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早報 盤後分析 專欄文章 大盤財經 報告搜尋
 

產業評析-矽盾變局》2023半導體寒風後有春風?台積電勁敵英特爾何時分割萬眾矚目
(2023/01/17)
•作 者:風傳媒

作者:周岐原

台積電大動作到亞利桑那州設廠後,英特爾與台積電、三星的競逐儼然進入下一階段。畢竟,業內只剩下這3家最強的半導體廠商,有能耐繼續投入先進製程研發,當半導體市場面臨寒冬,英特爾能否重拾以往榮耀,走出新局?眾人都睜大眼睛看。

過去三年,疫情與俄烏戰爭接踵而來,各行各業供應鏈秩序大亂,引發40年來最嚴重通膨;繼而使聯準會下猛藥、發動罕見的大幅升息,終於令全球經濟顯著降溫,半導體市場已算是最後一塊倒下的骨牌。據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發布的半導體業年終預測顯示,受到消費性電子產品持續去化庫存影響,半導體業在2023年將減少資本支出,直到2024年才恢復成長。

早在市場吹起冷颼颼寒風前,英特爾已經陷入一段調整,尚未見到明確的新局。以最顯著的領先指標-股價為例,過去五年來,英特爾股價下跌約33%,反觀其他競爭者並非如此,如台積電ADR同期間上漲96%,輝達(Nvidia)上漲180%,宿敵AMD(超微)更是驚人地上漲460%,如今和AMD市值差距只剩百億美元上下,股東感受應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過去5年來,英特爾股價表現遜於台積電(淺藍色線條),也不如宿敵AMD(粉紅線條)與Nvidia(紫色線條)。(取自YAHOO FINANCE 

落後宿敵AMDNvidia 近年股價表現欠佳 

以財報表現來看,英特爾於2018年第三季營收站上191億美元後,營收就徘徊在單季2百億美元上下,甚至在2022年第二季、第三季時,還降至各153億美元的水準;營收不振,也導致英特爾在去年第二季繳出罕見的單季虧損,稅後EPS-0.11美元,股價重挫之餘,公司並且調降全年財測目標。從2009年迄今的十多年來,英特爾只有兩次單季虧損紀錄,可見當前挑戰一點也不輕鬆。

面對困境,英特爾籌劃的解方是:分割晶圓製造與晶片設計部門,成為各自獨立的公司。市場上對此方案傳言已久,早在2020年時,由業界聞人洛布(Dan Loeb)主導的對沖基金Third Point已經向英特爾「溫馨提示」,表達對英特爾的強烈關注;此前,Third Point先取得英特爾逾10億美元的股權,然後以「維權投資人」(Activist Investor)姿態發函給英特爾董事長,聲稱弱化的英特爾已是美國「國安等級」的疑慮。畢竟,韓國三星集團和台灣的台積電,近年地位雖更加重要,但相對美商英特爾來說,都是身旁有「強鄰」的供應商,若英特爾無法振衰起蔽,三星、台積電繼續在先進半導體領先的話,就等於美國企業無法確保可靠的晶片來源。 

「兄弟分割」計畫正鴨子划水

直到去年底,英特爾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終於以行動證實傳言。去年10月,基辛格對內部員工發信,證實將分割晶片設計與晶圓製造部門,也就是如10年前AMD分割Global Foundry般,俗稱的「兄弟分割」。隨後去年底,英特爾也把5年前併購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推動IPO,保留多數股權,不斷將公司組織加以精簡、分工。

對此,知名半導體評論家陸行之在國泰世華銀行年度投資展望論壇上指出,預料基辛格將留在新的英特爾設計公司任職。這個決定看似對製造部門較不利,但基辛格上任後,推行「IDM 2.0」策略,明顯加大投資晶圓製造部門的力度,因此晶圓製造部門獨立後,實力仍然不可小覷:如公司先是在2021年,宣布投資2百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晶圓廠,預計在2024年量產;去年元月,公司再宣布前進俄亥俄州,投資規模也達到2百億美元。而且一般預料,英特爾在美國的相關投資,應皆可獲得甫實施之「晶片與科學法案」相當程度的政策補貼支持。

2022年,英特爾宣布投資全歐洲各國,總金額上看8百億歐元的巨型投資計畫,展現在大西洋兩岸都要稱霸的雄心(取自英特爾官網)

至於在其他地區,英特爾去年也宣布大規模投資歐洲方案,其中包括在德國興建22奈米製程的晶圓廠,在法國成立上千人規模的代工設計與研發中心,及擴大在西班牙、義大利、波蘭和愛爾蘭的研發、設計團隊,總投資金額將高達800億歐元之多。英特爾在大西洋兩岸頻頻出手,就是藉機會宣示,它要成為美國與歐盟地區最主要的晶圓製造服務業者,挑戰台積電的全球領導地位。

當英特爾一分為二,設計部門可以專心研發最先進的晶片,與AMDNvidia重新一較高下,甚至如近年下單給台積電;製造部門也可以對外接單生產,正式和台積電比拼。同樣重押美國製造的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的半導體三雄競逐,屆時將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

本文由風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