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一連串新興市場利空消息的打擊,近期就連投資市場上的焦點產品–新興市場債券也逐漸失去光彩,讓不少投資人為之扼腕。首先是進入下半年後,國際農產品、原物料及石油價格高漲,使仰賴食物、原油進口的新興市場國家面臨通膨失控的疑慮,逼得當地央行不得不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或升息,來抑制通膨壓力。
接踵而來的則是一連串金融衝擊:雷曼兄弟申請破產重整、AIG與花旗集團聲請援助等,使全球投資熱錢頓時受極端風險趨避、去槓桿化效應衝擊;而其所衍生出的流動性緊縮與信用風暴,不僅加深新興市場債券的跌勢,也使9-10月主要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與基金的回報大打折扣。
而由也可發現,11月起整體市場投資氣氛好轉,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與基金表現因而獲得支撐。而在一連串金融風暴衝擊下,信用與流動性都嚴重緊縮,也連累各國實質經濟發展;在全球化的結果下,衝擊效應一路由美國擴散到世界各地,主要工業國家的第三季經濟成長都因此下滑、甚至衰退,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成長也由高點回落。
因此, 12月後的國際金融與投資焦點,便轉而關注後續經濟成長衰退的範圍與幅度。整體投資氣氛上轉而有利債市,包括新興市場債券。先前信用利差的大幅擴大,一方面是反應新興市場國家信評調降、經濟成長減緩的利空;另一方面,則間接增加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價值。因此,12月份至今主要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表現都是正成長,JP Morgan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近1個月上揚9.04%,JP Morgan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公債指數更上揚12.92%,而瑞銀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也不遑多讓,漲幅達9.54%,顯示市場投資氣氛已較先前大幅好轉 (資料來源:彭博社,資料截至2008年12月18日)。
四大投資重點,解析未來新興市場債券走勢
重點一:央行貨幣政策
由新興國家整體利率指標觀察發現,現階段新興市場國家短期實質利率已來到30年來的相對低點,顯示在目前的通膨數字與經濟成長考量下,新興國家央行相繼祭出降息措施以刺激景氣翻揚,連帶拉低短期利率的走勢。
圖一: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短期實質利率 (年化表現,%)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瑞銀預估
然而,基於先天條件的差異,各國央行面對通膨趨緩與降息之際,採取的貨幣及降息方式卻大不同。以亞洲國家為例,多數國家的食物及能源都仰賴進口,因此一旦食物與能源價格高漲,就會面臨相對嚴重的輸入型通膨;而只要食物、能源價格下滑,比起其他區域國家,亞洲國家的通膨壓力下滑幅度就相當明顯,這也有助於這些國家的央行進行降息。此外,相較於拉丁美洲與中東歐地區,亞洲國家無論是經濟體質、外匯存底或外債壓力,都相對穩健,因此就算降息,也比較有「本錢」承受後續貨幣貶值壓力所帶來的結構性傷害。投資人持有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若有一定程度的佈局,則可望享有相對穩健的表現。
表一:全球各主要區域/ 國家近期降息幅度
資料來源:彭博社,資料截至2008年12月19日
重點二:通膨表現
近期新興市場國家的物價表現,充分顯示該區域通膨放緩的趨勢。整體新興市場國家CPI數字已由高點10%的年增率明顯回落,顯示過去由食物、能源價格攀升所帶來的通膨壓力已在這幾個月明顯緩解。而在未來12個月,預期全球景氣成長趨緩、需求不振、國際農產品等原物料價格也將持續回落;加上基期效應,明年食物價格年增率將來到0%附近,連帶可能使名目CPI年增率於同年底跌至5%,甚至在2010年持續走低。
圖二:CPI 通膨年增率
資料來源:香港環亞經濟數據有限公司,瑞銀預估
