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是無線區域網(WLAN)通用的標準,由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所定義的。IEEE於1997年開始定義802.11 WLAN規範,定義媒體存取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最初只有2Mbps,在1999年相繼推出兩個標準:802.11b(11Mbps)以及802.11a(54Mbps),2.4GHz的ISM頻段為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最為廣泛的應用。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標準,傳輸速度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傳輸速度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傳輸速度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e,定義音視頻服務質量規範,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傳輸速度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n,2004年,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
802.11g在2003年7月通過,其載波的頻率為2.4GHz(與802.11b相同),原始傳送速度為54Mbit/s,傳輸速度約為24.7Mbit/s(與802.11a相同),所以802.11g的設備向下與802.11b兼容,因此802.11b與802.11g為主流。
802.11g標準之提出是IEEE802.11 WLAN技術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大幅改善WLAN的性能。802.11g傳輸率已足以支援無線的DSL(數位用戶迴路,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連線,通常這種連線最高都在幾百KB的傳輸率。
2004年1月,IEEE宣布組成新單位發展802.11新標準-802.11n,其為延續既有802.11b/g的最新規格,傳輸速度理論值為300Mbit/s,因此需要在物理層產生更高速度的傳輸率,此項新標準應該要比802.11b快50倍,比802.11g快10倍左右。802.11n支持三路乃至四路的MIMO(多輸入多輸出)數據流,速度從雙路的300Mbps提升到三路的450MBps ,及四路的600Mbps。英特爾 5300晶片組,蘋果的AirPort Extreme(2009年10月升級版)等實際上已經支持三路MIMO的數據流,連上新設備即可提供可達 450MBps的理論傳輸速度。
802.11n標準訂定不久,IEEE開始下一代802.11ac的制定工作,為大幅提昇傳輸速率所設計的VHT(Very High Throughput)標準,802.11ac的核心技術主要基於的802.11a,工作在5.0GHz頻段上及向下兼容,並在此基礎上加入了802.11n的 MIMO多路輸入輸出技術,數據傳輸工作頻率,從40MHz提升到80MHz的,甚至達到頻率高達 160MHz,傳輸速度目標最高達到 1Gbps,是802.11n的300Mbps的的三倍多,201年802.11ac的認證草案會推出,預計2012年推出第一個裝置的802.11ac,於2015年達到市場上十億個802.11ac裝置的規模。
802.11ac的發展將允許企業或家庭用戶實現無縫漫游,並且在漫游過程中能支持Wi-Fi產品安裝相應的安全、管理與診斷等應用管理策略。802.11ac還向後兼容全系列的現有和新的802.11標準,如支持802.11i安全標準,以及802.11s的無線網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