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限電問題的現況及未來
(2005/01/19 由元大投顧 -馬嘉禾 提供)
研究標的: 大陸經濟

結論

  • 中國市場的整體電力消費量成長率,在90年代均低於實質GDP成長率,但99年起快速攀升,2000年開始超越實質GDP的增幅,03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15.8%,使得同年的能源彈力性大幅上揚至1.7,暗示中國經濟結構,可能存在能源使用效率不佳的問題。

  • 固定資本形成、工業生產等需求端的過熱現象,雖是電力不足問題的主因之一,但第10次5年計劃中,新的電源開發及電力輸送系統投資計劃遭到擱置或延後,也是導致問題嚴重化的重要關鍵。另外,透過官方宏觀調控,及多項行政勸導措施,04年Q4的電力不足缺口,可望由前季的3000KW降至1000KW,且在發電所等開發計劃的急速推動下,整體電力不足的情況在06年可望獲得改善,但05年仍有電力需求壓力存在,且未來地區別的改善情況也將有明顯差異。

  • 事實上,能源消耗量偏高之第二產業(製造業),其單位產出所需耗電量比較,中國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約47%,顯示中國工業化的轉換初期(90年代後期左右),確實有能源使用效率不佳的現象。另一方面,人口都市化現象,以及生活型態的轉變,第三產業的電力消費彈性及每人平均能源、電力使用量均出現快速成長,未來和第二產業都有立即改善的迫切性及空間。不過短期內,這樣的改善空間可能相當有限,故筆者對05、06年的電力不足問題,仍持偏不樂觀看法。

一、電力消費量成長率自99年起持續回升

中國大陸在2003年夏季以後,初期是以華東地區為代表,開始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到了2004年,除了華東地區外,華南、華北地區也開始出現相同問題。以04年第1季為例,電力供給受到限制的地區,已達到24個省市區(省、直轄市、自治區,全中國有31個省市區),高於03年第4季的13個省市區,顯示缺電問題,似乎有愈演愈烈的現象。

經濟成長快速是發生電力不足的原因之一。90年代以來,大陸的高度經濟成長率開始出現減緩現象,電力消費量成長率(需要注意的是,此期間的電力消費成長幅度低於經濟成長率),也出現類似的下跌走勢。而中國大陸實質GDP成長率,01年雖小幅下降至7.35%,但02、03年又再度上揚至9.63%、9.1%,而同時間的電力消費量雖再度回升,但2000年電力消費成長率卻開始出現超越經濟成長率的現象。其中,筆者認為,用電量需求較大的社會固定資本形成、以及工業生產,在03年分別成長26.7%、17%,而都市地區的商業現代化(大型商業賣場的設立,及24小時便利商店的急速增加),及史上的猛暑(空調電力增加),也是電力需求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圖一、大陸經濟成長與電力消費量增幅比較

hspace=0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03」、CEIC Data

中國總發電電力以火力發電的為最大宗,比重高達84%,其次是水力發電的14%,較令人意外的是核能發電僅有2%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整體電力消費量的成長率,在98年觸底後,則呈現一路回升的走勢,03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15.8%。在2000年以前,整體電力消費量的成長率均低於實質GDP成長率,爾後則開始明顯超越,以03年的能源彈力係數(電力消費量成長率/實質GDP成長率)為例,更是飆升到1.7的水準。

圖二、中國市場能源彈力係數自99年持續回升

hspace=0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CEIC Data

中國總發電電力以火力發電的為最大宗,比重高達84%,其次是水力發電的14%,較令人意外的是核能發電僅有2%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整體電力消費量的成長率,在98年觸底後,則呈現一路回升的走勢,03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15.8%。在2000年以前,整體電力消費量的成長率均低於實質GDP成長率,爾後則開始明顯超越,以03年的能源彈力係數(電力消費量成長率/實質GDP成長率)為例,更是飆升到1.7的水準。

