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彤勻)
生產燃料電池(SOFC)熱反應爐(hot box)、打入Bloom Energy供應鏈的高力(8996),成立於1970年,是由韓顯壽、韓顯福兄弟檔攜手創立。回顧一路走來的創業歷程,韓顯壽表示,高力成立之初僅有8名員工,發展至今,全球員工人數達到600多人,從模具製造、傳統的熱處理加工、銅焊加工、真空硬銲等技術出發,近年則是跨入最夯的能源產業。
他強調,高力成立多年來僅有兩年面臨虧損,憑藉的就是對股東、客戶承諾的重視,以及不斷分散產品線、勇於轉型的堅持。如今高力除燃料電池的hotbox外,更持續掌握節能趨勢,推出熱泵等新產品,並醞釀以冷卻系統(radiator)重新躋身電動車大廠Tesla供應鏈,甚至也擬推出自行組裝的小型燃料電池,可見其對能源產業兵分多路、分進合擊的雄心。
由國防到能源,轉型路不停歇
韓顯壽指出,如今高力雖以能源產業新兵的角色定位為人所熟知,不過有意思的是,早期高力卻是曾以其銅焊加工、真空硬銲的技術能力,接下國防部的大單,為國防部的戰車生產履帶。他笑說,在兩伊戰爭期間,高力更曾經一個月為國防部組裝了26台戰車的履帶,即使後來輸出國外後,這些戰車「一台都沒回來」,惟也由此可見,國防產品曾一度扮演高力重要的營運支柱,在最輝煌的時期,國防產品於高力的營收佔比更高達35%。
不過,隨著時序進入民國90年代,韓顯壽表示,當時前總統陳水扁擔任立院國防委員會召集人,國防部的經費也屢遭削減,高力營運因此連帶受到影響。不過,公司也從這一課中,學習到產品線多元化的重要,並旋即投入板式熱交換器、仙吉米亞壓延輥輪等產品的研發。目前高力的板式熱交換器,已經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
至於高力究竟是如何進軍燃料電池產業、與Bloom Energy合作,箇中緣由也相當令人好奇。對此韓顯壽說明,當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成立,除推動各式太空探索任務外,從事能源研究也是其重要一環。事實上,Bloom Energy這家燃料電池公司,其技術即是源於NASA的火星計劃,Bloom Energy在NASA當中也設有一個小型研究所。
當時Bloom Energy雖終於成功研發出生產燃料電池的技術,不過卻受生產成本過高的問題所苦,由於研發團隊中有一名台灣人,因此就想到帶隊前往台灣找尋合適的零組件合作夥伴,於是與高力一拍即合。韓顯壽透露,目前為Bloom Energy所生產的燃料電池週邊產品,佔高力營收比重已超過5成,儼然成為公司重要的營運支柱。
熱泵、電動車接力,今年營運添柴火
不過,有了國防部的經驗,高力即使有了Bloom Energy這個穩當的靠山,仍力求能源相關產品線的多元發展。韓顯壽表示,高力未來產品研發重心仍會放在節能環保與替代能源相關,包括推出特殊用途的板式熱交換器、高溫型及CO2熱泵熱水器、燃料電池關鍵零組件(如反應爐機構件與燃料重組器),甚至家用、工商業用燃料電池系統等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據悉,高力的CO2熱泵可望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打進國營企業醫院、游泳池的大案,最快今年Q2即可望開始出貨。
CO2熱泵是以天然的二氧化碳來製造熱水、或者提供暖氣發熱的來源,除讓使用者在零下的低溫環境下,也能享受逾攝氏90度的熱水外,相較於傳統熱水器更能減少60%的能耗。而如今中國大陸霾害問題嚴重,政府、企業特別重視節能減排,因此高力的CO2熱泵初步也將鎖定當地市場來進攻。據了解,該產品已拿下中國大陸國營企業的大單,並帶動高力板式熱交換器產品線的成長。
另一方面,高力曾於2009年開始供貨馬達的關鍵零組件「轉子」(Rotor)予電動車大廠Tesla,惟供貨時間至2011年為止,目前高力並未在Tesla供應鏈中。不過據了解,高力如今捲土重來,再以電動車冷卻系統重新對Tesla扣關,目前產品正在送樣中,預期快的話兩個月即會有結果。倘若順利,高力今年即可望重返Tesla供應鏈。
•相關個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