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驚訝的驚奇指數
2017/04/15 提供機構:今周刊
如果指數走高、經濟數據不斷創造驚喜,想當然耳,也意味著景氣可望好轉,有利股市向上。去年十一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股一路走強,市場對川普政策的樂觀期待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驚奇指數不斷向上,也被認為提供了情緒之外的「基本面」支撐。
不過,前面提到的這張圖表,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這種「想當然耳」的樂觀。原來,如果把驚奇指數進一步分拆,分成「情緒類」的調查項目,以及「實際表現」的經濟數據,專家們發現,兩者之間的差距高得嚇人,把驚奇指數一路向上推高的,終究還是「樂觀情緒」。
實體經濟的活水需要民間信心灌注,按照常理,樂觀情緒會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但當信心的強度遠遠脫離真實世界,樂觀情緒彷若超脫地心引力地無羈狂飆時,不能否認,這就存在著泡沫隱憂。
川普上任七十一天後,愈來愈多華爾街重量級分析師提出泡沫警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把市場對川普行情的期待比擬為二○○○年網通泡沫。末日博士麥嘉華在接受我們專訪時更狠,直說美國股市的近期榮景原因無他,純粹只靠信用擴張。
美股仍在高點,美國企業獲利的成長預測仍強,一切看來歌舞昇平,本期封面故事...【全文請見今周刊1059期】