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加工處理後核廢料運返德國,再度引發民眾抗議與擔憂
德國自2003年起逐步淘汰核能,並於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加速進程,最後3座核電廠已於2023年4月15日停止營運。然而,在2005年前定期運送到英國Sellafield及法國La Hague兩地處理的核廢料,最後仍須運返德國。根據核能服務公司(GNS)資料顯示,1995至2011年間,共計超過100個核廢料貯存桶(castor container)從法國La Hague運送到德國各地臨時存放所暫存。
歷年來這些核廢料的運輸皆引發不斷抗議聲浪。近日7個核廢料貯存桶從英國經德北轉運到德南巴伐利亞邦(Bayern)存放亦不例外,已在布萊梅(Bremen)、哥廷根(Göttingen)等地引發抗議活動。反核團體認為,每次運送核廢料僅是拖延時間,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且造成放射性外洩困擾,應等到最終安全的永久儲存場所找到後再行移動運輸。
據瞭解,德國核廢料儲存在16個臨時地點,但這些場所無法長期使用。德國聯邦放射性廢料處理公司(BGE)表示,仍在為核電廠產生的27,000立方公尺核廢料尋找合適地點。鑒此,核廢料的貯存以及未來是否重啟核電仍是德國社會與政治的爭議焦點,並引發民眾對安全及環境的擔憂。(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