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08 09:00:35 記者 周佩宇 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商品課徵32%對等關稅,將直接影響從疫情後緩步復甦的自行車產業。市場分析,此舉不僅將使台灣出口至美國的整車產品面臨成本激增,更因中國、越南也被同步納入高關稅名單,壓縮了過去以產地調整避稅的操作空間,供應鏈將不得不再次重構。雖然短期通路仍有庫存可售,實際影響預期將在第三季之後逐步浮現,而整體訂單能否穩住,將考驗品牌端與製造端的協商與因應能力。
根據台灣自行車公會統計,去年台灣對美出口自行車占總出口量33%,今年首季美國市場占比也維持在三分之一水準,為僅次於歐盟的第二大市場。此次遭課徵32%對等關稅,加計原本5.5%至11%關稅後,一般自行車輸美稅率將來到53%,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亦達42%。法人指出,過去美國對e-Bike採取零關稅政策,有助台灣主打高附加價值產品,如今關稅墊高,恐將直接壓縮產品競爭力。
回顧2018年美方針對中國加徵301關稅,將自行車進口稅率一口氣拉高至36%,曾造成中國對美出口萎縮,當時部分訂單轉向台灣與越南生產,而此次不同之處在於,三大主要供應國中國、台灣、越南同時遭課重稅,使得過往的避險策略空間變得有限。尤其越南出口美國的關稅據估高達45%至55%,比台灣更重,幾乎封鎖整個亞洲主要製造基地的對美出口。
市場消息表示,目前可見少數急單回流,短期有部分轉單利益,惟一旦通路價格反映完畢,中階產品恐因消費者對價格敏感,買氣放緩。長期而言,若關稅壁壘無法鬆動,訂單將可能轉向關稅較低地區或其他新興國家,台廠則將再度面臨產地調整與投資布局的壓力。
由於此次加稅將適用於4月9日後裝船的貨物,考量海運周期,最快要一個月後,美國通路才會感受到影響。而市場既有的庫存約可再銷售2至3個月,實際影響將集中在第三季開始。
熟悉產業的人士指出,即便加徵稅率高達32%,但進口稅仍是針對FOB價格課徵,而非市場零售價。一般來說,零售價通常是FOB價格的2.5至3倍,關稅對售價的實際漲幅會被稀釋。然而,面對中高價位的e-Bike產品,即便漲幅僅一成,也足以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
且業者提出,因考量到美國市場本身仍面臨通路庫存未清與需求尚未全面回溫的現況,品牌商此次是否有能力將關稅成本全面轉嫁給消費者,還存有變數。而品牌之間勢必互相觀察漲幅與策略,不敢率先大幅調價,推測恐有部分關稅成本會由製造端與品牌端吸收。
整車廠方面,巨大(9921)與美利達(9914)均表示已展開因應規劃。巨大指出,雖有九大生產基地可做彈性調度,但原本作為輸美主力的越南廠,如今也面臨高關稅衝擊,將重新評估既有計畫。不過,巨大並不考慮赴美設廠,主要因美國無完整自行車產業聚落,人工成本高、利潤有限,不符合經濟效益。集團未來將透過越南廠支援歐洲市場,特別是2025年起輸歐享零關稅的措施仍具吸引力。
美利達則表示,美國市場在2024年營收占比約17%,其中由台灣廠直接供應僅11%,影響相對有限;公司並未以自有品牌進軍美國,而是透過持股的SBC品牌布局,因此關稅衝擊多由SBC承擔,是否影響轉投資收益仍需觀察。法人指出,雙方將視市場反應協商售價與接單條件,短期可能觀望為主。
另,以OEM代工為主的愛地雅(8933),因自有品牌比重低,受直接衝擊幅度不大,但仍可能因代工品牌調整市場策略,而受到間接影響。
至於零組件廠,目前出口多為送至整車廠加工後間接出口美國,對美直接銷售的比重極低,主要影響為跟整車一起出貨的配件部分,AM市場零件影響則有限。台廠包括鏈條業者桂盟(5306)、提供複材車架廠商拓凱(4536)、自行車零件廠利奇(1517)等後續將再與通路、客戶協商關稅分攤機制。
面對高關稅衝擊,產業界抱持審慎態度應對,自行車公會也表示,未來將秉持趨吉避凶原則,加速產品升級與市場多元化機制。這波關稅風暴與2008年金融海嘯、新冠疫情初期相似,並非需求崩壞,而是受到突發政策與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壓力,將考驗企業彈性與協商能力。若通路與品牌商能有效調整價格與促銷策略,加上台廠具備一定產能調度彈性,仍有望在短期陣痛後找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