儘管新興市場國家的短期通膨疑慮暫獲解除,我們對於該區域長期的通膨水準仍不可掉以輕心。原因是現階段新興國家核心通膨年增率依然維持在8%的水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隨食物及能源價格的回落而走低(我們懷疑,物價上揚的壓力已由食物及能源分項,逐漸向外擴散至一般商品及服務分項);因此,建議有意長期佈局當地的投資人,務必謹記通膨疑慮並非完全消除,且債券價格最終仍將反應通膨。
以2001年至2002年經濟衰退期間為例,新興市場國家的核心通膨年增率依然無法跌至5%以下,因此一般預估,即便是面對經濟低迷的2009年,該區域的核心通膨年增率將只會下滑到4%至5%之間,並非0%,顯示通膨議題仍值得留意。
重點三:信用擴張程度
過去幾年來的低利率水準,造就信用大幅擴張,間接促成這次金融危機。我們預期未來去槓桿化效應仍將持續,後續觀察重點就是各新興市場國家的當地信用擴張情形、與相對經濟結構的穩定程度。
由整體新興市場國家民間借貸佔GDP比例觀察,過去10年來比例並不像1970或1980年代的急遽攀高,因此我們預期整體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體系仍屬健全,足以因應後續去槓桿化效應的衝擊。
圖三:新興市場國家民間借貸佔GDP比重vs.經常帳赤字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香港環亞經濟數據資料庫,瑞銀預估,資料截自2008年12月8日報告
深入探究各新興市場區域,發現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表現最為穩健。亞洲國家的財務體質素來是「資優生」:過去8年信用佔GDP比例僅增加7%、平均經常帳仍呈現盈餘,因此就算必須得面對國際投資資金的退潮,我們預估其也將展現較佳的防禦能力。相對的,中東歐在信用擴張程度與經常帳赤字的表現,不僅明顯失色,風險也不小。建議投資人不妨依上述原則,審慎檢視目前相關基金的持債標的。
重點四:厄瓜多違約效應
不少市場人士憂慮新興市場國家面對金融風暴衝擊,恐有違約風險。所幸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援助下,多數新興國家已安度最驚濤駭浪的階段。然而,上個月在厄瓜多總理宣布拒絕償付2012年到期外債的利息(約3千萬美元),並動用30天寬限期的利空消息後,市場近一步開始評估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違約風險。阿根廷、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烏克蘭等地債市更明顯下跌。而厄瓜多總理在1個月過後,逕行宣布債券發行「違法」並拒絕支付利息,也正式宣告厄瓜多進入違約程序。這是厄瓜多近10年來第二次違約。
一般認為,厄瓜多違約並非導因於財政困難而無法償付利息與本金,而是因為厄瓜多本身缺乏償債意願。厄瓜多整體外債(美元債) 金額約39億美元,相對於其53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並非無力支付;加上其整體債務(國內外)約100億美元,只佔GDP的21%,與2001年阿根廷違約時整體債務佔GDP的150%相比,債務負擔可說是相對輕微。因此,儘管油價下滑確實對厄瓜多財政造成壓力,但多數分析師仍認為這次的違約實屬國際政治意識與國內選舉考量,與該國財務體質的關聯性較低。
另外,新興市場國家中,被提名「留校查看」的則是委內瑞拉與阿根廷。主要還是在於委內瑞拉與厄瓜多都仰賴石油出口,油價大幅滑落將明顯衝擊國內財政,加上委內瑞拉的政治意識催化,市場預期後續違約的上檔風險偏高;阿根廷也相同。
我們並不認為未來整體新興市場違約風險將就此攀高。儘管厄瓜多事件多少會衝擊新興市場債券,但是,多數違約風險偏高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價格,都已充分反應市場違約的預期,且價格也已經來到歷史違約價格(30美分)以下;也就是說,未來無論未來違約與否,價格劇烈變動的幅度都有限。因此,未來新興市場債券上檔潛力將明顯高於下檔風險,對相關基金走勢也不至於有太大影響,投資人著實無須過於憂心。
圖四:2008年以來,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彭博社,資料截至2008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