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亞洲主要國家出口先後回復正常水準,預料今年9月前,亞洲對美國出口可望進行強勢V型反轉,成長率有機會維持在12%~20%之間,而新興亞洲國家的工業生產亦穩健增溫,今年1、2月的單月成長率均高於五年平均工業生產成長率,顯見新興亞洲的工業生產已迅速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未來成長值得期待。
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組成的金磚四國(BRIC)領導人會議於上周閉幕,在聯合公告中,四國未來將維持主要儲備貨幣穩定性,並承諾抵制一切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並將擴大在金融、經濟和貿易等領域的合作。寶來新興亞洲龍頭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未來金磚四國貿易往來將以各國貨幣計價,不會使用美元或歐元,預料將會更提高四國貨幣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貿易流通將更加順暢。
而新興亞洲國家今年以來出口情況相當良好,根據Bloomberg統計,以出口為經濟成長主力的中國、台灣、南韓,今年3月出口成長率分別高達24.3%、50.1%與35.1%,未來新興亞洲國家經濟是否持續堅實成長,出口居於關鍵要素。
李忠翰表示,美國是新興亞洲最主要的出口地,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ISM新訂單指數,可作為判讀亞洲出口動能強弱的絕佳先行指標。就過往經驗來看,ISM新訂單指數往往領先新興亞洲出口約半年,ISM新訂單指數在50以上即代表成長,根據Bloomberg統計,美國三月ISM新訂單指數為61.5,不但顯示美國製造業景氣的回溫,亦為該指數連續第八個月高於58.3。
大和證券分析,將ISM新訂單指數與亞洲十國對美國出口成長率進行比較,新訂單指數58.3~61.5的區間所對應的亞洲出口成長率約為12%~20%,因此預估自3月開始的半年之內,新興亞洲對美國之出口可望進行強勢V型反轉,出口成長率幅度至少應有12%~20%。
除了出口之外,新興亞洲國家的工業生產亦穩健增溫。根據Bloomberg資料,新興亞洲工業生產雖然自2009年第二季37.6%的高峰小幅下滑,但今年的1、2月,仍有18.8%與18.9%的成長率,高於新興亞洲12%的五年平均工業生產成長率,顯見新興亞洲即使經過景氣寒冬的衝擊,工業生產已迅速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