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構思20多年的電影計畫《台灣三部曲》開拍,但高達百億元的土地開發和製作預算依然是一大挑戰;藝文眾籌的途徑能否成功,將成為開創本土電影產業的試金石。
文/洪綾襄
「多可笑的計畫,這麼愚蠢的題材!」、「為了實現他一個人的台獨電影夢搞到上百億元?」、「他是瘋了還是傻了?這計畫對台灣電影產業只有百害一利!」魏德聖,台灣華語電影票房紀錄的締造者,執導監製的6部作品中有4部票房破億元,這樣的成績至今台灣無人能破;但影視圈對他卻有諸多批評,為什麼?
電影場景將變實體園區
2020年12月下旬的陰雨天,《財訊》採訪團隊一行,隨魏德聖來到屏東大鵬灣勘景。眼前的荒地,是魏德聖的新片《豐盛之城:台灣三部曲》拍攝地點之一。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獎得主,代表作為《追殺比爾》等的花谷秀文團隊,這次負責《台灣三部曲》美術指導,在剛整平的泥地上拉出10幾個大小框線,並以吊車吊起數個竹製框架,與魏德聖透過鏡頭再三比對高低位置。在時大時小的風雨中,數10位工作人員討論了兩個小時才返回休息區。
「這叫做放樣,做下去就不能後悔了。」魏德聖比畫著解釋,除了高雄、花東等,大鵬灣也有三個景區,這裡將搭建熱蘭遮舊城和周遭市鎮。按史籍記載,城池是搭在三面環海的小丘上,考量過地景與成本後,團隊決定在此用鋼筋打結構,覆土做植被後再建城,光建造一個小山丘就要耗資近億元。
面對《財訊》記者難以置信的表情,魏德聖苦笑:「對,現在對我來說是最難熬的時候,因為要不斷對外溝通解釋,挫折感很大,但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過。」
為籌拍預算高達45億元台幣的「台灣400年系列電影」,是魏德聖近來在影視圈內飽受批評的主因。
這個宏大的發心,魏德聖說過不下千百次:《台灣三部曲》的發想始於一本小說《倒風內海》,描述17世紀的荷蘭人、漢人、西拉雅人,因大航海時代東西方貿易往來開始密切,而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相遇的故事;他20多年前讀了大受啟發,開始深入研究台灣400年前的歷史。
根據《財訊》報導,以他早已獲獎的第一部曲《火焚之軀》劇本來看,主角為西拉雅麻豆社的年輕戰士,身上紋滿代表英勇的刺青,在遍地野鹿的山林沼澤間獵首、獵鹿,往返於荷蘭人修築的城堡與漢人市集,市集上有歐洲人帶來的黑奴、東南亞的香料、日本的銀飾及中國的絲綢,當中有少男少女的愛情與不同文化族群的衝突。第2、3部曲《鯨骨之海》與《應許之地》則是在重疊的時空中,分別從漢人與荷蘭人來看台灣對他們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