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負著支撐全球經濟成長的壓力下,現在的中國,每公布一個經濟數據,都影響著全球股市的心跳。近來高盛、瑞銀等部份券商調降對中國經濟的經濟成長預期,中國經濟放緩的確是在政府的控制中、還是超出預期?深入細項可發現,中國經濟數據不該全以負面解讀。而以市場關心的內需市場來看,至少,依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民眾薪資收入持續成長,而消費信心仍持續增加。
PMI等經濟數據不能一面悲觀解讀
在領先指標與PMI等不利經濟數據影響下,中國股市於七月第一週創下18個月來最長連跌天數,上證指數也同步回跌至2009年4月底來低點。然而, 這些經濟數據並非全為負面消息。
今年六月中國PMI指數透露出中國經濟仍無法免於受到國際經濟環境的波及。受到歐洲企業取消訂單的影響,中國出口訂單下滑。但是,來自美國的訂單仍顯穩定。庫存與物價顯示,中國政府降溫措施發揮效果,但這也有助於降低企業成本。
此外,雖然連續兩個月下滑,中國PMI指數仍高於50,這顯示中國經濟仍在擴張階段。若觀察2005年底以來表現也可發現,除2009年外,這指數每年於4-7月皆下滑,而今年下滑的幅度仍在歷史區間範圍內。
中國政府樂見薪資成長
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發展,由均貧社會發展成財富不均,其差距甚至高過採行資本主義的美國社會。中國政府追求社會的和諧發展,並不樂見財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壓力。而統計自2003年以來薪資成長、財富成長,及消費成長間的相關性,可發現 - 薪資成長對消費力成長的影響力,高過財富對消費力的影響。因此,薪資成長對中國社會發展及消費動能同樣重要。
消費者信心指數也反應相同的現象。截至今年五月,中國薪資稅收連續第五個月向上攀升,消費者信心也同步升高。今年,雖然中國籠罩在打房或緊縮政策的陰影下,但薪資成長增加,讓中國消費信心仍能持續攀升,而外銷轉內需後的動能成長,正是貝萊德看好長期成長趨勢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