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基金的管理以及投資組合的選取上,有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觀念,稱為β(Beta)值。β值一般是被用來衡量一支股票的風險大小,它的計算方式簡述如下:
β值=Cov(X,M) / Var(M) 其中,Cov(X,M)是X與M的互變異數
Var(M)是的M變異數
要計算某一個股的β值,首先我們先列出該股每日的收盤價(P)與加權指數(I),再算出其每日漲跌幅(見圖一)。算出個股的漲跌幅( 就是公式中的X )與加權指數的漲跌幅( 就是公式中的M, 也就是巿場 Market之意 ) 之後,代入β值的公式內即可算出。如果只從代數上的意義來看,要明瞭β值在投資學上的意義比較困難,但如果從幾何學上的觀念來看,就比較容易明白其代表的意義,以下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解釋。
圖二是一個座標圖,橫軸代表加權指數的漲跌幅,縱軸代表某一支個股的漲跌幅,因為目前漲跌停板為7%,所以用正負7來代表。假如只有4個樣本點,那將之畫在圖上如圖所示,此時我們要畫出一條直線,使得該直線與各個樣本點的「垂直距離平方的總和」為極小,那麼這條直線的「斜率」就稱為β值。
如果你學過統計學的最小平方法(OLS),或者學過計量經濟學,那麼對β值就不陌生,因為在計算一般最小平方法時,所算的Y=α + βX,其中的β,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β值,兩者完全相同毫無差異。
從理論上來說,β值應該是正值,若是負值,可能代表這支股票曾經發生過某些特殊的事,才會造成這種情形。因為基本上,當大盤在上漲時,個別股照理說應該也會跟著漲,只是漲多漲少的問題,頂多只是不漲,若是要長期逆勢,跟大盤背道而馳,這就說不通了。反之,如果大盤在下跌時,個別股應該也會下跌,只是跌多跌少的分別罷了,很少有長期逆勢上漲的。
因此,從圖型上來看,把個股與加權指數的漲跌幅以一個點畫在圖上時,大多數時應會落在第1以及第3象限上面,落在第2或第4象限的機會並不多。就算是在長期間,有少部份天數的點會落在第2與第4象限,但是樣本長度一增加,其影響力就降低很多,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所以β值的正常值應為正值,並且落在0與+2之間,大於2的β值也是不太正常。
從座標圖來看,可知如果這條線的斜率大於45度,那麼β值就是大於1,反之就是小於1。從基金管理的角度上來看,當一支股票的貝他β值大於1時,從座標圖上可知當加權指數上漲時,該支股票的漲幅會較大,然而當加權指數下跌時,該股的跌幅也會較大。亦即該股容易大漲大跌,也就是投資該股容易獲利但也容易賠錢,或者說投資風險比較大,所以一般在基金管理的觀念上,也把β值視為風險的的代表。
相反的,如果一支股票的β值小於1,那麼從座標圖上可知,當加權指數上漲時,該股的漲幅會較小,而當加權指數下跌時,該股的跌幅也會較小。亦即該股不易大漲也不易大跌,換句話說,投資該股不易賺錢但也不容易賠錢,或者說投資風險比較小。
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作為1個基金經理人,當預測未來行情可能上漲時,投資組合內容應以β值大於1的股票做為選股目標;反之,如果預測未來的行情可能下跌時,投資組合應以β值小於1的股票作為選股標的。
圖三是以鴻海股票為例畫出的漲跌分佈圖及β值, 它的β值為1.417, 所以明顯大於1, 這是支攻擊型的股票,易漲也易跌, 大盤漲時漲得比大盤多,大盤跌時,也跌得比大盤多. 圖四是以億豐股票為例畫出的漲跌分佈圖及β值, 它的β值為0.717, 明顯小於1, 這是支防守型的股票,不易漲也不易跌, 大盤漲時漲得比大盤少,大盤跌時,也跌得比大盤輕.
注意圖三與圖四因為縱軸與橫軸並不畫成相成的7%,所以它的45度線時β值並不等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