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2-20 11:13:50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歐盟執委會2月19日公布,截至2月16日,去年7月起的歐盟2024/25年度小麥出口量累計為13,334,083公噸,較上年同期的20,801,586公噸減少36%。大麥出口量累計為3,064,455公噸,較上年同期的3,675,882公噸減少17%。玉米出口量累計為1,209,351公噸,較上年同期的2,704,180公噸減少55%。歐盟2023/24年度小麥出口量年減2%至3,100萬噸,玉米出口量年增7%至395萬噸。
截至2月16日,歐盟2024/25年度小麥進口量累計為5,336,771公噸,較上年同期的6,141,681公噸減少13%。大麥進口量累計為803,545公噸,較上年同期的1,423,348公噸減少44%。玉米進口量累計為12,898,824公噸,較上年同期的12,111,030公噸增加7%。歐盟2023/24年度小麥進口量年增1%至936萬噸,玉米進口量年減27%至1,937萬噸。
截至2月16日,歐盟2024/25年度小麥前五大出口市場分別為奈及利亞(2,013,302公噸)、摩洛哥(1,517,635公噸)、英國(983,699公噸)、埃及(947,055公噸)與阿爾及利亞(882,383公噸),佔比分別為15.1%、11.4%、7.4%、7.1%、6.6%。前五大玉米出口市場分別為英國(653,375公噸)、土耳其(110,833公噸)、瑞士(109,969公噸)、以色列(100,656公噸)與黎巴嫩(59,616公噸),佔比分別為54%、9.2%、9.1%、8.3%、4.9%。
歐盟2024/25年度前五大小麥進口來源國分別為烏克蘭(3,529,941公噸)、加拿大(753,202公噸)、摩爾多瓦(417,108公噸)、美國(309,757公噸)與塞爾維亞(255,682公噸),佔比分別為66.1%、14.1%、7.8%、5.8%、4.8%。前五大玉米進口來源國分別為烏克蘭(7,262,068公噸)、美國(2,378,923公噸)、巴西(1,622,177公噸)、加拿大(806,048公噸)與塞爾維亞(627,700公噸),佔比分別為56.3%、18.4%、12.6%、6.2%、4.9%。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正引發市場關注,這些政策不僅針對中國,還可能擴展到歐盟等其他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是全球重要的穀物出口地區,特別是小麥、大麥和玉米。如果美國對歐盟徵收高額關稅,歐盟的穀物出口將面臨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的問題。
英國研究機構凱投宏觀的分析指出,美國對歐盟徵收25%的關稅可能使歐元區GDP減少0.5%,對經濟增長造成顯著壓力。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加速全球貿易格局的重組,歐盟可能會更加注重與亞洲、非洲等地區的貿易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面對貿易壓力,歐盟可能會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投資,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以提高競爭力。
歐盟執委會報告表示,2024/25年度,歐盟穀物產量預估將年減3.3%或900萬噸至2.609億噸,較過去5年平均值2.81億噸將減少7.2%。其中,軟小麥產量預估將年減8.7%或1.095億噸至1.146億噸,此將創下6年以來的新低。玉米產量預估將年減4.1%或257萬噸至6,014萬噸,此將創下9年以來新低。大麥產量則預估將年增6.3%或297萬噸至5,044萬噸。
歐洲農業貿易協會(COCERAL)報告預估,2025年,歐盟27國加英國(EU27+UK)的穀物產量將比前一年增長7%。報告預估,2025年穀物總產量將達到2.978億噸,高於2024年的2.785億噸。2024年,廣泛的天氣問題導致EU27+UK的穀物總產量比五年平均水平低7%,創下過去10年的最低水平。
報告預估,2025年小麥產量將從2024年的1.255億噸增加至1.404億噸,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西歐播種面積增加以及2024年表現不佳後的產量恢復。大麥產量將從2024年的5730萬噸增至5970萬噸。玉米產量將從2024年的6020萬噸增至6190萬噸,主要得益於巴爾幹半島國家的產量大幅增加,但德國和法國的產量略有下降。
俄羅斯穀物運輸公司(Rusagrotrans)報告表示,俄羅斯的小麥出口預計在2024-25市場年度(7月至6月)將年減24.3%至4,200萬噸,主要由於國內小麥產量大幅下降的影響。報告指出,惡劣天氣是導致2024-25市場年度小麥產量預估下調的主要因素,俄羅斯小麥產量預估將年減11%至8,242萬噸。然而,俄羅斯2025-26市場年度的小麥產量預計將會回升,預估將年增2.4%達到8,460萬噸;如果未來幾週天氣條件有利,產量甚至可能達到9,060萬噸。俄羅斯是最大的小麥出口國。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