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指出台灣今年GDP有可能下滑11%的報告,不但讓官員學者跳腳,也讓台灣投資人心惶惶!保誠投信指出,在不景氣的年代,市場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雖然有外資認為出口導向國的景氣在今年會非常糟糕,但只要佈局跟景氣或出口連動無關的類股,如基礎建設與通訊等防禦性類股等,仍能獲得較佳的報酬。
保誠亞太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汪立人表示,外資提出報告的內容,主要就是台灣GDP今年成長率為負11%,新加坡為負10%,韓國為負7%,香港為負5%;而唱衰台、港、新、韓的主因,就是全球景氣下滑,依賴出口的國家自然會受創較深。這樣的邏輯大體上沒有爭議,癥結點只在於受創程度的多寡,以及在市場上會引起何種不同的解讀而已。
汪立人表示,無論市場對亞洲四小龍受創程度的解讀是高是低,唯一不變的共識,就是共同看好亞洲各國的基礎建設或無線通訊類股。畢竟在不景氣的環境下,無論經濟規模是大是小,政府都會擴大公共建設的支出,而民眾與企業也不會因為不景氣的關係,就降低對通話與通訊的需求。
所以,像基礎建設與無線通訊等防禦型類股,即便是在台灣與香港等出口導向的市場掛牌,未來的營收與獲利都還是持續穩健成長。
保誠質量精選組合基金經理人蕭世昀也補充,今年全球整體景氣很難回升,只要整體景氣上不來,所有出口導向國家所面臨的壓力,就是會比內需導向型的國家大﹔無論是電子產品還是原物料,只要OECD等國終端市場的需求無法提昇,新興市場出口國的經濟就是很難被帶動。
這也是為什麼在今年投資,一切要以內需產業型股票與債券搭配為主的道理。蕭世昀建議,就以中國或印度而言,兩國經濟雖然也會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但兩國政府對發展內需經濟方面的投資,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還增加。所以建議投資人,即便是要佈局中國與印度,最好也要投資在這兩國會賺錢的內需產業,而不是這兩國的出口產業。
•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