依電力消費量的比重區分,工業部門的比重最高(超過7成),其次是其他部門(農業、商業、電信、運輸等)及住宅,消費量成長率的貢獻方面,單獨工業部門也達到12%,雙雙名列第一。另外,就供給面分析,由於99年以前,電力消費量隨實質GDP成長率的下降而同步減少,期間內更有電力供給過剩的問題出現,故在中國政府第10次的5年計劃中(01~05年),新的電源開發及電力輸送系統投資計劃,均遭到延後或是擱置。爾後,由於2000年景氣開始復甦,使得03年的電力設備總容量,僅較前年成長7.8%,低於同年電力消費量成長率的15.8%。

表一、電力消費量部門之比重及成長率貢獻度區分 單位:%

年度

消費量部門之比重

成長率貢獻度

整體

工業

住宅

其他

整體

工業

住宅

其他

2000

100

72

12

16

9.5

6.7

1.6

1.3

2001

100

71

13

16

8.6

5.9

1.2

1.5

2002

100

72

12

16

11.6

9.2

1.1

1.3

2003

100

73

n.a

n.a

15.8

12.0

n.a

n.a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

三、04年的現況及對策

04年的夏季,大陸各地電力供給不足的問題仍持續發生,電力供給受到限制的區域,已由第1季的24,提高至26個省市區。雖然03年已有發電所等開發計劃急速推動,但由於工程期間至少需要2年以上,加上水力不足及煤炭供給欠缺穩定性,因此短期雖有中國中央再次採取宏觀調控,抑制固定資本形成等需求面的過熱現象,但

上述電力供給不足的問題仍可能隨時發生。根據中國電力管理委員會估計,中國整體電力不足,在04年4~6月份為2000 KW,7~9月份擴大至2500~3000 KW,10~12月份因宏觀調控,電力不足缺口則可能降至1000 KW,以Q3電力缺口3000 KW計算,約達到整體總電力供給3.85億KW(2003年年底)的8%。

圖三、電力供給受到限制的中國區域數量

hspace=0

資料來源:UFJ

圖四、各產業之GDP產值比重區分(02年)

hspace=0

圖五、各產業之電力消費所佔比重(02年)

hspace=0

資料來源:CEIC

以地區別來看,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仍維持03年的慘狀,其次如華南(廣東省等)、華中(湖南省、湖北省等)、華北(北京、天津)等地區,也同樣開始出現電力不足的問題,而電力供給呈現剩餘的,僅有東北(遼寧省)等少數地區而已。對於這樣的緊急情況,中國官方及地方政府,則透過需求面的抑制,來達到舒緩的效果。其中包括:(1)工廠作業時間的夜間及假日化,以迴避尖峰時間的電力需求壓力(2)擴大離峰時間及尖峰時間的電力價格差異(3)電力輸送系統的投資,使得充份利用鄰近地區的過剩電力。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估計(被視為偏樂觀的預估),今後3~5年將是中國電力設備投資的熱潮期,至08年為止的平均每年投資成長率約25%左右。依照上述的基礎計算,整體電力不足的情況,將在06年可望獲得改善,但情況較為嚴重的華東地區(如浙江省),則可能要拖至07年才會得到改善。換言之,不僅05年仍有電力需求壓力存在,未來地區別的改善情況也將有明顯差異。

四、產業別的電力效率問題探討

依照產業別的02年產值比重區分,與電力消費所佔比重的差異比較,可以清楚看出,中國第二產業(即製造業相關)佔GDP比重為53%,但電力消費卻達到72%(總能源消費比重為70%),顯示電力消費彈性有過高的情況(1單位產出,所需要的電力消費,超過1則代表電力使用效率不佳的意思)。導致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應和90年代後期,

中國工業結構由原先的輕工業化,轉為重工業化趨勢有著密切的關係(輕工業使用電力較少,但重工業多為能源消耗型產業)。以製程投入原料中,能源所佔的比率來看,輕工業平均僅2.9%,而重工業卻高達10.1%,顯示輕、重工業的轉換過程中,的確發生能源使用效率惡化的現象。

