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早報 盤後分析 專欄文章 大盤財經 報告搜尋
 

另類看法-賣藥到賣保險,破框路更寬!小藥局翻身全美第一秘訣
(2023/07/27)
•作 者:商業周刊

撰文者●游羽棠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當台灣藥局數量直追超商,彼此激烈競爭,有一個大眾陌生的名字,開始成為賽局裡的關鍵詞。 

它是CVS,美國連鎖藥局龍頭,由麻州一對兄弟創辦,最初只是一家社區藥局,卻一路賣藥品到賣保險,多次打破遊戲規則,甚至購併全美第3大醫療保險公司安泰人壽(Aetna),打造出年營收約新台幣10兆元的健康服務王國。 

「我們一直以來學習的對象之一,就是CVS!」台灣藥局龍頭大樹醫藥董事長鄭明龍直言。經營醫院、藥局與醫材事業的盛弘醫藥,也自許要成為「台版CVS」。 

它如何勇敢破框,打破傳統藥局的發展路徑? 

靠水平購併再往上游整合

門市數居冠、跨足2B生意 

CVS從麻州發跡後,先靠著良好的進銷存管理及物流體系,穩住獲利,並開始購併經營不善的同業。水平整合過程中,它與第二大藥局業者沃爾格林(Walgreens)持續纏鬥,直到它在全美50州拿下最多州的市占第一,2007年,已成功躍居全美門市數、營收雙冠王。 

它靠水平購併登頂後,察覺局限,選擇走向垂直整合。 

當時美國聯邦政府認為藥物售價與公眾利益相關,不願讓特定藥局業者獨占通路,CVS被規範,在每個州市占率不能超過35%,這使得CVS擴張趨緩。 

但它未因政府管制就限縮腳步,既然水平購併受限,它在2007年轉往產業鏈上游整合,收購美國前3大藥品福利管理商(PBMCaremark,轉型為健康服務商。這個購併策略,在當時的藥局產業是創舉。 

藥品福利管理的業務核心是對企業服務(2B),解決客戶任何疑難雜症,與CVS專攻對消費者直接服務(2C)的零售大不相同。CVS發現,要在保險公司、醫院、藥局等不同角色之間,理解各方需求,居中協調,並不是那麼容易,但它也找到了自己的切入點—超過40年的零售經驗,能夠依照Caremark的商用客戶需求客製化方案,幫助它們制定醫療計畫。 

例如,它找來心理師、社工師,運用醫療科技,幫企業客戶打造出睡眠改善、戒菸等健康計畫,獲得客戶好評。從通路財跨至管理財,讓CVS營收獲利持續增長。 

同期間,它最大競爭對手沃爾格林,持續進行水平購併,跨出美國,收購英國、挪威等多國的藥局業者股份,也投資中國藥局龍頭國藥集團。全盛時期,它在25個國家營運超過13000家門市,是全球最大藥局集團。 

雙方命運的分歧點出現在2017年。 

亞馬遜進逼+毛利壓力

它買保險公司建生態圈迎戰 

當時諸多不利因素重擊藥局產業,CVS卻選擇一條同業沒想過的新路,拿下全美第一樁連鎖藥局買下保險公司的購併案。 

第一個壓力是,零售巨鱷進逼,亞馬遜宣布進軍藥局產業,它坐擁12000萬付費會員,比任何藥局會員都多,更是強勢通路。 

面對零售巨鱷進逼,資本市場很不給藥局老將面子,亞馬遜發出新聞稿當天,CVS股價下跌8.6%,沃爾格林更下跌9.6%。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聯邦政府財務不佳,難以負荷巨大支出,當時美國總統川普有意推翻前朝的《平價醫療法案》。 

