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曉嘉)
光學膜廠光耀科技(3666)從2008年到2011年歷經多年虧損,於2012年轉盈,且營運狀況在2013年持續好轉。光耀董事長郭維斌指出,這主要係因公司後來策略轉向,從傳統大尺寸光學膜市場、轉到中小尺寸領域,不僅避開了戰況激烈的大尺寸光學膜領域,同時在中小尺寸市場取得專利、建立起進入門檻。
展望未來,光耀中小尺寸光學膜產品會續朝輕、薄、亮、省電等趨勢發展,包括高亮型增光膜、導光膜,都會是光耀的新機會。在掛牌進度方面,光耀評估可能於2014年第二季送件、提出上櫃申請。光耀2012年每股盈餘約1.5元,且2013年每股盈餘可望出現顯著成長(有機會上看4元)。以下為本次訪談記錄:
問:光耀近兩年營運明顯好轉,主要關鍵因素在於?
答:光耀早期係以大尺寸光學膜產品為主,但大尺寸光學膜市場大、為兵家必爭之地,結果競爭廠商多、產品價格不好(跌價快速)。後來光耀就既有設備自我評估,發現自己比較適合專注於發展中小尺寸光學膜,因此近來聚焦在中小尺寸光學膜領域。
而且光耀目前無塵室空間300坪不到(約280坪空間),坪效優勢更顯著。主因就是公司本身擁有複合材技術、製程短(兩個塗布頭),因此坪效很高。同時,光耀的製程機台設備也與同業不同(同業大多是1.3米,但光耀寬幅約1米,1.3米寬幅適用於大尺寸光學膜產品,中小尺寸產品只需用1米寬),寬幅較窄的設備、用於生產較輕薄的光學膜,產出/良率也會比較穩定。
不過,中小尺寸光學膜也有其技術門檻,競爭者不易快速轉進。因為中小光學膜特性與大尺寸完全不同,產品必須較薄、較輕,亮度要亮、還要省電,另還有光學膜本身翹曲問題、平準度、靜電問題都須考量。同時因中小尺寸都應用在可攜式產品,更必須配合產品設計節省能耗要求,不像電視、監視器產品較不在意整體零組件在能耗設計的要求。
問:產業發展、公司營運及競爭力未來展望如何?
答:光耀目前在中小尺寸光學膜的複合材、擁有專利技術,這是公司在3年前所取得的複合材專利,加上光耀的中小尺寸光學膜產品都係自行開發,且在自有工廠自行生產,因此技術與製程都與同業不同,遂造就出光耀的成本競爭優勢。而某些光學膜同業到現在都還必須支付日本公司(複合材專利)簽約金和權利金。不過,反過來說,光耀如果以現在的設備去生產大尺寸光學膜,其實也無法與同業競爭,因為光耀的設備機台若用於生產大尺寸光學膜、生產效率會比較差。
未來,中小尺寸光學膜產品會持續朝輕、薄、亮、省電等趨勢發展,包括高亮型增光膜、導光膜,都將會是光耀的新機會。其中,導光膜方面,以前中小尺寸導光板都是用射出生產,但現在開始走上膜材製程技術,以便使導光板變更輕更薄的導光膜。而導光膜雖然最初開版不同,但走上膜材生產、製程就會一樣。
新的中小尺寸機種漸漸也朝較大尺寸發展、例如新機種很多都是5吋,對於光學膜的面積需求量、相對也就增加,加上出貨數量規模也增長,整體手機應用光學膜需求將會持續成長。
平板電腦同樣維持成長軌道,主要來自於應用範圍擴大,帶動出貨規模增長。例如以學校而言,一般小學是義務教育,如果學生使用平板電腦下載教科書內容,以政府為力量推動的平板電腦、價格會很便宜、普及會加快。如果平板電腦能夠成為教育應用的標準設備,未來應該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另配合雲端科技發展、從3G到4G時代,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應還有可觀成長力道。大眾化市場可能以功能訴求為主,規格較沒那麼強,但數量可觀。
問:產能規劃及擴產計劃如何?
答:目前光耀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新竹廠、月產能約150萬平方米,今年以來產能利用率約在8成左右。不過,光耀頭份新廠已經ready,並且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設好無塵室、只是還沒裝機,明年就會導入新機台設備,屆時產能規模將與新竹廠相當,兩廠加起來總產能可達300萬平方米/月。
光學膜製程設備即使可生產1.3米寬度,裁切時還是會有損耗(供應大尺寸產品必須幫客戶裁切),尤其生產電視應用光學膜、損耗難解,造成當年光耀曾經在大尺寸應用光學膜摔了一跤,當時產生很多庫存。中小尺寸產品比較容易減少損耗,且只要供應客戶單一寬度的產品,稍有差異、客戶亦能自行調整。
今年以來,同業(業績)幾乎都是衰退,主要係受市場產業景氣影響(面板產業修正、產品跌價),但是光耀今年以來營收還成長。雖然產品相同,但製程不同、應用市場不同,就可以比較出經營績效的差異。
•相關個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