表二、中國輕、重工業之固定資產累計統計 單位:億元

項目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輕工業

31.3

30.3

28.8

28.7

27

26.1

25.8

重工業

68.7

69.7

71.2

71.3

73.0

73.9

74.2

資料來源:「中國工業統計年鑑」、「中國統計年鑑」

另外,從電力消費比重來看,並未發現第三產業有電力消費量比重有過高現象,但事實上,由於第三產業近年來,電力消費量大幅成長,故到了03年,其電力消費彈性已快速攀升至超過2的水準,暗示未來兩個產業的電力使用效率化,都有立即改善的迫切性及空間。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指出,包括冶金、化學工業、電力等8個能源消費量偏高的8個產業,生產1單位所需要的平均能源消費,約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約47%。單就和日本比較,不論在火力發電、鋼鐵、水泥、乙烯等產業的單位產出,所消費的能源比較,中國均遠高於日本的使用量,印證中國工業化的轉換初期,確實有能源使用效率不佳的現象。

圖六、中國第二、三產業之電力消費彈力性走勢

hspace=0

資料來源:03年彈力性為1~9月份數字、CEIC

表三、單位生產所需能源消耗比較(和日本)

產業項目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火場發電所需煤炭消費(單位:gce/kwh)

中國(a)

448

431

427

412

392

385

日本(b)

339

338

332

331

316

314

A/b

1.32

1.28

1.29

1.24

1.24

1.23

每噸鋼液所需電力消費(單位:kgce/t)

中國(a)

1201

1062

997

976

781

n.a

日本(b)

705

640

629

656

646

n.a

A/b

1.7

1.66

1.59

1.49

1.21

n.a

每噸水泥所需能源消費(單位:kgce/t)

中國(a)

219

208

201

199

181

n.a

日本(b)

136

123

123

124

126

n.a

A/b

1.61

1.69

1.64

1.60

1.44

n.a

每噸乙烯所需能源消費(單位:kgce/t)

中國(a)

2013

n.a

1580

1277

1212

n.a

日本(b)

1100

n.a

857

870

714

n.a

A/b

1.83

n.a

1.84

1.47

1.7

n.a

貨櫃車每公柴油消費量

中國(a)

6.2

5.8

4.8

4.82

n.a

n.a

日本(b)

3.43

3.36

3.5

3.54

n.a

n.a

A/b

1.81

1.73

1.37

1.36

n.a

n.a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統計年鑑」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人口都市化現象(都市人口/總人口,由89年的26.2%上揚至40.5%),以及生活型態的轉變(如城鄉地區之恩格爾係數的趨勢性下降,顯示非食物相關支出有增加的可能。另外還有城市空調系統,以及鄉村地區的急速電氣產品普及化),可能是每人平均電力使用量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舉例來說,冷氣機01年僅5000萬台,03年則達到1億台,03年冷氣機城市普及率為61.8%,鄉下地區普及率為3.5%,表面上數字雖不高,但99年鄉下地區的普及率僅0.2%。

若以廣義的能源消費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成長(01~03年間,平均每年成長100~200萬台。即使如此,03年的都市家庭汽車普及率也僅1.4%),也是造成每人平均能源消費量持續成長的不可忽視因素之一。根據美國能源相關財團報告指出,中國製汽車的燃油使用效率,低於國際標準約10~20%,其中又以巴士及貨車的單位柴油使用,高於標準約30%為最甚,顯示未來有極大的改善空間。不過,短期內,這樣的改善空間可能相當有限。

表四、民生相關指標及每人平均電力使用量統計

項目

單位

1989

1997

2001

2002

2003

人口都市化率

%

26.2%

31.9%

37.7%

39.1%

40.5%

恩格爾係數

都市

%

54.5%

46.6%

38.2%

37.7%

37.1%

鄉村

%

54.8%

55.1%

47.7%

46.2%

45.6%

消費中的文教娛樂比重

都市

%

11.1%

10.7%

13.9%

15.0%

14.4%

鄉村

%

5.7%

9.2%

11.1%

11.5%

12.1%

每人平均電力使用量

都市

KWh

77.4

191.4

226.9

237.9

n.a

鄉村

KWh

20.6

61.3

96.4

105.5

n.a

資料來源: 「中國統計年鑑」、「中國統計摘要」

表五、中國每人平均能源使用量預估

每人平均能源使用量

單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f

SCEkg

1028

1057

1154

1298

1542

資料來源: 「中國統計年鑑」、U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