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鎤銘
「無意義工作」將被終結?
AI的發展確實會對部分工作產生影響,一些重複性高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這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無意義工作」的問題。然而,AI並不是毀滅性的力量,它同時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
對於美國新創公司OpenAI開發的生成AI「ChatGPT」,人們對它抱持著期望和焦慮兩極的心情。這款AI具有與人類難以區分的對話技巧,可以立即完成複雜任務。雖然這令人驚訝,但也引發了對它是否會搶走人類工作的疑慮。本文旨在探討AI人工智慧未來可能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
「人們不需要全職工作的社會」到來?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20世紀30年代曾預測未來100年內,經濟發展會使得人們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時。他認為,科技進步會大幅提升生產力,逐步解決經濟問題,使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將面臨如何運用大量空閒時間的難題。距離凱恩斯的預測只剩下不到10年。從國內生產毛額(GDP)和生產力數據來看,他的預測似乎正在成為現實。聊天機器人GPT的出現,是否會加速推動「人們不需要全職工作的社會」的到來?
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普及依然存在失業恐懼。IBM公司為應對可能被AI取代的職位,決定暫停招聘7,800個職缺。人工智慧摧毀工作的擔憂正在成為現實。其實,早在10年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就在書中預警了人工智慧對就業的衝擊。
讓我們來談一談「摩爾定律和棋盤效應」。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公司的聯合創辦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認為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數量會以一個固定速度呈指數增長,讓處理器運算速度大幅加快。這個定律展現出硬體技術持續進步的趨勢,奠定了資訊科技快速起飛的基礎。棋盤效應,又稱為「棋盤定律」(Chessboard
Analogy),是一個常用的比喻,用於描述在某些系統中出現的指數級增長或成倍增加的現象。它的要義是指當一個系統的增長或變化具有指數性質時,初始階段的變化看似緩慢,但在後期卻呈現驚人的快速增長。
將這兩個定律應用在預測資訊科技上,我們可以預見因為硬體和軟體的快速進步,資訊科技進化會在不久達到指數級爆炸,產生超大影響,例如自駕車等,但具體影響還是難以預期。這兩個定律揭示了科技發展的內在規律,互相影響推動資訊科技進化速度,它們讓我們對科技發展趨勢有基本認知。
檢視「無關緊要工作」五大特徵
我們再來探索一下人們為什麼一直增加虛設的「無意義工作」。無論是嚴重的失業還是閒暇時間增加,都讓人感覺到人類可從事的有意義工作正在消失。然而,如果審視現今世界,我們會聽到完全相反的聲音。與此同時,虛設的「無意義工作」反而在增加。2018年,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發表著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無關緊要的工作:一種理論),指出現今社會中存在大量沒有實際意義的工作。這本書引起了廣泛關注。
格雷伯定義這些「無關緊要的工作」有以下特徵:
●並非低薪簡單工作,反而包括許多高收入職業。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認為它對社會沒有貢獻,甚至認為消除這些工作會更好。
●這些工作存在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給組織或個人「裝門面」。
●它們不產生真正的價值,卻占用了大量社會資源。
格雷伯試圖引發公眾討論: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減少這些「無關緊要的工作」,讓社會資源得到更有效運用。這本著作值得讓人深思現代社會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另外,1955年發表於《經濟學人》的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中的冗員增加原理指出,當管理層次越多,組織中的冗員就越容易增加,因為每個管理層次都需要自己的職員來支援其工作,這樣就會導致組織中職能相似但職級不同的職員數量過多,產生了大量的重複工作和浪費,進而影響了組織的效率和效益,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
你正從事五大類「無關緊要的工作」?
格雷伯進一步將這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區分為5類:
●奉承者:主要工作是為了奉承上司,存在的理由只是為了讓某人感到成就與專橫。
●威嚇者:帶有威脅成分且存在完全靠別人有工作。
●糾錯者:只因為組織偶有缺失而存在的工作。
●虛設的職位:主要或唯一存在的理由是,能夠聲稱一個組織正在做它實際上沒做的事。
●工作指派者:負責把工作分配給別人的工作,或為別人創造工作的工作。
例如,「奉承者」工作之一是公司的接待員。最近,用機器人取代接待員的飯店和連鎖餐廳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如果追求效率,首先可以機械化的工作。然而,有些公司用「人類接待員」只是為了製造替顧客提供高級服務的形象而已。
「威嚇者」包括公司雇用的公司律師當保鑣,以及透過挑動人們的心理來賣美容產品的Call Center銷售人員。從事這些工作的部分人正在努力從工作中找到社會意義。
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個徹底追求效率的體系。如果是「可以省掉的工作」,私人公司會用人工智慧跟機器人取代。然而,在現實中,浪費的工作似乎氾濫,甚至增加。在YouGov民調公司的一項英國民調中,當被問及自己的工作是否對世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時,37%的受訪者表示沒有。
這激起了對於AI是否會終結「無意義工作」的思考。當互動AI廣泛應用時,確實會對某些工作造成影響,甚至可能讓某些工作消失。互動AI具備自主學習、自我進化和智慧決策等能力,能夠實現某些重複性高、機械性強的工作,並且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完成任務。
舉例來說,像客服、客戶支援、訂單處理等一些重複性高、規則性強的工作,AI可以透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大數據分析,自動回答客戶的問題、處理訂單等事務,不僅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人力成本。這些工作本質上就是「無關緊要的工作」,機器的出現可能導致這些崗位的減少。
然而,AI並不是無所不能。即便在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AI仍然存在許多限制。對於複雜的創造性工作、情感理解、人際互動和倫理判斷,AI仍然難以取代人類。例如,創作藝術作品、設計創新產品、領導決策、情感輔導等領域,人類的角色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AI普及將帶來新工作機會
此外,AI的普及也將帶來新的工作機會。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將需要更多的人才來開發、維護和改進AI系統。AI將促進產業的數位轉型,推動創新和科技進步,進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教育。隨著AI普及,教育體系需要相應調整,培養更多具備科技技能和創造力的人才。人工智慧時代,重要的是提供人們機會去發展那些AI難以取代的技能,如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等。
另,政府當局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來應對AI帶來的挑戰。確保AI的應用符合倫理標準,並保障公眾隱私和安全是重要的課題。同時,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提供社會保障和重新培訓計畫,幫助那些受到AI影響的人重新就業,也是政府應該考慮的問題。
總結而言,AI的發展確實會對部分工作產生影響,一些重複性高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這也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無意義工作」的問題。然而,AI並不是毀滅性的力量,它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工作機會和發展前景。關鍵在於我們應如何適應這一變化,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技能,並建立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讓每個人都能在人工智慧時代中獲得公平的發展機會。這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AI成為造福人類的強大工具,而非對人類工作和社會進步的威脅。(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