在美國就醫所費不貲,讓許多人把矛頭指向醫療保險業者、藥廠與藥局,這讓政府盯上藥局業者,幾乎年年檢討藥價。 

這也讓兩大巨頭的毛利率下滑,CVS的零售部門毛利率從2013年到2018年,掉了2個百分點為28.7%;而零售業務占比更高的沃爾格林,同期毛利率大跌5.2個百分點,僅剩24.1%。即使CVS先前因購併跨足2B服務,毛利率稍佳,仍不免受影響。 

在壓力之下,沃爾格林也仿效CVS2017年找上PBM業者合作。不過,CVS早已成為這領域第1名,沃爾格林僅依循同業老路,變成後進者,很難成為困境解方。 

2020年第3季,沃爾格林因為虧損逾17億美元,關閉200間門市、裁員4000人止損,執行長下台負責,一度傳出它有意尋求私募基金接手,私有化下市。 

回到2017年,在困境的十字路口,CVS又選擇一條沒人想過的路。 

它豪砸690億美元購併安泰人壽,轉型為醫療保健服務業者,兼顧2BPBM服務,及2C的醫療保險業務。 

時任CVS執行長梅洛(Larry J. Merlo)強調,「沒有其他醫療保健公司與CVS擁有相同資產組合,這能整合消費者碎片化的體驗。」面對亞馬遜的會員大軍,它企圖建立生態圈,整合保險、藥品銷售、醫療、服務等,讓用戶一站購足。 

CVS的社區醫療服務,也幫助保險業者理解疾病進程。」時任安泰人壽(Aetna)執行長貝托里尼(Mark T. Bertolini)坦言,過去它缺乏第一線醫療數據,面對龐雜的保戶樣貌,要平衡保戶需求與企業損益,並不容易。與CVS合併後,透過大數據分析,讓保險方案精算更有實證基礎。 

女總裁接任,領軍轉型

門市將變成全方位健康中心 

這項跨領域購併,不僅帶來業務機會,也帶來跨界人才。 

曾是安泰人壽第一位女性總裁的林奇(Karen Lynch),是位傳奇人物,她讓這樁藥局與保險業的世紀聯姻在質疑聲中順利運作,並在2021年接任CVS總裁兼執行長,領軍集團轉型。 

她在20212022年,連續兩度獲《財星》雜誌選為全球商界最有權力女性第一名;2023年,她名列《時代》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百人名單;彭博則選她為改變全球商業的50個重要人士之一。 

她擔任CVS執行長後,帶領集團在疫情間快速應變,從做快篩、打疫苗,理解一站式服務的需求,開創出新形態的社區醫藥站,成為下一個成長引擎。 

CVS轉型做服務後,對手是全美最大的健康保險業者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 Inc.),它也是美國最大的醫師雇主,還設有手術中心、診所,提供民眾全面服務,量級與它的昔日對手沃爾格林很不同。 

林奇也不甘示弱,今年初,她宣布收購橡樹街健康(Oak Street Health),獲得169間診所、600名醫師和執業護理師,加上CVS已有1000多間鐘點診所,在初級醫療領域依然有機會一搏。 

目前,它正在改造藥局門市,把門市重新設計成健康中心(HealthHub),整合零售藥局、診所等服務,顧客一進門就能看見斗大標示,快速找到不同服務。 

現場還出現新角色:護理禮賓人員,招聘社區居民擔任,指引顧客,並且推廣產品與服務。商店裡到處設置螢幕,讓它能夠販售更多保健品,提高毛利。 

它並把4分之1零售空間,留給疫後更受重視的醫材、健康管理產品,如:睡眠管理產品、呼吸中止症的面罩等。 

商店後方則是診所,現場不只有醫師與藥師,還有社工師、護理師等角色,從預防到治療,嘗試用一個據點,滿足全方位需求。 

遇到新敵人、新政策,它敢用前所未有的購併策略,跳脫產業遊戲規則;反觀它的競爭對手依循老路,雖努力求生,卻深陷泥淖。如何評估競爭賽局,採取破格策略,是台灣藥局乃至零售業,未來必須面對的一課。

本文由商業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