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即將結束,儘管市場對全球信用緊縮與美國經濟走緩的恐懼加劇,亞洲地區(不含日本)的成長動能依然穩健。而全球美國以外地區的成長動能十足,同時也支撐明年亞洲地區經濟前景相當樂觀的看法。
遠東大聯投信表示,亞洲經濟結構逐漸從仰賴出口轉型成為外部、內需市場均衡發展。10月份亞洲的出口依然相當暢旺,突顯了歐洲及新興市場地區(包含中國)強勁地需求,足以抵銷美國進口需求減緩的因素。當然,這表示亞洲受歐洲地區需求衰退影響較大。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美國以外地區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也跟著提高。
經濟成長:國外 vs. 國內需求
根據聯博的預測,亞洲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依然由中國與印度支撐,穩定成長8.60%(見圖)。不可否認的,2008年亞洲出口成長率將會些微下滑,但是在全亞洲區的消費力持續增強下,尤其是中國、香港、南韓、新加坡與印尼,預期「內需」將成為亞洲經濟成長的主力,創造另一波亞太地區的財富效應,激勵股市表現。泰國方面,雖然政治的不確定性拖累消費支出縮減,但預期在12月總統大選後,情況將會好轉。
不過在投資前景方面,市場則出現雜音。亞洲主要經濟體,如中國、印度,整體而言,應能維持資本資金穩健擴張;但是在中國投資過熱的產業,如鋼鐵、鍊鋁與水泥業,其剩餘的產能可能減少,而在建築-尤其是在主要城市中,低成本的房屋供給-預期仍相當的穩健。印度的資本投資-致力於緩和經濟瓶頸-成長依然相當強勁。南韓的資本支出,未來數季應維持低水準,不過上個月的建築訂單數字回升,顯示該產業在未來幾個月的景氣將穩定復甦。
圖:美國以外地區的需求,將是亞洲區成長關鍵
國內生產毛額(GDP)與通貨膨脹率預測
Source:AllianceBernstein Fixed Income forecasts
通膨:食品vs. 石油
目前的重點在於阻止因能源及商品價格攀升所引發的物價壓力。依據歷史經驗,食品價格因供給不穩定而上揚屬短期因素。當供給面因素-由高獲利前景所驅動-改善時,價格下滑,可望大幅降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遠東大聯投信表示,高油價很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亞洲的經濟,因為亞洲國家對國內燃油價格仍無完善的市場定價機制。預期中國將以阻止食品價格上揚做為藉口,變相增加燃料價格(11月初上調10%),來縮小國內及國外的價格差距。雖然今年中國11月CPI指數與去年相比上漲6.9%,創下歷年新高;但若扣除能源與食品後的核心通膨,依然是低於1%。
此外,在印尼及印度,似乎寧願透過政府預算增加能源補貼,吸收通膨壓力,短期內仍不會提高國內的能源價格。馬來西亞方面,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約3.5%-4%,預期在因油價補貼衝擊的龐大壓力下,將提高國內燃料價格,時間點應是在明年的總統選舉後會實施。
香港、新加坡、南韓和菲律賓在開放的經濟與能源商品價格採市場定價機制下,最容易受國際高油價的影響。而香港因為僅採港幣釘住美元的調整機制,因此是最容易受到外部油價波動而引發通貨膨脹的國家。
利率:緊縮政策
亞洲央行的利率政策與前一次的循環相比,受美國降息的潛在影響程度較低。然而在利率政策的立場依然分歧,如中國、南韓、馬來西亞、台灣採緊縮政策,印尼、印度與菲律賓則傾向放寬利率。
遠東大聯投信預期中國人行將持續充分利用沖銷工具-包括進一步提高放貸/定存利率與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RR),發行更多的對沖債券(Sterilization bonds)-以遏止流動資金過剩的問題。此外,韓國活躍的經濟活動與通膨升溫風險,也將促使韓國央行提高隔夜拆款利率。
而通膨不斷增溫,同樣將迫使台灣央行對升息的態度更為積極。中央銀行預計於20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在物價偏高的壓力下,預期央行可望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台美利差將進一步縮減,若通膨依然維持4%-5%的偏高水準,未來不排除更進一步調升利率。
匯率:幣值重估依然熱絡
匯率方面,遠東大聯投信認為美元走弱與強勁的外部資金流入,顯示亞洲貿易重估將會持續。的確,高油價將加速亞洲央行放寬外匯干預,推升貨幣走強,以測試通膨。新加坡就是個不錯的例子。預期在明年四月份的會議中,不排除新加坡貨幣局將更進一步增加貨幣升值的可能性。
此外,由於中國經濟成長風險與貿易順差依然在高檔,且貨幣政策決策者較不擔心貨幣重估的影響,預期人民幣將以更快的速度升值。
整體而言,美國經濟成長趨緩,未來全球資金將持續追逐高成長的亞太地區,短線上亞股雖因美國次級房貸陷入盤整,然而亞股基本面與價值面仍居三大投資區塊之首,未來待美股止穩時,資金行情可望再度回到亞太地區,為股市開創新局。
遠東大聯投信表示,亞股短線上似無表現,且陷入盤整。然而若將時間拉長,將發現亞股每回修正相對創造佈局時點。遠東大聯投信建議,投資人在亞洲中長期總體經濟、企業獲利成長等諸多面向仍深具投資吸引力前提下,可逢回擇優佈局。不過,遠東大聯投信也提醒,近期由於美國股市尚未止穩,亞太股市短線亦難脫整理格局,投資人介入時應留意波動風險,或藉由定期定額投資分散風險並掌握亞股成長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