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7-04-05 06:17:59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3月31日公布,2017年2月個人消費支出(PCE)月增0.1%、創2016年8月(0.1%)以來最低增幅,遜於市場預期的0.2%;年增率達4.8%。2017年2月實質PCE年增2.6%、創2016年8月以來最低增幅,低於2016年12月的3.2%以及2017年1月的3.0%。
美國2月個人所得月增0.4%、符合市場預期;年增率達4.6%、創2015年5月最高增幅。個人儲蓄率(個人儲蓄佔個人可支配所得比重)自1月的5.4%升至5.6%、創2016年10月以來新高。
美國2月實質可支配所得(Real DPI)月增0.2%;年增率自1月的2.1%(創2014年1月以來最低升幅)升至2.3%、低於川普(Donald Trump)去年11月勝選當時的2.6%增幅。作為對照,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平均值創下2004年1-3月以來最高紀錄。
美國2016年實質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報2.8%、創2013年(年減1.4%)以來最差表現,遠低於2015年的3.5%。
3月30日公布的「實質GDI、實質GDP平均值」顯示,美國去年經濟成長率為1.6%、較2015年的2.6%整整少了1個百分點。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研究顯示,國內總收入(GDI)、國內生產總值(GDP)兩項數據的平均值(國內產出毛額;GDO,Gross Domestic Output)比GDP更能精準掌控經濟活動脈動。
美國2月核心(排除食品、能源)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月增0.2%;年增率持平於1.8%。聯準會(FED)自2012年起明確定義「穩定物價」為PCE須年增2%。自2012年5月起核心PCE年增率(聯準會偏愛的通膨指標)就不曾觸及2.0%(註:連續58個月,見圖:圖片來源:FRED),這段期間FED已三度升息、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已達0.75-1.0%。
根據聯準會(FED)官網3月15日公布的貨幣政策新聞稿,通膨目標是對稱的、意指2%並非通膨的天花板。明尼亞波里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Neel Kashkari 3月20日在接受CNBC「Squawk Box」節目專訪時表示,過去5、6年來FED不斷表示通膨即將達標、最後證明這些預測都是錯誤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何要升息?
華爾街日報3月27日報導,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總裁伊文斯(Charles Evans)表示,依照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並沒有升息4次的條件。他說,美國長期通膨預期低於FED設定的2%目標。伊文斯3月投票支持升息一碼至0.75-1.0%。
美國核心通膨連續58個月未達標、FED卻已升息三次,有啥好擔心的?
密大3月調查的未來5年通膨預期自2.5%降至2.4%、平史上次低紀錄(初估值為2.2%、創1979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紀錄),僅高於2016年12月的2.3%。
道瓊社3月20日報導,Gluskin Sheff & Associates Inc.首席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指出,密大通膨預期數據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關聯度高達73%。
華爾街網站報價顯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3月31日報2.386%、低於聯準會宣布調高聯邦基金利率一碼當天(3月15日)的2.495%。
短期利率上揚的同時長期公債殖利率卻呈現下滑、形成所謂的殖利率曲線轉趨平坦現象,意味著市場開始預期美國經濟成長將趨緩。
「債券天王(King of Bonds)」Jeffrey Gundlach曾在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指出,過去的歷史經驗顯示聯準會(FED)開始啟動升息循環時、殖利率曲線通常是非常陡峭(註:意味著債市投資人相信未來景氣會變得越來越好)才對。
根據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官網公布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預估數據(GDPNow),2017年第1季(Q1)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美國實質GDP成長年率報0.9%。作為對照,2017年1月30日GDPNow首度公布的Q1預估值達2.3%、2月1日上修至3.4%,2月27日預估值仍高達2.5%;3月24日報1.0%。
個人所得、支出數據公布後,GDPNow將2017年第1季美國實質消費者支出成長率預估值自1.4%大幅下修至0.8%。此外,淨出口對Q1 GDP貢獻度預估值自-0.49個百分點上修至-0.16個百分點。
根據美國商務部3月30日公布的第三次預估(Third Estimate),淨出口(包括商品、服務)令2016年第4季GDP縮減1.82個百分點、創2004年第2季(1.84個百分點)以來最大負面衝擊。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