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家宏
巴菲特是全球知名投資專家,其領導的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股價在過去40年成長767.7倍,平均年化報酬為18%,遠超過標普500指數同期的平均8.7%年化成長率。巴菲特以價值投資見長,喜歡買入股價遭低估的公司,不喜歡投資科技業。然而近期波克夏公布的第三季13F持倉報告顯示,波克夏斥資41.2億美元,買進約6,000萬股台積電ADR,成為波克夏第10大持股部位。
從波克夏的分工來看,巴菲特負責監督約3,5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並經營其中的90%,其餘10%則交由副手Todd Combs與Ted Weschler管理;雖然巴菲特從未單獨揭露兩位副手的投資組合明細,但投資規模30億美元以下的個股,業界一般認定為Combs與Weschler的決策,這次台積電部位一口氣達到41億美元,因此投資界認為,買進台積電是巴菲特本人決策,而不是出自擅長科技股的Combs與Weschler之手。
巴菲特時常說自己「不了解」科技股,但這次波克夏卻大舉砸下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是歷年罕見的交易,奉行價值投資的巴菲特,為何要買台積電?
波克夏前10大持股中,台積電排行第10。(圖/13f.info)
科技股護城河不夠深、股價易被高估
首先,讓我們了解為何巴菲特不愛科技股。巴菲特奉行價值投資,喜歡買入股價遭低估,卻具有競爭優勢的「護城河」公司;科技股需要花大錢持續投資最尖端科技,巴菲特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未必可以永續。早在1999年11月,巴菲特就在《富比世》發表文章,說明自己為何不投資科技業。
文中提到,科技業競爭優勢的維持時間較短,保護力不足,也就是說,「護城河」不夠深。另外,投資人很難事先辨認科技業的佼佼者,股價也難有合理價位可供進場。巴菲特以汽車業與航空業為例,表示汽車、飛機剛被發明時也是掀起一波熱潮,許多企業誕生,但幾十年過後,大多數企業都被市場淘汰,只剩少數的生存者。科技業也是同樣道理,因此巴菲特得出一道結論:
「投資的關鍵並不是評估該產業如何影響社會,或者是它的成長幅度有多大,而是了解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最重要的,是了解競爭優勢的持久度。」
Business
Insider也指出,巴菲特口口聲聲說自己不了解科技公司,但巴菲特不了解的應該不是科技業,而是為何其他投資人願意給予科技公司高本益比。巴菲特不喜愛本益比過高的股票,科技公司自然不是首選。另外,Business
Insider也指出微軟的案例,表示微軟在1990年代取得全球獨佔地位,但2000年代開始其獨佔力就逐漸衰退,是科技業「競爭優勢難以維持」的一個顯著案例。
但蘋果是特殊案例。《好股票,壞股票》一書指出,巴菲特之所以投資蘋果,不是因為蘋果是科技公司,而是他認為蘋果是世界最強的「消費者企業」。Korn
Ferry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客戶合夥人暨聯合主管Chad Astmann也表示,巴菲特投資蘋果,是看中它的品牌價值,而非科技技術。蘋果執行長庫克也認為,巴菲特將蘋果視為消費品企業。庫克曾經表示,雖然蘋果被歸類為科技業,但技術只是背景,消費者才是蘋果的核心業務。
有趣的是,巴菲特2016年就買入蘋果股票,但他當時仍用傳統手機,直到2020年才換成iPhone
11,由此可見,巴菲特對科技抱持保守態度;而且比起本身無製造業務的蘋果,台積電是不折不扣的科技公司,不面對一般消費者,也沒有蘋果的品牌魅力,為何巴菲特敢買台積電?
若從價值投資原則「買入股價低於內含價值的股票」來看,巴菲特買進台積電,大致上有3個原因,分別是強勁財報表現、長期展望優異推高公司價值,以及股價遭低估,出現好的買進價位。
一、強勁財報表現:毛利率飆到60%、現金高達1.3兆
過去10年,台積電營業利益率大多保持36%以上,但近三年節節攀升,今年第三季更以50.6%創下新高;毛利率則大多維持48%以上,近三年也不斷上升,今年第三季也以60.4%創下新高。雖然明年將面臨3奈米設備折舊、7奈米產能限制,以及半導體業處於衰退週期等問題,利潤遭遇成長壓力,但預期毛利率仍有機會超過50%。
Seeking
Alpha指出,若從金融海嘯經驗來看,台積電2007年毛利率為44%,2008年僅降到42.5%,金融海嘯過後,2009年恢復到43.7%,2010年成長到49.4%。至於淨利率,2007年為33.8%,2008、2009年掉到30%,但2010年強力反彈至38.5%。過往經驗顯示,台積電在經濟危機下仍有穩定的營收表現,鮮少暴跌。
雖然半導體製造是重資本產業,台積電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佔總資產約52%,明顯不同於巴菲特偏好的輕資產企業,但台積電為了研發技術、興建廠房,始終保持良好的流動性,現金通常佔總資產25%以上。例如以今年第三季來說,台積電有將近1.3兆新台幣現金,佔總資產28%,流動資產總值更高達2兆;與此同時,台積電流動性負債僅8,000億,財務狀況堪稱十分健康。
二、優良長期展望:先進製程貢獻半數營收、三奈米今年上線
過去10年,台積電年營收從174億美元成長到720億美元,年化成長率平均值為16.81%,遠超過英特爾的2.9%與三星的5.3%。市佔率成長是台積電營收成長的重要動力。台積電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廠,從Counterpoint的數據來看,台積電市占率已連續7季超越55%,第二名三星僅約15%。而在先進製程中,台積電更包下91%的七奈米以下製程市場。另外,最先進的三奈米製程晶片也在今年第四季量產。
從台積電公布的營收數據來看,七奈米以下製程為台積電貢獻超過50%營收,五奈米第三季營收占比達28%,首度超越七奈米的26%,成為台積電獲利主力。圖表可見,製程技術愈先進,為台積電帶來的營收貢獻愈大,預計三奈米製程將是2023年重要的獲利來源。
七奈米以下製程為台積電貢獻超過50%的營收(圖/台積電)
由於疫情趨緩,智慧型手機與個人電腦需求放緩,半導體產業進入衰退週期,根據Gartner預測,半導體產業將在2023年衰退2.5%。從營收數據來看,手機晶片佔台積電營收比重約40%,市場狀況的確對台積電不利。但高效能運算晶片也為台積電貢獻40%的營收,物聯網、車用晶片營收佔比也達10%與5%,在AI、5G、AR/VR、雲端、電動車的推動下,該類晶片將是台積電未來的營收主力,而且電動車市場正在成長,前景看好。
智慧手機、高效能運算晶片分別為台積電貢獻約40%的營收(圖/台積電)
三、買進價位浮現:台積電預估本益比12倍,低於其他半導體類股
2020年,台積電ADR股價從58.1美元暴漲到109.04美元,但今年股市遭遇逆風,股價從120.31美元跌至81.97美元,跌幅31.9%,進場機會浮現。此外,台積電雖然財報表現優,成長前景好,價位卻相對於其他半導體業者低,2023年EPS預估為每股6美元,本益比約12倍,遠低於ASML的30倍,輝達(NVIDIA)的37倍與超微(AMD)的20倍,甚至低於英特爾的15倍,而巴菲特偏好買進本益比低於15的股票。
巴菲特本人並未解釋買進台積電的理由,投資人僅能從他以往投資偏好與台積電的財務表現推測,可能是因為台積電財報優良,成長前景看好,但今年股價大跌,好的買點浮現,吸引巴菲特下手,做出一筆市場預料之外的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