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表示,新加坡預計不會成為美國直接加徵關稅的對象,但仍可能受到間接影響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2月5日報導,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在國會中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於2月4日正式啟動新一輪「關稅貿易戰」一事表示,自2004年「美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美、星雙邊貿易成長兩倍。過去20年,美國持續對新加坡保持貿易順差,2023年貿易順差約為380億星幣(281億美元),因此維文部長認為,新加坡不會成為美國直接加徵關稅的對象,惟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經濟整合與供應鏈退化等情況下,新加坡仍可能受到間接影響。
二、根據「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SG)網站的數據,2024年,新加坡與墨西哥的雙邊貨品貿易總額為115.7億星幣(85.5億美元);與加拿大的雙邊貨品貿易總額為52.8億星幣(39億美元)。另根據「新加坡交易所」(SGX)提供的數據,多家星國上市公司的部分收入來自加拿大市場,營收占2%至80%之間。
三、由於新加坡已簽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星國企業在墨西哥早有投資或布局業務。例如:CrimsonLogic轄下的跨境供應鏈平台GeTS及電子商務企業Shopee;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曾在2020年與阿伯蒂斯基建公司(Abertis)共同投資「西部公路網」的基礎建設項目;新加坡塑膠與醫療產品生產商向陽科技(Sunningdale Tech)早在2003年時便已進軍墨西哥市場,並已在當地從事製造業20多年。
四、維文部長指出,新加坡與全球多國有著密切的外交及經濟往來,並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太平洋聯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PASFTA)等。新加坡雖小,但具建設性及包容的政策,讓全球企業,包括美國及中國企業放心在新加坡發展。新加坡將繼續堅持法治並嚴格執行合約,對違規的個人及企業將會果斷採取行動。
五、維文部長表示,星、美兩國長期建立實質且多方面的合作關係,例如:拜登政府執政期間,星、美兩國擴大在航太、核能等領域建立制度化的雙邊合作;川普總統第一個任期內,新加坡在2018年舉辦歷史性的「川金會」(北韓與美國於新加坡舉行的首腦峰會)。新加坡盼在未來持續與川普總統進一步深化雙邊關係。
六、維文部長指出,儘管新加坡的出口商品及服務未受到直接關稅影響,但作為一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的貿易額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倍多,任何貿易摩擦、經濟整合及全球供應鏈的倒退,皆會對星國帶來連鎖反應,星國政府刻正關注該類問題。維文部長提醒,在未來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裡,可能經歷一段緊張、不穩定與動盪期,新加坡須有所準備,並保持冷靜、警覺、謹慎,以及對各方言行一致,以維繫新加坡的品牌價值。
七、「新加坡工商聯合會」(SBF)執行總裁郭柄汛表示,企業在發展海外業務時應從戰略層面評估關稅變化對競爭力的影響,並積極掌握可能帶來成長機會的產業政策誘因。為保持競爭力,在海外業務布局的星國企業須做好相關知識儲備,以因應產業政策、關稅豁免及產品分類等經濟環境的變化,例如:投資於地緣政治及國際貿易相關的專業知識。
八、郭總裁指出,SBF設立的「未來貿易與投資中心」(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Trade and Investment,簡稱CFOTI),擁有合格的公司治理、產業貿易及投資專家團隊,將為企業在因應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時提供支持。未來該中心亦將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及舉辦研討會,以協助企業因應複雜的貿易與投資法規等政策。
九、經濟分析師認為,由於川普總統先前簽署的行政命令包括取消小額貨品(價值低於800美元)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星國上市公司新翔集團(SATS)在下一財政年度或將面臨獲利壓力。全球空運貨品處理為新翔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占總收入比重約50%,其中來自美國的空運貨品處理業務收入占25%。
十、此外,美國本年1月份宣布將收緊人工智慧(AI)晶片及技術出口的政策,新加坡並非在美國豁免的18個國家與地區的名單上,星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競爭力或將因此受衝擊。對此,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長顏金勇表示,美國新的人工智慧擴散條例尚未定案,星國政府已徵詢企業界對於該條例可能對其在新加坡從事人工智慧活動所帶來的潛在影響,並考慮在必要時推出相應措施,以確保新加坡企業可持續向美國取得高端晶片與技術。(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