本6.縮短訂單允諾時間7.減少聯絡成本8.提高準時配達率9.簡化企業領導人處理決策的過程10. 快速反應客戶的要求做到以顧客為中心的供應鏈模式,提高客戶滿意。總而言之,SCM終極目的是在增加供應鏈中各環結個體利潤的同時,客戶也能享受更多的價值。企業妥善運用供應鏈管理,不但可以提升業務執行效率、增加客戶滿意度,還能改善市場運作機制。由於SCM建置可帶來眾多效益,因此近年來全球SCM市場呈現高度成長。根據IDC預估,2003年全球SCM市場將成長至204億美元,1999年-2003年複合年成長率為46.3%,且SCM佔企業應用軟體比率也將從2000年9.5%提昇至2003年18.4%。此外,IDC預估,2003年SCE的市場規模將首度超越SCP,顯示未來SCM的應用重點將由資訊流轉至物流相關應用。

表一、全球供應鏈管理市場 單位:百萬美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999-2003年CAGR

SCM市場規模

4,459

7,031

10,803

15,140

20,439

46.30%

年成長率

60.8%

57.7%

53.6%

40.0%

35.0%

企業應用軟體
市場規模

64,700

73,800

84,100

96,700

111,200

14.50%

SCM佔企業應用
軟體比率

6.8%

9.5%

12.8%

15.7%

18.4%

資料來源:IDC

圖二、1998年-2003年全球SCM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IDC

伍、我國供應鏈管理市場分析

一、市場概況:

目前國內SCM多為外商天下,例如i2、Paragon、Manugistics等SCM大廠及部份ERP業者相繼在台成立分公司,或透過代理通路(例如:鼎新代理Manugistics、華經代理EXE),攻佔台灣市場,目前外商SCM系統在國內大型企業佔有率達90%。雖然本土廠商有意介入,但國內大型企業為與國際接軌,因此多採國際大廠系統,因此目前本土業者在SCM市場中尚未有表現較為突出者,未來本土廠商多將希望寄望在政府推行的產業電子化A、B計畫中。

國內主要導入SCM的業者多偏重在SCP的部份,例如i2、Manugistics、Paragon、SAP-APO等。在SCE方面產品,則有華經代理EXE(美商億傑科技)。由於國內物流環境尚未專業化,目前大多只有使用到倉儲管理系統(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至於運輸與物流結合的部份,國內尚在萌芽階段。

產品定價方面,除了EXE產品價格低於1000萬之外,其餘則介於1000萬-5000萬之間,與ERP相同,顧問服務費用佔整體支出50%以上,硬體建置成本約佔10-15%,系統整合約佔15%,其餘則為軟體授權費用。

目標客戶方面,SAP的APO以零售業及高科技產業為主要目標市場,i2則鎖定製造業,汽車業、鋼鐵業等,尤以半導體業為著,Manugistics在流通業上有其口碑,EXE目前被專業務流公司、零售業及批發業列為首選。

二、SCM成長空間極大

1.國際大廠壓力與快速回應是企業導入SCM主因

國內PC代工目前已居全球第一,歷經國際大廠如HP、Compaq等,要求「95%的產品要在5天之內出貨到使用者手上」(簡稱955),近來進而提升到「982」的國內廠商而言,向國外大廠保證及時達交(Available-To-Promise;ATP)以爭取訂單,是企業建置SCM的主要原因。

2.政府政策為SCM市場推波助瀾

近年來國際大廠在台採購金額仍持續增加,且要求交貨迅速,因此國內資訊業者期望能以SCM系統串連上下游供應商,並配合國際大廠建立B2B的電子商務供應鏈,因此SCM市場將持續成長,除了來自企業提升彈性應變能力的內部需求之外,政府在未來5年內積極推動的產業電子化A、B計畫政策,亦是SCM市場蓬勃發展的主要推手,其中A計畫預計促使資訊產品採購商結合國內資訊業,組成3-5個供應鏈體系,而B計畫的目標為促使國內資訊產品主導廠商結合國內重要零主件供應商,組成20-30個供應鏈體系,帶動2500家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化作業能力。根據MIC資料,1998年我國SCM市場值僅約3.01億元,2004年將可成長至34.03億元,可見SCM市場成長空間仍大。 

圖三、1998年-2004年台灣SCM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MIC

陸、 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因素

供應鏈管理導入需歷經四個重要步驟,即1.協調與目標訂定2.流程規畫3.實際供應鏈導入4.效能測量與檢討。一般而言,下列因素為影響供應鏈管理導入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一、良好的企業體質為基礎:

由於SCM是將上下游供應商納入一個虛擬企業體中,因此SCM提供資料的正確性與否,影響層面相當廣泛,為使供應鏈的計畫與決策正確執行,企業需先健全本身體質。

二、企業間需具備協同合作的精神

供應鏈建置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協調龐雜的供應鏈體系,讓上下游廠商彼此間在協同合作及互信的基礎上,簽訂書面化協議,以便正確資訊的流通與共享,達到訊息同步化的效果,避免牛鞭效應發生。簡言之,供應鏈成功的重要關鍵,即是企業間需具備協同合作的精神,且中心廠商對衛星廠商有協助供應鏈建置之責。

三、整體供應鏈成員的共識及企業主的支援

一般而言,SCM雖系統大小及企業進行SCM改造所需時間不同,導入時間3個月至1年不等,由於導入過程相當複雜及冗長,企業主及高層主管全力支援與配合,才能有效建構完整供應鏈體系。

四、企業內人員的調適與訓練

供應鏈管理建置須藉由IT技術人員,及熟悉軟體功能的顧問以及各部門專職人員共同配合,導入過程對既有的組織與流程的有所衝擊,因此員工觀念的調整及訓練,是企業主及專案負責人必須考量進去的。

柒、SCM走向電子交易市集

當供應鏈管理體系建置日趨完整,所有的角色將從一對一的上下游關係或一對多的中衛體系關係轉變成多對多的競合關係。由於供應鏈的最後目標是將各個不同產業供應鏈連接在一起,當數目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形成所謂的交易市集,真正的使電子化服務成真。讓所有需求者,都能很有效的接觸到對自己有利的產品或服務,而對所有的供給者,也有更多的機會。因此與其說電子交易市集是導因於企業複雜的採購流程,不如將其視為是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系統延伸所形成的新經濟模式。目前SCM國際大廠如i2推出TradeMatrix,企圖進入電子交易市集市場,SAP推出mySAP.com也將電子交易市集包含集中,Oracle在B2B EC方面,Oracle除提供SCM、電子採購(Internet Procurement)外,更以線上市集為目標市場,提供所需的電子交易軟體Oracle Exchange,幫助業者提供網站上的議價服務。由以上可知,SCM業者正透過其供應鏈管理的能力積極跨足電子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