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營運商建議限縮擴建,德國風電發展面臨平衡挑戰
離岸風電營運商建議限縮擴建,德國風電發展面臨平衡挑戰
德國聯邦政府對北海及波羅的海的風電場擴建寄予厚望,計劃於2030年、2035年分別達到30 GW與40 GW的安裝容量,2045年再進一步提高至70 GW。
然而,根據離岸風電場營運商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分析,相比德國聯邦政府規劃的70 GW風電安裝容量,德國北海及波羅的海專屬經濟區(ausschließliche Wirtschaftszone, AWZ)實際上僅需要55 GW,即可實現高效電力生產,並預計能節省約311億歐元的成本。該分析強調,倘風電場過於密集靠近,恐導致搶風效應,專家稱此為「陰影效應」,意即風機運行時數減少,從而降低發電產量。
德國風能協會(BWE)與EnBW、RWE等能源公司表示,有必要透過減少陰影效應來提高發電量與電力成本效益。此外,跨國合作在提高效率方面亦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將丹麥的高產量風電場與德國電網相連接,可確保具競爭力的電價。
惟此一建議引發產業界意見分歧。德國機械及設備製造業公會(VDMA)認為,聯邦新政府應制定穩定的風電發展目標,以確保產業投資,並實現氣候目標與供應安全。德國離岸風能協會(BWO)亦警告,過早縮小風電擴建規模,可能將為長期帶來更高的能源進口成本與依賴。(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