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前景展望佳
目前新興市場中正面的結構性改變,以及振奮人心的利多消息,都使得其不論是在利差、利率水準,或是當地貨幣的表現讓,都迅速地自去年的谷底復甦。受到新興市場經濟體良性的發展支撐,新興債的償債風險早已明顯下滑。以JPMorgan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為例,其所有債券發行者的平均信用評等已經從1998年的B+,改善到今年所見到的BB+,而該指數中更有半數的國家達到BBB-或更高的評等,顯示該資產類別,早已從高收益債等級逐漸升級至投資等級類別。
外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已見復甦
在去年十月間,受到市場中技術面的不利影響,新興市場債券的利差大幅擴張,其中又以歐美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後,引發一波去槓桿化及市場流動性降低的影響最大。此時,市場資金錯置和新興市場利差擴大,反應市場中違約率可能急遽攀升的預期,就開始在一些基本面不夠穩健的國家當中出現。
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2009年新興市場中去槓桿化的現象已經消退,而市場中的資金面亦得到改善,讓市場中的投資人將焦點重新放在新興市場穩健的基本面之上。今年以來一連串的利多消息,更是有助於投資人再度擁抱可望提供較高回報的風險性資產之上,而新興市場債券更是在投資人意識到其違約風險被過度高估後,已再次成為投資人目前最愛的投資標的之一。
最近在G20高峰會中所達成的共識亦對新興市場有極大的助益,其賦予IMF在恢復市場信心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了提供充足穩定的外匯支援來因應其外債需求,讓新興市場國家無需耗盡其外匯存底。
今年三月,繼美國財長Tim Geithner宣布公私合營投資計劃(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nvestment Program)後,IMF將在更具彈性的條件下提供新興市場新的貸款機制:即提供基本面最強勁的新興國家彈性的信用額度,這基本上讓這些國家可無需同意一些艱鉅的政策條件,就可獲得所需的資金,而原先使用的備用融資機制(Stand-By Agreements),也為無須經由煩雜冗長的高額度預防性協定(High Access Precautionary Agreement)所取代。
此外,新興市場政府因應金融危機而快速祭出的各項救市方案,也是促使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價值回穩的重要關鍵。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像中國所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即使中國政府施行的種種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振興國內需求,但這些方案還是對全球投資信心和原物料出口國的外債起了相當程度的正面激勵效果。
此外,全球性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方案也有助於增加儲蓄和銀行的超額準備,在已開發國家的低率環境下,這些多餘的資金紛紛流向基本面無虞的新興國家。像是高信評的新興國家如墨西哥,在國際市場上發行新債已無任何阻礙;而其他高評等國家,如南韓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首次發行債券。至於其他評等較低的國家,如阿根廷和烏克蘭,亦受惠於違約率可能下滑及市場風險規避心態改變。2009年前半年,全球新興債市的平均利差大幅從725個基點縮減至415-475個基點。
新興市場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利差縮減的投資主軸未受影響
新興市場以當地貨幣計價債券的流通在外市值規模,從1998年的1.6兆美元成長至2008年底的6.5兆美元,目前當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市場約佔全球主權債券市場的14%。其快速成長背後的最主要因素,即為新興市場的利率風險持續下滑。以下數點,即為促成新興市場利率風險逐漸下滑的主要因素:
- 新興市場中不同的經濟改革計劃已使得其財政狀況出現改善,降低了利率壓力。其中更有些政府已具備執行額外的對抗景氣方案之能力,如在市場中挹注更多的資金,使用國家的穩定基金來鼓勵經濟成長。
- 央行已經採取浮動匯率機制,並意圖控制國內的通膨問題。這鼓勵了市場中的參與者,包括了當地的退休基金,更為積極的投入以當地貨幣計價之較長天期的債券市場。
- 在結合逐漸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對於長天期固定收益商品的需求增加後,新興市場政府得以實踐其債務管理策略,也就是以當地貨幣計價債券來代替外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來進一步改善其外債的狀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基本面和市場狀況明顯改善的新興市場利率和債券殖利率,都應該會持續朝向已開發國家靠攏。這情況已發生在於捷克,斯洛伐克等國,近來在墨西哥亦有了相同的發展。
新興國家的利率水準向已開發國家靠攏,這對新興債市投資人是相當有利的,因為這表示新興市場的利率和殖利率將持續的下降。若以美元估算的話,新興市場以當地貨幣計價債券的第一檔指數(JPMorgan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其自2000年成立以來的年化報酬率高達12.57%,若以當地貨幣來估算的話,其年化報酬率約為8.65%,都超越了以當地貨幣或是美元計價的其他固定收益資產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