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積電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下成長;如今,各國政府祭出補貼政策。本刊採訪長期與美國華府決策圈互動的譚耀南,談國際戰略改變對台積電和台灣的影響。
文/林宏達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各國爭相祭出天價要投入興建半導體廠與發展自有半導體技術,一改過去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外包分工的模式,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提出警告:「不僅成本將提升,技術進步可能放緩,花費數千億美元及許多時間後,結果仍將會是不自給自足。」
這其中,美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財訊》專訪長期跟美國華府決策圈互動的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美國華府執業律師譚耀南,他曾是華府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學者,與當時同為布魯金斯資深研究員的聯準會前主席葉倫互動頻繁。
譚耀南認為,「現在,美中之間長時間競爭的新戰略格局已經形成,3~5年之內,誰來都無法改變這個格局。這個大格局裡,歐洲已經體會到了,俄國知道了。日本也知道了,對峙的格局已經形成了。」以下為譚耀南對這場變局的看法:
美國全力抗中講求實力原則
《財訊》分析,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第1個講的是實力原則(Position of Strength),講了不只一次,最近美國副國務卿薛蔓(Wendy
Sherman)訪問天津的時候說,美國要站在實力原則的基礎之上,跟中國做長期的戰略競爭。
實力原則的核心就是科技實力,美國已經盤點自身的科技實力和中國的差距,藉以加強自己的實力跟中國競爭;靠著持續財政擴張,持續的印公債,把錢打到市場上,美國用大量的財政擴張挹注這些事情。
《財訊》報導指出,對美國來說,跟中國的競爭不只是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強國排名的競爭,而是價值與制度的競爭;也是像拜登所說,民主和專制制度的競爭。因為層次夠高,這個訴求也得到其他盟國的支持,在美國國內,華府決策圈裡,從川普任期結束前半年,對這個方向已經沒有疑問。
第2,全球主義跟自由貿易的概念,已經被修正。在美中競爭的框架下,拜登政府常說的是,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因此,雖然美國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主義,但還是要廣積糧,把重要的科技元素放在可以掌握的地方,最好是自己國內,至少是理念相同的盟國。
台灣藉由台積電擴大影響力
《財訊》分析,但這些事難道只有美國這樣想嗎?歐盟跟德國也非常清楚,半導體已經是戰略物資,這件事絕對不是在自由貿易的框架之下,可以自由進出口、可以哪裡便宜就在哪裡生產的。成本的增加,被認為是戰略上的必要,這是生死存亡,在半導體產業,自由貿易恐怕已經是回不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