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早報 盤後分析 專欄文章 大盤財經 報告搜尋
 

產業評析-拚工具機整合、解20萬人力缺口,「超級顧問」劉鏡清改造國發會90天
(2024/08/21)
•作 者:商業周刊

文●侯良儒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攝影者.程思迪

走進陌生之地,就一定要被環境改變嗎? 

九十天前,頂著「超級顧問」頭銜、曾任資誠創新諮詢董座的劉鏡清,踏入他從未進入過的領域––政治,接棒國發會主委。然而,為官不久的他,就被新科立委點名是「天兵」、「自走砲」,讓這位政治素人,彷彿是一個還沒能好好適應賽場,就要不斷被裁判、對手,甚至觀眾,輪番挑戰的菜鳥運動選手。 

但其實這段時間以來,他改變周遭的,遠比他被改變的更多。實例就在一個台中的現場。 

七月下旬,立法院會期剛結束,某天上午他帶著一群國發會主管,坐高鐵到台中拜訪工具機業者,「因為他聽說,工具機產業狀況真的很不好,想和大家當面聊聊,」促成這場會議的引興董事長王慶華透露。 

工具機產業出口陷衰退

他邀業者合組「控股公司」 

台灣工具機產業,先前面臨日圓貶值、中國業者崛起,不僅去年出口金額衰退一四%,今年上半年也呈現雙位數衰退,「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一名工具機業者說。當天劉鏡清到訪,一開口,旋即震撼與會的六家業者。 

「你要氧氣瓶?還是要翻身?」他告訴現場業者,自己這趟來,不是要談補助,也不是談緩繳貸款,而是想做點「不一樣的事」,他反問業者們,「以你現在的(營收)規模,有辦法打國際盃嗎?還是離對手越來越遠呢?」 

那一刻的他,彷彿又變回那個有著三十多年老經驗的企業顧問。 

現場,他拋出「產業控股公司」的概念。他問業者們,面對中國同業動輒三百億元的營收規模,大夥是否願意彼此整合、組成一家具規模化的控股公司?他更以IC通路商大聯大為例,指出該公司就是透過控股方式,陸續將九家公司合而為一、擴大規模,最終成為產業龍頭。 

「本來大家都有這麼想(整併),但就只是想想....,」王慶華指出,「一直到那天劉主委提出來之後,大家才覺得,『哇!原來這是可行的』。」 

被劉鏡清改變的,還有國發會內部。 

現在的他,私下被國發會公務員們,戲稱為「最常讓大家Google的主委」。一名該部會主管說,劉鏡清來自業界,開會時,常講一些業界術語,譬如數位孿生、數位游牧,「很多大家都沒聽過,只好當下趕快Google。」 

然而,他最讓同事們不適應的,就是他要求規畫政策時,必須導入「企業的觀念與方法」,譬如,日前國發會提出的攬才計畫。 

這個計畫導入了兩個企業觀念,第一個,是「風險」,譬如當東協各國薪資不斷提升,經濟也持續成長,台灣究竟何時可能會請不到外籍移工?「我們自己的推估,是二○三五年。」劉鏡清說。 

面對十一年後,台灣可能落入「沒有移工可聘」窘境,為了解決這個風險,政府提出的政策,究竟有沒有效?就關乎第二個企業觀念:「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搶人才

先搞清「數字」再制定策略 

據悉,在攬才政策規畫期間,劉鏡清要求同事們,必須先比較日韓、新加坡、東南亞各國的攬才政策,「比較之後才發現,原來泰國最近正大舉開放移工,另外像日本,一年就能給外籍白領永居權。」他說。 

而台灣現行法規,外國人須連續居住三年,才能拿到永居權。後來,國發會規畫的是,比肩日本,未來在台灣年收六百萬元的外籍白領,只需一年,就能拿到永居權,「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的條件)一定要比其他國家好,或至少一樣好。」劉鏡清指出。 

另一個從競爭力而生的例子,是對於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人才的招攬。 

這群全球達三千五百萬人的自由工作者,目前包括日本、印尼也在大舉招攬。為與他國競爭,最近國發會在搜尋引擎買關鍵字廣告,當歐美人士搜尋「海外工作」、「數位游牧」,就會出現台灣的相關政策,甚至是各縣市好山好水的景點簡介,「我們想用企業的方法來找人才。」劉鏡清說。 

至於企業的方法,則是用「數字」當目標。像這次的攬才政策,國發會就明確指出,台灣到了二○二八年,新增人才需求量有三十五萬人,但屆時只會有十五萬名台灣人投入職場,「缺的二十萬人,就是我們要去解的問題。」劉鏡清說。 

其實,劉鏡清剛到國發會時,很多擺在他桌上的政策規畫書,攤開一看,往往沒有數字目標,「這是公務員的壞習慣,常常寫一些都是形容詞的政策論述,主委一直在糾正這件事,像人才政策,一定要有數字,像這次(盤點出二八年的人才缺口目標)也是他逼出來的。」一名國發會主管透露。 

「他把很多企業、資本市場的工具,帶進去公部門,我認為他是想讓公務員知道,自己規畫政策的時候,不一定要那麼保守,也不要那麼怕犯錯。」研華共同創辦人何春盛表示。 

但不論這些政策最終能走到什麼境地,也許,劉鏡清這趟他口中從政的「意外之旅」,反而會讓國發會變成一個媲美業界的專業顧問機構。

本文由商業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